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周波  代金霞 《北方园艺》2017,(21):122-129
以柠条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CAS(铬天青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根际促生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解磷、固氮、产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等促生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验证菌株Fe11对柠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4株产铁载体根际促生菌,其中6株菌具备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与假单胞菌达到99%~100%,假单胞菌属细菌是柠条根际产铁载体的优势菌群。多数菌株兼具2种以上促生活性,菌株Fe9、Fe11和Fe13表现出多种促生潜能。回接试验证实,接种菌株Fe11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长17.25%、6.68%、17.75%、42.51%和20.67%,表明菌株Fell对柠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2.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黄瓜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MF 04为试材,采用平板透明圈法、比色法和盆栽试验,研究海洋细菌BMF 04发酵液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菌株的固氮、解磷、解钾作用以及产IAA、铁载体、ACC脱氨酶能力,以期明确BMF04菌株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BMF 04菌株发酵液处理的黄瓜种子及其栽培土壤,均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出苗率、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茎粗、株高和须根数,其中拌土处理效果最好,三叶期幼苗茎粗为4.7 mm,株高为12.4 cm,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分别为9.49、0.95 g,单株须根数152根;BMF 04菌株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产生ACC脱氨酶、IAA和铁载体,其中铁载体和IAA产生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4 h产铁载体的相对含量达到最高为34.82%,32 h IAA的分泌量达到最大值为2.647 mg·L~(-1),随后二者的分泌量逐渐减少;该菌株不具有解磷和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亮  盛浩  谭丽  袁红  易建平  邓立平 《蔬菜》2020,(6):15-19
为了筛选获得复合型功能微生物(PGPR)菌株材料,进而从功能微生物的角度理解稻—油轮作制度的优势,以稻—稻、稻—油轮作制度下耕层水稻土壤作为筛选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对可培养细菌、固氮菌、解磷菌以及产IAA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育试验验证了对部分筛选获得的复合型促生菌株对油菜、黄瓜幼苗早期生物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稻—稻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5株、解磷菌3株;稻—油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8株、解磷菌35株;具有固氮、解磷以及较强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复合型促生菌株6株,其普遍对油菜和黄瓜早期幼苗株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分别提高25.45%~111.96%和4.45%~18.22%;此外,DD-69和DY-111菌株对黄瓜根长、DY-6和DD-79菌株对黄瓜鲜质量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轮作蔬菜紫色土中筛选出3株不同的植物促生菌(PGPB)菌株,分别为具自生固氮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N03)、具溶磷作用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RP01)和具解钾作用的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JK02),将3种菌株配制成复合菌剂进行生姜种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牛粪-拌施复合菌剂处理总体表现最优,与牛粪-拌施市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根际细菌自生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数量显著增高了1 674.1%、8 709.1%和225.2%;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87.5%和23.0%;姜苗分蘖数、叶面积和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0%、45.9%和28.6%、25.0%。应用适宜的PGPB复合菌剂对紫色土微生态环境和生姜种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苹果不同部位内生真菌中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菌株,为开发苹果益生真菌储备菌种资源,为探究苹果内生真菌与宿主互利共生关系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鉴定到属种;筛选、比较菌株产IAA、铁载体等促生能力;回接潜力菌株于苹果组培苗,50 d后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1株鉴定为29种。促生潜力筛选后,选取IAA含量高、兼具促生功能多的5株菌(LG06、PG06、LG12、LY09、PJ09)回接苹果组培苗。结果表明其中4株内生真菌对苹果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菌株PG06的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总氮含量增高最多(p<0.05),依次增加了61.17%、44.08%、42.56%。【结论】苹果内生真菌PG06、LG12、LG06、LY09对苹果组培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可进一步探索田间试验。研究为苹果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为试材,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促生能力的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对野生中国沙棘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纯。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溶磷法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用原子吸收仪进行解钾能力的测定,以期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株创造条件。结果表明: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4株分离菌株,4株菌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能力测定结果显示K7溶解有机磷半径为13.71 mm, K28溶解无机磷半径为7.62 mm, K39解钾率为14.33μg·mL-1。所得菌株中的3株分别是高效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和解钾菌株,表明3株菌株制成混合菌剂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7.
从贵州省安龙县辣椒炭疽病发病地块采集健康辣椒根际土壤,通过平板对峙法获得具有明显拮抗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1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16S rDNA、gyr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嗜铁素和磷酸酯酶等生防相关酶,对高粱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石榴干腐病菌(Phomopsis sp.)、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等5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也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作为生防制剂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NBIN863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对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在番茄根际周围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NBIN863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效达到54.48%;对番茄植株具有促生作用,株高、根长和全株鲜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49.10%、43.69%和52.50%;该菌株能稳定在番茄根际周围定殖,接种30d后,其定殖浓度为8.37×105cfu·g-1。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甜樱桃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优良菌株资源,本文从马哈利樱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52株细菌,通过保绿法和萝卜子叶增重法进行初筛,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进一步进行IAA产生菌的筛选,并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类地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产IAA的能力,并对最佳碳氮源、产素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52株菌中B20产IAA能力最强,经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其最佳产素的培养条件为:采用30%的装液量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r·min-1的条件下培养44h,最佳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粉。研究发现菌株B20具有IAA产生能力,具有作为功能微生物肥料研发的潜力,可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11.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2.
以"天正粉秀"番茄为试材,对其种子和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NMCC46菌株发酵液浸种、灌根或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了种子的萌发率、根和芽的长度以及幼苗的株高和株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番茄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及幼苗的株高和株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0倍稀释液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在幼苗施用方式上叶面喷施的效果明显优于灌根和浸种。该研究为该短小芽孢杆菌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磷圈法和可溶性磷含量测定法分离筛选出牛蒡根际土壤中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PSM-5,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解磷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PSM-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优化后最优解磷条件为初始pH值3.79、发酵温度28.46 ℃、盐浓度10.46 g · L~(-1)。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制牛蒡专用生物有机肥提供解磷菌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效的解磷微生物,提高磷的有效利用,采集向日葵、小麦、豆科等不同种植区单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溶菌圈法从土壤中进行分离筛选,初步筛选出3株解磷菌JLX-1、JLX-2、JLX-3,研究不同条件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LX-3的解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D/d为2.09。菌株JLX-3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时,溶磷量分别为5.572、5.520mg·g~(-1),在氯化钠浓度为0.3g·L~(-1)、pH 7时解磷效果较好。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将菌株JLX-3鉴定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从严格密封温室的盆栽巨峰葡萄根系、寄生的葡萄根瘤蚜虫体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7个细菌菌株,并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7个细菌菌株16S rD-NA均扩增出1 500 bp左右的片断,通过与Genbank上已知同源性较高细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对比,初步确定了这17个细菌菌株分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其中蜡状芽孢杆菌(菌株C2、R2、L2、L3、L4)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L1、L4、R1、R3、C1、B1、B2、J1、J2)集中于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虫体,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T1、T2)只在根际土壤中发现,说明蜡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的共生细菌。  相似文献   

16.
以拮抗青枯病菌的辣椒种子内生细菌为对象,研究并了解其促生功能多样性、促生效应等,为辣椒种子内生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测定了6株内生细菌的多样化生物学功能,进行种子催芽和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产IAA、溶磷、固氮、产嗜铁素是供试菌株中普遍具备的功能,6株内生细菌中有5株具有3种及3种以上的促生功能。所有内生细菌菌悬液均能显著地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壮苗指数,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辣椒种子内生菌菌株对辣椒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开发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  相似文献   

18.
根际促生菌对设施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升 《北方园艺》2019,(24):62-67
以"小玲"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7种(固氮抗盐菌、世明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的根际促生菌对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根际促生菌在西瓜上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处理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西瓜产量,增产23.47%;T2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T3处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西瓜风味改善西瓜品质;T4、T5、T6、T7处理能促进植株生长,T4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比CK高31.87%,T7处理能促进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盐地碱蓬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1株芽孢杆菌,对其抗菌和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镰刀菌、紫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植物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其发酵液,对绿豆幼苗生根和白菜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防菌剂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抗病促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优二号"保护地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等生防菌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形态指标、产量和蔓枯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复配组合都能够增加黄瓜的叶面积、株高、茎粗、茎节数,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但以粉红粘帚霉67-1+有机肥复配效果最好,能增产19.33%,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