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雷  蒋攀  黄怡  杨洋  苟静  赵丹  王涛  戴维  漆冬梅  胡进耀 《种子》2020,(3):92-100
以大马士革Ⅲ玫瑰为材料,选用生长素种类、生长素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测定并比较生根过程中POD、PPO和IAAO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马士革Ⅲ玫瑰嫩枝扦插生根是以愈伤组织生根为主,兼有皮部生根的综合生根型。不同生长素种类间生根率和生根指数差异极显著,根长差异显著;不同生长素浓度水平间生根数和生根指数差异极显著;不同浸泡时间水平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生根指数差异显著;不同扦插基质间生根率和生根指数差异极显著。综合生根率、根长、生根数和生根指数4个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扦插育苗的最佳水平组合。插穗生根过程中,POD、PPO和IAAO活性各自呈现一定规律的动态变化。POD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各有一个明显峰值,属双峰型变化曲线;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内持续上升,进入不定根形成期和伸长期后活性逐步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内持续上升,进入不定根伸长期后活性逐步下降。使用生长素ABT 1和IBA处理插穗后,改变了插穗内3种氧化酶活性,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大马士革Ⅲ玫瑰最佳扦插因素组合,得到与生根密切相关的3种氧化酶生根期活性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扦插生根机理,对大马士革Ⅲ玫瑰嫩枝扦插育苗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冬枣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冬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4.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面粉和面食品的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特别是面条、馒头、饺子、烙饼等中式食品对白度的要求相当高。.多酚氧化酶(PPO)与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褐变直接相关.。同时,多酚氧化酶种类的遗传变异和表达差异也决定小麦籽粒中的PPO总活性高低,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面粉的白度。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多酚氧化酶生化机理、分布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分析以及与品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根据多酚氧化酶的表达特性,讨论了小麦高白度新品种选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烟草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GenBank中挑选一个烟草多酚氧化酶基因Polyphenol oxidase E(基因登录号:NW_015916967.1),命名为NtPPOE。构建NtPPOE基因的CRISPR载体和超表达载体,分别得到NtPPOE基因抑制/过量表达的转化植株。研究表明,基因敲除植株NtPPOE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PO活性降低,多酚类物质含量升高;超表达植株NtPPOE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PPO活性升高,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NtPPOE基因表达量与PPO酶活性呈正相关,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NtPPOE基因的表达影响了烟草多酚代谢。本研究通过分析NtPPOE基因差异表达产生的效应,初步验证了NtPPOE基因的功能,并得到了NtPPOE基因抑制/过量表达的突变植株,为PPO基因功能研究和不同PPO活性品种的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异,并对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进行评价和筛选,选用195份小麦种质资源和24份主推小麦品种,采用籽粒法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资源PPO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范围为4.95~13.99 AU/(min?g),变异系数为21.4%,表明小麦PPO活性遗传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主推小麦品种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较大,筛选出‘中麦9’,‘京9428’,‘冀麦38’,‘陕229’,‘宁麦9’,‘川麦47’等PPO活性较低的品种,可以鉴定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芒果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探讨加热与超声波作用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加热(≤50℃)或0℃低温超声波(403.19、601.25、799.31 W/cm2)处理酶液,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残留活性均在75%以上;而超声波与热处理结合能使POD和PPO显著失活,在45℃,799.31 W/cm2条件下处理15 min后,PPO、POD残余酶活力分别降至38.66%、14.43%。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热处理结合对芒果PPO和POD的钝化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60个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分别在铜试剂和CuCl2作用下的酶活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了上述两种试剂对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效应及其受环境、基因型和试剂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试剂和CuCl2能分别抑制和激活小麦PPO,0.1mM浓度即能起到明显的抑制和激活作用;铜试剂和CuCl2对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作用基本不受环境的影响,但受基因型和试剂浓度的影响,且达极显著水平;CuCl2和铜试剂浓度与小麦PPO活性之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橄榄总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培褐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文采集了不同月份下橄榄的不同组织部位,包括老叶、成熟叶、嫩叶、叶柄、幼嫩茎段和去皮的幼嫩茎段、橄榄果实的胚等9个不同部位;研究了这些样品中总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组织培养褐变的关系。研究发现三月份橄榄各部位的总酚含量、PPO活性和褐变率都较低;特别是去皮的幼嫩茎段具有最低的总酚含量和PPO活性, 在组培过程中褐变程度也最低,更易诱导出愈伤组织,是橄榄组织培养过程中选择的理想外植体。实验结果表明,橄榄外植体的褐变是受到酚类物质的含量和PPO的活性影响的,多酚含量与PPO活性越高,越容易引起外植体褐变。  相似文献   

10.
番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番荔枝果肉为材料,研究了番荔枝多酚氧化酶(PPO)特性;比较了不同温度处理和加入几种抑制剂对番荔枝果肉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0℃处理5min,PPO相对活性的抑制率可达61.5%,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VC,L-半胱氨酸和PVP对PPO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以VC的效果最好。常温下用0.05%的VC处理10min,PPO相对活性的抑制率即可达到81.0%,该结果为番荔枝果肉加工中固有酶的灭活处理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云南烤烟多酚含量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GPS定位,在云南省主要烟区选取705个样点,2007年和2008年分别采集C3F等级烤烟样品,将各取样点两年的烤烟样品多酚含量平均值作为原始统计数据。对多酚含量的原始数据、对数转化和Box-Cox转化后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采用地统计学进行烤烟多酚含量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多酚含量经对数转化后服从正态分布。在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时,趋势效应参数宜选择0阶,理论模型宜选择高斯模型(gaussian model)。云南烤烟多酚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C0+C=35.71%),没有空间趋势效应(0阶)。大部分烟区烤烟多酚含量在3.50%~4.00%之间(为背景值);多酚含量大于4.00%的板块主要分布在滇西、滇中和滇东,大于4.50%的板块零星分布于4.00%~4.50%的板块中间,且多数板块多酚含量由中心向四周呈梯度状由高到低分布;多酚含量在5.50%~6.73%的板块位于南涧县、永平县北部、龙陵县西北部和武定县西部,且位于南涧县的板块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这表明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大豆抗病性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大豆品种抗性鉴定的一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对大豆不同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处理后,抗病品种根、茎和叶中PPO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升高,并且根中的PPO比茎叶中的PPO反应更敏感;而感病品种在整个病程中虽然在某些阶段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他阶段PPO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PPO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15.
王清  黄惠英  陈亚兰  王蒂 《作物学报》2005,31(9):1162-1166
选择14个已插入反义PPO基因的纯合四倍体马铃薯“GD-9-qc”系列,进行叶片、微型薯PPO活性检测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的叶片、微型薯PPO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2个品系的叶片及8个品系的微型薯PPO活性明显低于对照;供试转基因品系间的叶片PPO同工酶谱带的颜色深浅表现差异,所示结果与PPO活性检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烤烟品种香型风格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测定红塔集团大理差异化原料基地5个主要栽培烤烟品种烟叶中6种主要多酚物质,通过对香型风格进行量化赋分,研究分析不同品种的香型风格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芸香苷占烤烟多酚类物质的92%以上,是主要的多酚类物质;不同部位与不同品种烟叶间的多酚含量均存在较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的清香型风格显著性与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红大’的多酚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清香型风格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的生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态环境是否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产生影响,及两者变化与初生代谢物脂肪和总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全国广泛栽培的、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16个,在多个试验点进行2年种植,鉴定种子总黄酮、总多酚、脂肪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显著影响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濮花23号为高TFC品种,豫花9327为高TPC品种。生态环境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效应,合肥试验点为适于黄酮和多酚形成的种植区。此外,黄酮及多酚二次生代谢物与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总糖等初生代谢物在地域间变化趋势年纪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