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1年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节水增温功能而备受丘陵地区农民欢迎,得到较快发展,为丘陵地区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提高作出了贡献。为了促进丘陵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现就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覆膜水稻推广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西部乡村发生蝶变,发展都市农业成为大都市周边区县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作为西部农业大县、四川乡村振兴丘区典范、成渝两地相向发展"桥头堡",简阳是西部丘陵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文章以简阳市为例,从当前简阳都市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入手,研究了简阳都市农业发展中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聚落出现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人口外流和住房空置这2方面,通过对蓬安县3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从经济、人口家庭、制度、思想和交通5方面阐明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原因,并针对空心化中出现的土地浪费、农业生产主体缺乏、住房布局混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2个不同海拔条件下赤霞珠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不同立地条件下酿酒葡萄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海拔(1 280 m)坡地和低海拔(909 m)谷地种植的赤霞珠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法、铜离子还原能力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10种单体酚(没食子酸、安息香酸、丁香酸、咖啡酸、阿魏酸、香豆酸、水杨酸、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海拔对赤霞珠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糖酸比分别为18.7和20.3,与坡地赤霞珠相比,谷地赤霞珠的成熟度较好;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总黄烷醇含量分别为330和348 mg/kg,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 182和929 mg/kg,与坡地赤霞珠相比,谷地赤霞珠总黄烷醇含量较高,但花色苷含量较低;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抗氧化能力分别为9 715和9 824μmol/kg(DPPH自由基清除法),26 033和37 109μmol/kg(铜离子还原能力),71.6%和74.0%(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以上3种抗氧化方法的测定结果均表明,谷地赤霞珠果实抗氧化能力强于坡地,其中以铜离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差异最大;对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中所含的10种单体酚进行检测,除香豆酸外,其他9种单体酚含量均表现为谷地高于坡地,其中以安息香酸、咖啡酸、阿魏酸、儿茶素和槲皮素的差异较为明显。【结论】海拔对赤霞珠果实的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不同品质指标间存在差异;在黄土高原地区,低海拔谷地赤霞珠果实的成熟度、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高海拔坡地赤霞珠果实。  相似文献   

5.
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符合农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四川丘陵地区尽管有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物种较为丰富,产业选择性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丘陵特殊的平坝、沟地、坡地、山丘交错分布的地理特性,同一地域产生了土地台位、土质条件、水分涵养及小气候等差异,给改造基础条件、做大产业规模、农业机械化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针对四川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6.
丘陵地区能否实现农业机械化, 怎样实现农业机械化,一直是多年来困扰丘陵地区的一大难题。近年来, 笔者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同时,结合广安地区地貌特征以及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对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行了大胆的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小麦条锈病越夏范围、发生规律及自然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青海省小麦条锈病发生及传播概况 青海省小麦种植区依地理环境可划分为川水河谷水浇地、浅山丘陵山旱地、高寒山旱地、柴达木绿洲农业灌溉区四个不同生态区。条锈病发生沿河谷地区由东向西蔓延,依次向浅山丘陵山旱地、高寒山旱地传播,一部分孢子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可传播到柴达木绿洲农业灌溉区。正常年份发生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柴达木绿洲农业灌溉区、浅山丘陵山旱地、高寒山旱地、川水河谷水浇地。  相似文献   

8.
四川丘陵地区经济较落后,工业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占据主要地位。四川丘陵地区受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条件的影响,抓住全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罗怀良  许可  李霞  陈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29-7031
在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农村经济与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英县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外出务工多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绝大多数以初级劳务型工作为主,文化程度和转移地点对务工年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不规范及转移秩序混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带来较多社会问题。针对该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乡镇企业、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消化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杏树是木本粮油经济树种,适应性强,被称为防风固沙、石质山区坡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可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发展,而且投资少、风效快,一次种树,多年受益。杏树又是美化环境的好树种,由于早春杏花独占鳌头。使人赏心悦目,在城市园林栽培可点缀景观,给喧闹的世界以清新;在农村栽植可美化溢香,使农村锦上添花。杏树又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因此,杏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仁用杏更因为有它的独特魅力而被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发展和资源、环境及有关产业协调发展,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力布局适应最佳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能够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劳动力的智力结构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四个方面;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的适应主要体现在服务方向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层次结构与技术结构相适应、规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布局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相适应五个方面。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科技状况的不断改善,电力提灌站在丘区乡镇的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丘区农业灌溉和农民饮水条件,但是,目前丘区电力提灌站的建设和管理尚存在诸多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区域提灌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就丘区乡镇电力提灌站的建设和管理浅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川丘陵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当前四川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农业人才短缺、农业管理水平低以及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困境,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四川丘陵地区要坚持统筹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管理水平,推动农业政策落实,才能不断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以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有机及无公害2种种植模式,扩大试验区域及种植面积,研究紫山药在四川高山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适应性、产量、外观形状、品质、口感等变化,进一步论证其推广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四川境内高山及丘陵坡地、平坝地区进行大田及林下有机及无公害种植,各种植单位按照统一技术规范操作,统计其产量、外观品质变化,品尝不同土壤、水肥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出产的紫山药的口感并进行归纳描述。[结果]高山坡地未成林及半成林下无公害种植产量可达1500kg/667m2,丘陵坡地半成林下有机种植产量可达800kg/667m2;已成林下有机种植试验产量低下;丘区种植的紫山药分叉多,多呈脚板状,质地硬实,组织致密,水分少,口感绵韧;高山坡地种植的紫山药分叉少,多呈长圆柱形,质地松脆,组织疏松,水分多,口感爽脆;不同土质及种植模式对紫山药产量、外形、口感均有影响,改变种植模式及种植地区后上述特征又可相互转化。土壤肥沃疏松的高山坡地种植的紫山药与原产地在产量、外形、口感等方面一致,丘区贫瘠板结的坡地种植的紫山药外形更接近野生紫山药,产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四川高山及丘区坡地适宜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农村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品质和布局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的低丘红壤主要分布在皖南的宣城、郎溪、广德等地的低丘陵地区。低丘红壤区的农业,主要是水田农业,旱地只占耕地面积的12%。目前该地区除国营农场对岗地的红土和黄土有一定面积的开垦利用以外,主要的耕地多系二岗所夹的冲田,或为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旱地高产、节本、高效的种植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英县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因地制宜在我县示范推广了"麦/玉/豆"新种植模式。这一成功模式得到了全国、全省农业部门和科技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井研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丘区外向型畜牧经济强县和丘区经济示范县的战略目标,坚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产地和产品认证为手段,以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了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一、  相似文献   

20.
寻求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新的生长点四川大学经济学系杨明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经历了一个超常规但又是补偿性发展之后,长期困绕农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这一重大突破是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