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学梅  李登科 《果树学报》2002,19(5):286-291
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离体诱变、基因工程技术等为果树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落叶果树胚胎培养育种、胚乳培养育种、花培育种、离体诱变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所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胚培、花培、离体诱变及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4种育种方法及其培养技术,初步分析了目前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承担的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利用分子标记和单倍体技术创造黄瓜育种新材料研究”近期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专家评价该项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通过对黄瓜雌核发育机制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培养体系、黄瓜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加倍技术研究、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等研究 ,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的技术体系 ,再生频率达 2 5 %。研究和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而有效的倍性鉴定方法 ,筛选出诱导黄瓜单倍体、双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办法 ,加倍频率达16 .9%。采用B…  相似文献   

3.
诱变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潇  齐开杰  殷豪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6,43(9):1633-1652
对利用诱变技术开展落叶果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变方法、诱变育种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诱变技术与杂交、离体培养及基因组学研究结合用于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自发的单倍体发生概率极低,通过人工的单倍体诱导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单倍体发生概率。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是植物单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通过离体雌核发育途径诱导甜瓜单倍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途径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途径,分别讨论了供体基因型、培养基、接种时胚珠的发育时期、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诱导甜瓜单倍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对甜瓜单倍体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甜瓜单倍体培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接下来甜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黄瓜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方法、目的基因、转基因植株安全性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黄瓜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我国黄瓜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5):1-6
中国是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第一的国家,全国辣椒产值和效益居各类蔬菜之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育种家们分别利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选育、雄性不育系选育、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培育出各具代表性的品种,促进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品种“露地二号”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3d苗龄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比较了不同植物激素组合以及AgNO3对离体子叶再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BA2.0 mg/L+ABA 1.0 mg/L+AgNO3 2.0 mg/L的组合下,黄瓜离体子叶再生芽的分化率最高可达76.67%,该项研究为优化黄瓜离体子叶再生芽诱导体系及进一步建立快速、稳定、高效的黄瓜离体植株再生体系,开展黄瓜转基因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分析植物遗传,能进一步优化育种工作,确保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当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单倍体育种技术非常有效,其优点是能精确控制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缩短整体培育周期的基础上改善林业的整体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单倍体植物的产生途径,以单倍体育种的最常见方法——花药离体培养为依托,探讨林木育种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并阐述花药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的方式方法,最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获得纯系材料,缩短育种年限,进而提高育种效率,对获得单倍体植株的重要方式即未授粉子房或胚珠的离体培养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株的基因型、生长季节、胚囊发育时期、接种前外植体的预处理方式、接种方式、培养基等,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且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植物未授粉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瓜分子育种领域的全球专利发展趋势、研发热点、区域分布和技术布局,揭示黄瓜分子育种的创新态势,笔者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国际专利数据库(DII),借助DDA分析工具对1987—2022年全球黄瓜分子育种技术发展态势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分子育种技术整体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植物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是各大技术布局的核心;中国的申请量最多,美国申请量第二;孟山都、先正达、拜尔以及陶氏、巴斯夫等国际育种巨头企业均在主要国家进行了专利布局,中国在该领域专利数量较多,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4家机构入围全球前10;深入分析表明,种质鉴定与创新、抗生物胁迫、方法改进与技术革新是黄瓜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当前的研发热点。综上,分子育种是黄瓜育种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速度快,种质材料创新、抗性与技术革新是研发热点,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研究机构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在黄瓜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合理部署、完善知识产权布局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黄瓜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物间的生殖隔离,使黄瓜育种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解决了黄瓜传统育种过程中周期较长、种质资源狭窄及有益性状资源匮乏等难题。本文综述了黄瓜转基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如改善了黄瓜的抗病性、抗虫害、抗逆性、品质、抗除草剂、单性结实和产量等;讨论了转基因黄瓜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指出近期黄瓜转基因的目标,以及在今后黄瓜转基因工作过程中应注意评估转基因黄瓜的生物安全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对转基因黄瓜的食品和生物安全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瓜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瓜的研究近况从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生理生化,遗传育种,采后生理,栽培和生物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现状,分析不同防治策略的优缺点,指出药剂防治、生物制剂、疫苗等由于污染环境、防效不明显等原因,在防治CMV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常规育种由于缺少抗源及育种周期长,在抗CMV育种上成效较低.转基因技术由于基因资源丰富、育种周期短、抗性稳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抗CMV研究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获得了一批对CMV有较好抗性的转基因植株.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结合理化诱变因子诱变筛选抗CMV突变体,为创造抗CMV突变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QTL的插入/缺失突变,将其设计成共显性的In Del分子标记。通过群体连锁分析,发现In Del-MLO1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共分离。应用该标记对24份来自世界各地且白粉病抗性已知的黄瓜材料进行抗性验证,21份材料的抗性表型与标记的带型一致,说明在黄瓜进化和驯化过程中,造成抗病表型的该插入/缺失突变发生普遍。因此,该In Del标记适合于大多数黄瓜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而加快黄瓜白粉病抗病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我国黄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我国黄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CUGI)的顺利实施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育种材料创新与资源评价筛选、新品种选育、遗传规律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转基因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过去五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辣椒品种选育工作,总结了胚培养技术在辣椒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挽救辣椒胚败育、缩短育种周期、快速鉴定种子活力、为分子育种提供优良外植体等方面;并综述了影响辣椒胚培养技术应用效果的胚龄、基因型、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皮处理及其他添加物等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在辣椒选育中采用胚培养技术解决远缘杂交胚败育问题的应用较少,建议加强胚培养技术在辣椒胚败育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加速培育优良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7.
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同源四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稳定纯合的同源四倍体黄瓜材料,采用多种分化培养基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未授粉子房培养形成的胚进行培养。结果共获得33个再生植株,经染色体计数后发现7株为同源四倍体植株(2n=4x=28)。利用SSR手段对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进行了同质性鉴定,发现均为纯合子。利用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计数法对同源四倍体单株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后代倍性没有发生变异。对此类型同源四倍体植株和经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分别进行了花粉可染率、花粉萌发率及自交结籽数的观察,发现前者具有高的育性,自交结籽数为15~34粒。上述结果表明,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是获得同源四倍体的一条途径,获得的稳定纯合且育性好的同源四倍体材料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黄瓜倍性育种。  相似文献   

18.
黄瓜种质材料抗褐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在温室鉴定了20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对褐斑病菌071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高度抗病材料,1份抗性材料,中抗材料1份,而其它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说明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蕴藏着对改良黄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9.
殷兆晴 《北方园艺》2011,(11):117-119
以津丰2008F1和富斯特F1黄瓜愈伤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盐浓度(0%、0.20%、0.40%、0.60%、0.80%、1.00%)对2个黄瓜品种的愈伤组织的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2个黄瓜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变化,但含量最终都趋于相等,且与胁迫前含量相比,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呈波动变化,且变化趋势不稳定,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瓜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引起,是为害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黄瓜灰霉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及黄瓜抗病机制、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瓜抗灰霉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