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莓苗繁殖是由匍匐茎形成的秧苗与母株分离形成新草莓苗木的方法。匍匐茎分株法繁育的草莓苗,具有繁苗质量好、子苗繁殖速度快、母苗繁殖子苗数量大、繁苗技术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5年生苹果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萘乙酸(NAA)、乙烯及6–苄基腺嘌呤(6-BA)对坐果和13C、15N利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心果直径5 mm时(盛花后14 d)喷施10 mg ? L-1 NAA和600 mg ? L-1乙烯利的植株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喷施100 mg ? L-1 6-BA的植株坐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3C和15N分配率规律一致,其果实13C分配率分别为1.11%和1.22%,15N分配率分别为0.39%和0.33%,显著低于对照(9.12%和7.29%),而根系和枝13C分配率和15N分配率显著高于对照;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Ndff值表现规律一致,提高了叶片、根系和枝对15N的征调能力,降低果实对15N的征调能力;与对照相比,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5N利用率显著增加了2.35和2.37个百分点,促进了根系、叶片和枝的生长和对氮同化物的征调能力,6-BA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加强肥水管理:栽后要浇透定根水,连续浇水2~3次,保持湿润,利于成活,进入雨季,注意排水。定植成活后,每667m~2用尿素5kg进行提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匍匐茎发生期),追施1~2次三元复合肥,每667m~2每次用量控制在5~8kg,切忌高氮。摘除花序、老叶、病叶:草莓苗定植后,经常摘除母株上花蕾花序,使养分集中,促进母株的营养生长及抽生匍匐茎。并经常摘除老叶、病叶,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促母株和子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4.
硼对平邑甜茶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田歌  刘晶晶  于波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7):1244-1250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运用~(15)N同位素示踪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不同供硼(硼酸0、1.0、2.0、3.0、4.0、5.0和6.0 mg·L~(-1))水平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硼酸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幼苗的全氮量及~(15)N吸收量增幅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和75.0%。随供硼水平的增加,植株氮素利用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 mg·L~(-1)硼酸处理时最大,为14.8%,是对照的1.8倍。施硼处理对幼苗的~(15)N分配率有一定的影响,3.0 mg·L~(-1)硼酸处理的根系~(15)N分配率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非损伤微测结果显示,3.0 mg·L~(-1)硼酸处理时,平邑甜茶根系对NO_3~-有强烈吸收且内流速度达到最大,在缺硼和高硼(硼酸0和6.0 mg·L~(-1))处理时有明显外排趋势。因此,3.0 mg·L~(-1)硼酸处理最有利于平邑甜茶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而低硼和过量供硼均会抑制根系生长及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6.
正草莓假植育苗是将从母株上切下的子苗移植到苗床或营养钵内进行临时定植的草莓育苗方法。通过假植育苗,可以避免草莓苗生长后期因其匍匐茎繁殖产生的大量子苗拥挤、相互竞争养分、子苗细弱、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改善了子苗生长的土壤与通风透光条件,扩大其生长空间,减轻了病害发生。因此,假植育苗已成为繁育优质草莓苗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草莓假植育苗技术在穴盘苗培育上已有应用,对提高草莓苗质量,提早开花结果,增加前期产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验活性水在草莓育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2019和2020年分别设置活性水和普通水2个处理,对比分析了母株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繁育草莓苗的质量、数量和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活性水处理繁苗数量分别较普通水处理增加了13.2%和15.8%,水分利用效益分别增加了16元/m3和15元/m3,子苗移栽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5、3.0个百分点.说明活性水有利于草莓母株匍匐茎和分蘖的生长以及繁苗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施用铵态氮条件下不同取样时间葡萄幼树各器官~(13)C丰度、含量和分配率,各器官Ndff%、~(15)N含量、分配率和利用率,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索施铵态氮对不同时间葡萄幼树各器官碳氮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2 a(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 Globe’)作为试材,施用300 mg (~(15)NH_4)_2SO_4,分别在施氮后15 d、30 d、45 d和160 d进行~(13)C标记,~(13)C标记后72 h取样。【结果】新根、叶和新枝等新生器官的生物量随时间增加显著,45 d时新根生物量分别比15、30 d增加了410.34%、60.87%,160 d时新枝生物量比45 d增加了397.22%;老根和老枝生物量15~45 d随时间变化不明显,160 d时显著增加。新根、叶片和新枝~(13)C丰度显著高于老根和老枝,其中新根丰度最高。施氮后15 d,新根~(13)C含量最高,叶片次之;30 d后,叶片含量最高;新枝和老根碳含量在160 d时显著增加。分配到新根和叶片的~(13)C较高,施氮后15 d,分配到新根的是叶片的1.37倍;30~160 d,分配到叶片的~(13)C分别比新根高104.97%、18.04%和26.42%;160 d时新根和老根分配率增加明显。施氮后各器官Ndff均在45 d达最大值,新生各器官对氮素的征调能力显著高于老枝和老根,其中新根征调能力最高。施氮后各时间进入叶片中的氮肥量最多,前期进入新根的氮肥量显著增加,30 d和45 d分别比前一时间增加了9.48倍和1.17倍,160 d时新枝氮肥含量比45 d增加了19.80倍。各时间叶片氮肥分配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新根分配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 d达到最高,新枝分配率前期没有显著差异,到160 d时显著上升,比45 d升高了8.30倍。15~30 d时叶片氮肥利用率最高,根系次之;45 d时,各器官(除新枝外)氮肥利用率达到最高,160 d时新枝利用率显著上升,上升了80.13%。【结论】施氮后促进新生器官中碳养分的吸收和分配,以及氮养分的吸收、分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活性水在草莓育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2019和2020年分别设置活性水和普通水2个 处理,对比分析了母株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繁育草莓苗的质量、数量和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2019年和 2020年活性水处理繁苗数量分别较普通水处理增加了13.2%和15.8%,水分利用效益分别增加了16元/m3 和 15元/m3 ,子苗移栽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5、3.0个百分点。说明活性水有利于草莓母株匍匐茎和分蘖的生长 以及繁苗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光春  耿庆伟  宋伟  翟衡  杜远鹏 《园艺学报》2015,42(12):2489-2496
以6年生果实膨大后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不同部位和节位的枝条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标记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叶片,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在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之间不相互转运,近主干枝条上的果实对光合产物的征调能力强于远主干枝条上的果实,δ值(表示固定的13C同化物的量)是远主干枝条上果实的4.74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的标记叶片距结果部位越近,果实的δ值和Ndff值越大,说明果实优先征调距果实近的叶片碳氮素营养;副梢保留6片叶所固定的光合产物总量和吸收的氮素营养总量均大于保留2片叶的,分别是其1.1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11.
苹果氮素营养研究Ⅳ.贮藏~(15)N的运转、分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材为盆栽的六年生辽伏/莱芜海棠,于1982年秋每株施4克丰度为9.3%的(~(15)NH_4)_2SO_4,在翌年主要物候期进行植株解析测定,结果表明,~(15)N在树体内的运转、分配基本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早春~(15)N肥分配率根系占55%,地上部新生器官仅占11%,随着新生器官发育的进展,分配到新梢、叶片与幼果中的~(15)N量增加。当新梢缓慢生长进入花芽分化期时,短枝及种子所在的果心部位~(15)N量显著增加,说明贮藏~(15)N有再分配、再利用的特性。 贮藏~(15)N主要利于早春根系、花、幼果、叶等新生器官的生长,根系的第二次生长(夏季)及一年生以上枝条的加粗生长所需的N主要依靠当年从土壤中吸收。  相似文献   

12.
携带斑驳病毒和微繁殖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草莓主栽品种丰香携带斑驳病毒(SMoV)、脱毒微繁殖苗及携带斑驳病毒匍匐茎苗的田间生长情况和抽生匍匐茎能力。在整个生长期,丰香草莓的株高和冠径都表现为:携带斑驳病毒匍匐茎苗>脱毒微繁殖苗>携带斑驳病毒微繁殖苗。草莓苗平均单株抽生匍匐茎的数量,2种微繁殖苗是匍匐茎苗的2~3倍,而微繁殖苗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感染斑驳病毒导致草莓植株生长势明显下降。与常规的分株繁殖方法相比,采用微繁殖方法繁育的草莓苗,生长势较弱,但匍匐茎抽生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草莓避雨育苗发展迅速,面积不断增加。育苗中,各农户匍匐茎切离时期不统一,甚至不切离,影响定植后管理。为此,以‘小白’草莓为试材,研究匍匐茎不同切离时期对草莓种苗质量和整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60d进行匍匐茎切离,繁苗系数较低,对种苗产量有一定影响;提前60、50、40d进行匍匐茎切离,一、二、三、四级子苗株高比不切离(对照)降低3.6%~46.0%;提前40、50 d进行匍匐茎切离,能够控制子苗徒长,提高子苗的整齐度,提升种苗质量。综上,在草莓苗定植前40~50 d对匍匐茎进行切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氮素营养对柑桔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影响比其它营养元素都更密切。许多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一、氮素的吸收与运转柑桔植株吸收氮素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南中亚热带地区柑桔几乎全年都可吸收氮素,但以夏秋季温度较高,生长旺感与根系活跃期吸收量多;第二,对氮素吸收利用较快。据 Wallace(1954)试验,脐橙施用~(15)N 标志的硝酸钙后4天,即有少量的~(15)N 进入旧叶,7天以后~(15)N 显著地进入旧叶和新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草莓不同追肥时期15N吸收利用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 示踪技术,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肥的草莓对15N 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48.57 %) , 花后追肥利用率最低(22.92%) 。不同时期追肥, 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 花前追肥, 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4193 % ,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肥时, 营养器官分配率65.34 % , 生殖器官34.66 % , 而花后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大大提高(47.04 %) ,15N 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 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 15N 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不同时期追肥, 各器官中15N对总N 的贡献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树干底部滴灌施氮(T1)和1/2树冠投影处滴灌施氮(T2)对苹果氮素的利用、分配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滴灌施氮,树体的叶片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T1处理的树体叶面积、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不同处理树体15N利用率及器官分配率显著不同,T1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2.11%,是T2处理的1.37倍。T1处理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为生殖器官>贮藏器官>营养器官,而T2处理的15N分配率以生殖器官最低。T1处理的15N总残留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T1处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为28.82%,是T2处理的1.23倍。不同位置滴灌施氮处理树体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T1处理较高。因此,树干底部滴灌施氮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促进了树体生长和氮素利用,提高了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树体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6 a(年)生的‘库尔勒香梨’树体为研究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长状况和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物量、氮素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和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均表现为N_3N_2N_1N_0。‘库尔勒香梨’树体各器官的Ndff值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较大,各生育期均表现为N_3水平下最大,N_2次之,N_1最小。在果实成熟期时,不同施氮水平下果实~(15)N分配率存在差异,N_2水平下~(15)N分配率(31.79%)显著高于N_3(23.86%)和N_1(23.76%)。‘库尔勒香梨’树体~(15)N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显著提高,在果实成熟期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N_2(20.19%)N_1(16.86%)N_3(15.58%)。【结论】氮肥施入至果实成熟期,在N_2水平下果实的生物量和对氮素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树体对肥料~(15)N-尿素的利用率也达到最高(20.19%)。因此,在‘库尔勒香梨’的栽培中,应该适宜控制氮素的投入,明确最适的氮肥用量,从而提高树体的氮肥利用率和果实产量,推荐6 a生‘库尔勒香梨’施氮水平为每666.7 m~2施氮20 kg。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红灯’(Prunus avium L.‘Hongdeng’)/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短截程度对13C和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期,短截处理修剪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分配,极重度短截处理使叶片和新梢中13C分配率分别减少了29.15%和7.3%,粗根和细根中13C分配率增加了46.65%和48.43%。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截处理的叶片和新梢的13C分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多年生枝干的13C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的13C分配率以中短截最低,极重度短截最高。各处理15N利用率从高到底依次为中度短截对照极重度短截,在新梢停长期差别最大,3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6.91%、5.54%和3.60%;多年生枝干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短截处理叶片和新梢的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5a生田间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初夏土施15N-尿素为手段,研究了当年不同时期主要器官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从幼果期到果实采收期,叶片全氮质量分数最高,新梢、根系和果实依次递减;根系优先吸收15N-尿素,在幼果期15N质量分数达到最高,随物候期推进,吸收的15N-尿素外运用于新生器官(新梢、叶片与果实)的建造。到采收期,新生器官的15N质量分数提高,地上部分的15N吸收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其中新梢、叶片和果实15N分配势(Ndff%)比幼果期分别增加了68.6%、80.6%和57.2%;地上部分15N吸收量达366.693mg,分配率为63.9%,占树体总氮量的0.75%;根系Ndff%比幼果期减少了68.8%,15N吸收量为207.5643mg,分配率为36.1%,占树体总氮量的0.42%。采收期树体的当年氮肥利用率为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