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绿茶加工工艺研制辣木绿茶制作的方法,探究加工技术中杀青和提香技术对辣木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温度250-260 ℃,杀青4 min,提香温度100 ℃,提香30 min,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蒸汽杀青制作针形名优绿茶;初步探讨了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杀青的针形名优绿茶色泽优于对照锅炒杀青;香气属不同类型,前者属清香型,后者属栗香型;而滋味比对照略显苦涩。  相似文献   

4.
采用蒸汽杀青制作针形名优绿茶;初步探讨了蒸汽杀青对针形名优绿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杀青的针形名优绿茶色泽优于对照锅炒杀青;香气属不同类型,前者属清香型,后者属栗香型;而滋味比对照略显苦涩.  相似文献   

5.
通过绿茶加工工艺研制辣木绿茶制作方法,探究杀青和提香技术对辣木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杀青温度为250~260℃,杀青4 min,提香温度为100℃,提香30 min时,辣木绿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茶鲜叶杀青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绿茶加工重要工序之一,是形成绿茶特有"绿汤绿叶"性质关键所在。在概述鲜叶杀青工序前提下,主要介绍了滚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等4种杀青方式以及杀青设备研制方面的进展,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杀青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相似文献   

11.
绿茶的品质主要有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而作为绿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工序,杀青技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茶的品质。本文重点论述了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路线,并特别提出了过热蒸汽杀青技术在花香型绿茶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青和做青工艺参数,分析在制品的含水量、容重及外形品质,确定杀青工艺宜采用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220~230 ℃和33 kg·h-1,做形工艺宜采用的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170~180 ℃和3.0 kg·锅-1。  相似文献   

13.
绿茶的品质主要有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而作为绿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工序,杀青技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茶的品质。本文重点论述了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路线,并特别提出了过热蒸汽杀青技术在花香型绿茶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绿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绿茶鲜叶采收,并阐述了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毛茶整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初制工艺中鲜叶在杀青前进行摊放,能提高绿茶品质,但摊放程度必须适当,尤其是摊放时间及摊放后茶叶含水量的掌握,为此该试验采用了春波绿、元宵绿、金萱、福鼎大毫4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进行了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过热蒸汽杀青方法进行杀青时,杀青前鲜叶自然摊放时间为6~7 h、摊放叶含水量为68%~70%时,可较明显地减轻夏秋绿茶的苦涩味,并改善香气,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工艺杀青对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三种工艺杀青的扁形特种绿茶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三种工艺杀青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苏氨酸和茶氨酸、蛋氨酸含量均为蒸汽杀青>锅炒杀青>滚筒杀青,而且蒸汽杀青茶叶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杀青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技术措施的作用对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及组分进行调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绿茶又名为不发酵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具有种类多、产量高、分布广、汤清叶绿的特点,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通常以茶树的新梢作为绿茶的原料,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过高温杀青消灭各种氧化酶,后利用揉捻、干燥等传统工艺把茶叶制成鲜嫩清香的绿茶。茶叶的加工工艺是决定绿茶档次高低的决定因素,下面笔者将从"优化高档绿茶的杀青工艺""提升高档绿茶的揉捻和解块工艺""革新高档绿茶的干燥和烘、滚工艺"三面方对如何采用加工新工艺制成高档绿茶进行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彭秀英  陈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32-2333,2336
在对绿茶杀青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LC控制技术、PID控制理论和功率调节技术,研究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的杀青机分级变功率恒温控制系统,实现了杀青机杀青温度的恒温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0.
绿茶加工工艺与香气物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杰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69+372
从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复火等方面阐述了绿茶加工工艺与香气物质变化的关系,以期能够为不同香型绿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