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龙眼茶林下种植黄花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种植第1年平均产鲜蕾7608 kg/hm2,第2年平均产鲜蕾14648 kg/hm2,第3年平均产鲜蕾22656 kg/hm2。种植黄花菜1.1 a即可全部收回造林抚育投资并开始获得纯利润;3 a可获得产品总盈利147464元/hm2。种植后前3 a,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71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龙眼茶林下套种黄花菜比未套种林分当年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提高10.7%、5.9%、22.1%,明显促进龙眼茶的生长,同时还能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减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福安市香椿人工林分布、生长状况、耐寒性、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香椿经营成本及效益做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福安香椿人工林主要分布于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道路两侧以及山坡的中下部,海拔高可至700m,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香椿耐寒性、适应性强,福安自然条件适合香椿的生长;香椿树高速生期为栽植后2~6a,胸径速生期为栽植后2~9a,Ⅱ级地及园地栽培10年生香椿,平均树高14.4m,平均胸径15.0cm,单株立木蓄积可达0.1134m3,产值可达145530/hm2,种植利润可达6863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香桂 ( CinnconamomumpetrophthanN .Chao) ,属樟科 (Lau raceae)樟属 ,既是一种常绿绿化树种 ,同时又是一种经济树种 ,适宜栽植范围广 ,经济效益高。香桂枝叶能提取黄樟油素 ,可直接用于出口。由于只利用枝叶 ,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是退耕还林工程理想的造林树种之一。现将其栽植技术介绍如下 ,供参考。1 栽植香桂的自然条件1.1 土壤条件栽植香桂最为适宜的海拔高度为 4 5 0~ 12 0 0m ,属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泥土。一般土壤pH值在 5 .8以上 ,有机质 6.5 4 %、全氮 0 .3 2 %、全…  相似文献   

4.
<正>香桂(Cinnconomiori Petrophthan N. Chao),属樟科(Lauraceae) 樟属,既是一种常绿绿化树种,同时又是一种经济树种,适宜栽植范围广,经济效益高。香桂枝叶能提取黄樟油素,可直接用于出口。由于只利用枝叶,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是退耕还林工程理想的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鄯善县自2002年纳入全疆退耕还林工程县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200hm2。如何使退下来的耕地能够“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确保退耕还林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使退耕户“富起来”,也就是拉长退耕还林史,红枣是全县上世纪60年代较早引进树种之一,具有耐旱、耐瘠薄、丰产性能好等特点。目前呈点、片分布约1667hm2亩,其中2002年~2003年退耕还林1333公顷。上世纪90年代初定植的红枣园每667m2产量800~1000kg,每667m2产值种紫花苜蓿。该模式好处在于机械化收割苜蓿省时、省力,苜蓿产量高。该模式不利之处是红枣生长空间小,冠幅…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67.8万hm2,其中坡耕地41.8hm2,坡耕地平均粮食产量156.1kg。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36.5万hm2,主要包括25度以上陡坡耕地、25度以下山旱地、高海拔地区的农耕地和80年代以来新开垦地四种类型。青海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hm2,周边荒山造林种草3.8万hm2,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hm2,荒山造林种草3.6万hm2,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6万hm2。本文结合我省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民和、互助县…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木荷造林成效,探索影响木荷生长的地形因子,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对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的生长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 a后,不同坡位标准地中木荷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下坡位标准地的木荷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为3.11 cm、4.44 m和2.50 m。同处山脊的标准地,造林4 a后,东北坡的木荷在胸径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胸径为5.29 cm;东南坡的木荷在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树高可达6.75 m、平均冠幅可达4.54 m;西北坡的木荷生长情况相对较差。在坡向和造林苗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造林2 a后,位于山谷标准地的木荷长势明显好于山脊标准地上的木荷,但两者在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此外,在山谷地带,南坡标准地上营造木荷较西南坡向标准地上的木荷长势更好,造林2 a后,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可达2.96 cm、3.14 m和2.14 m;在山脊地带,南坡较北坡更有利于木荷胸径和冠幅生长,但在树高生长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王莉 《山西林业》2006,(3):30-31
垣曲县是一个山区县,总耕地面积2.69万hm2,其中坡耕地就多达1.53万hm2。自2002年以来,该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0.67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0.24万hm2,荒山还林0.43万hm2。在4年的退耕还林实践中,该县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整套符合县情的行之有效的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并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得到充分应用,有利地推动了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使历年来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1刺槐造林模式造林密度:每公顷1995株,株距2m,行距2.50m。适用范围:全县所有的退耕地及荒山造林。苗木规格:1年生、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木,地径0.80cm以…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山区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了山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高标准种植早实薄皮核桃的效果及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山区采用高规格隔坡沟状梯田整地后极大促进了核桃幼树的生长,栽植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结果1.3个,树高达221.7 cm,地径5.7 cm;栽植后第3年全树主枝7.7个,单株结果33.3个;第4年地径11.9 cm,全树主枝10个,叶面积指数为5.14,单株结果191.5个,单株核桃坚果产量2.5 kg.采用这种山区治理方式,整地建园一次性投入108 900元/hm2,前5 a总投入180 900元/hm2,前5 a总产值195 624元/hm2,5 a后可收回全部投资且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退耕还林杨树纯林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自2002年开始,笔者对在耕地上栽植的杨树进行了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试验,设计初植密度为2×3m,至2007年冬,6年生退耕还林杨树平均胸径达17.4cm,预计12年生杨树平均胸径可达30cm,平均亩年收益1391元,是种植单茬玉米平均亩年收益600元的2.3倍。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产投比高的特点,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天全县从2001年至2003年在17个乡镇发展毛竹实生苗造林14 466.67 hm2,至2006年郁闭成林,本文研究了毛竹成林到成材的前10 a生长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毛竹造林用苗,宜用整窝实生苗。实生苗造林前5a主要是补植抚育保成活,最主要的措施是砍灌、除草、亮窝正苗。后5 a是成材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是控制立竹度,保持4 500株·hm-2~10 500株·hm-2都可以,超过10 500株影响成材。施肥效应对成材影响不明显,毛竹苗从栽植到第8个年头,几乎都可以不施肥,以后施肥以P、K为主,每hm2在1500 kg以内即可;将四川毛竹造林海拨向上推进了200 m达到1 400 m。  相似文献   

12.
选择银杏作为滕州市第 3代农田林网的主栽树种 ,科学规划 ,高标准栽培 ,结果表明 :银杏树在农田林网上生长良好 ,7年生银杏树平均树高 3 .4m ,平均胸径 4.0cm ,平均冠幅 1.5 7m ,平均株产鲜叶 1.6 6kg ,4年共营建银杏经济林网 1万hm2 ,形成网格 5 73个 ,平均网格面积 18hm2 ,林网总长度 443 .76km ,栽植银杏 15 .0 4万株  相似文献   

13.
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青田县山区综合性状表现较佳,冠幅小,结果早,品质高,经济效益好。在试验园区内该品种第2 a始果,第4 a进入大量结果期,经6 a栽培观察,生长、结果良好,平均单果重90 g左右,最大120 g以上,6年生单株平均产量30 kg,平均年产32 370 kg/hm2。适宜在青田县山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于2001~2003年在东陇海地区的邳州市进行了金太阳杏和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比金太阳杏树势旺,成花少,单株产量低,成熟期比金太阳杏晚,但果实比较大,平均单果重110 g,而金太阳杏只有60 g左右。栽后第2 a(2002年),金太阳杏5月1日成熟,有40%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0.29 kg/m2;凯特杏5月11日成熟,有35%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183.2 kg/666.7 m2。栽后第3 a(2003年),2品种所有植株全部结果:金太阳杏4月26日成熟,产量1.48 kg/m2;凯特杏5月3日成熟,产量1.40 kg/m2。日光温室杏栽培经济效益高,栽后第2 a获得产值3.00元/m2,栽后第3 a产值高达14.43元/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16.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福建闽西地区引种亚美马褂木(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17.2 hm2,研究不同坡向(南坡、西北坡、北坡)、不同坡位(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和不同施肥措施(施肥、不施肥)对其生长的影响。2015年设立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造林10 a后,其平均保存率达86.23%;以南坡向下坡位生长表现最好,平均胸径13.42 cm,平均树高9.44 m,平均单株材积0.067 478 m3;施肥可有效促迚亚美马褂木的林分生长,其平均胸径为13.87 cm,平均树高为9.73 m,平均单株材积为0.074 015m3,较不施肥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6.77%、7.04%和21.18%。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基本情况1.1退耕还林(草)工程现状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至2005年,化隆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19 690.4 hm2,其中:退耕还林(草)8 133.3 hm2;周边荒山造林10 223.7 hm2,种草666.7 hm2;封山育林666.7hm2。累计发放补助粮2 760万kg,补助粮款1 708万元,发放生活补助金796万元,兑现种苗补助款1 365万元。工程涉及19个乡镇、1个管委,241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66%,14 812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6%。取得骄人的成绩,深得浅山地区广大群众的拥护,退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已经退耕8 133.3 hm2(造林7 784.2hm2,种草394.2 hm2),其中2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河北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对密度下的欧美107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造林后开始2a内,树高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逐渐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树高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虽然到目前为止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小的林分树高逐渐超过密度大的。造林后5a,密度为5m×4m的林分净收益最大,为(55779±5436)元/hm2;而1m×2m林分最小,已成为负盈利。因此,在杨树造林中建议采用5m×4m的造林密度,摒弃1m×2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四川省邻水县从1999至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11.4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4.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生态林59234亩,占52%;兼用林19114亩,占17%;经济林35652亩,占31%。根据2005年对补助到期经济林进行效益调查,1999—2000年栽植面积到期11800亩,其收益大于每亩230元的仅280亩,占到期面积的2%;2001年栽植面积到期1700亩,其收益均小于每亩230元。经调查,邻水县未留定口粮田的退耕户基本没有。退耕还林后,退耕户外出打工或就近转移劳动力约8万人。客观评估退耕还林成效自1999年以来,邻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