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以传统土培方法为对照,采用常规栽培基质、纯蚯蚓粪、种养结合的方法,利用槽培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栽培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设施番茄无土栽培低成本化、高产化、优质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蚯蚓原位堆肥处理的速效钾、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分别为748.07 mg·kg-1、7.27 g·kg-1、70.80 mg·kg-1、5.06 g·kg-1、577.04 mg·kg-1,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比传统土培提高了159.85%、600.95%、284.17%;蚯蚓原位堆肥的番茄品质最优,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分别比传统土培提高了2.13%、150.98%、122.39%、75.35%,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0.32%;蚯蚓原位堆肥667 m2产量最高,为6 142.67 kg,经济效益最好。蚯蚓堆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可作...  相似文献   

2.
杨荣华 《蔬菜》2023,(2):20-24
摘要:为研究蚯蚓粪在番茄生产上的最佳用量,以番茄“希唯美191”为试材,采取完全随机设计, 比较不同用量蚯蚓粪与不同用量牛粪及商品有机肥对番茄长势、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蚯 蚓粪提高了土壤碱性,但降低了土壤盐害;施用牛粪增加了土壤盐含量,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牛粪施用量 的增加而增加;定植前,施用牛粪有利于作物养分的供应,蚯蚓粪比普通有机肥在土壤中会更快、更多地 释放有效养分。定植前增施有机肥有利于番茄快速生长,T3(667 m2 增施蚯蚓粪2 t)、T4(667 m2 增施蚯 蚓粪3 t)、T6(667 m2 增施牛粪2 t)、T7(667 m2 增施牛粪3 t)处理的番茄长势、产量、品质均优于其他 处理,尤其是T3处理(667 m2 增施蚯蚓粪2 t)的番茄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 比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9.82%、1.2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26.43%,总酸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 19.37%,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有机基质对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草炭土(PS)、蚯蚓粪(ED)、牛粪(CM)做基质肥料,炉渣做基质,并加入蚯蚓(E),按肥料与炉渣2∶3的体积比组成8种有机基质配方,分别是:1 PS2、ED3、CM4、CM+20E5、ED∶CM=1∶1+20E6、ED∶CM=1∶1+10E7、ED∶CM=1∶2+20E8、PS∶ED∶CM=1∶1∶1,在光照室内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利于番茄生长的优质基质。结果表明:番茄的产量处理5最高为304.63 g,其次是处理7、48、分别为146.151、40.401、36.45 g,再次是处理2、63、分别为126.511、20.019、1.17 g,最低是处理1为31.32 g;番茄的糖酸比以处理8最高为7.23,其次是处理5为6.73,再次是处理21、、67、4、分别为3.983、.71、3.66、3.63、2.79,最低是处理3为1.53。综上所述,最好的基质和肥料配方为处理5基质肥料比例1∶1的蚯蚓粪和牛粪并加入20条蚯蚓,能够满足番茄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Ty191”是以S11为母本,TS30为父本的中早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该品种果实粉红色,正圆形,单果质量约250 g。维生素C含量18.8 mg·(100g)-1,β-胡萝卜含量207μg·(100g)-1,总酸含量5.23 g·kg-1,可溶性糖含量6 g·(100g)-1,糖酸比11.47。色泽亮丽,红果,口味酸甜,抗裂果,质地硬,耐储运。含纯合Ty1和Ty3抗性基因,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兼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枯萎病、叶霉病、根结线虫。耐热性强,适合于早秋、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越夏栽培。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认定,登记编号为GPD番茄(2020)150247。  相似文献   

5.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品种“妞内姆1618”为试材,利用5个不同浓度的咸水(2、3、5、7、9 g·L-1),以淡水(0.3 g·L-1)为对照,分别在番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滴灌,研究不同时期咸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设施番茄咸水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前期≤5 g·L-1咸水滴灌,产量及单果质量较对照降低不明显,但7、9 g·L-1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而后期≤9 g·L-1各咸水处理较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却使中期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咸水滴灌提高了前期、中期的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但却使果实后期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使前期、后期果实硬度增加,且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土壤含盐量低于0.3%的滨海盐碱区,根据番茄不同时期进行适宜浓度咸水滴灌,能够达到保产提质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鑫研九号’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比的羊粪和蚯蚓粪作为基肥进行露地番茄栽培比较,以期得出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羊粪和蚯蚓粪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长势,提早开花和采收,显著提高果实大小和产量,显著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其中20%蚯蚓粪+80%土壤处理的植株株高最高(180.6 cm)、茎粗最粗(13.9 mm)和叶片数最多(38.7片),植株长势最好;该处理可使番茄开花提早4 d,果实提早7 d采收;使单果质量(200.0 g)和单株产量(4.0 kg)显著增加。施用20%的蚯蚓粪使番茄可溶性糖含量(2.6%)、糖酸比(3.5%)达到最高,使果实变甜。综合考虑番茄的生长势、生育期、产量和品质,20%蚯蚓粪+80%土壤施肥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对杀菌剂25%啶菌噁唑乳油(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 1 605 m L·hm-2(56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和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750 g·hm-2(1 20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最终防效显著高于相应杀菌剂单独处理,番茄产量也显著增加;两种杀菌剂各减量20%后加入3%卵磷脂·维生素E,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以及番茄产量与各杀菌剂单独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没有任何药害现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香瓜茄为材料,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于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沼液肥,研究沼液肥施用浓度及其与土壤追肥配合对香瓜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100倍沼液肥处理的叶片总氮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为35.7 g·kg-1和1.129 mg·g-1,显著高于稀释400倍沼液肥的处理和对照,沼液肥配合土壤追肥时叶片总氮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只喷施沼液肥的。香瓜茄果实膨大期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叶面喷施沼液肥后叶片平均Pn(10.2μ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7.88μmol·m-2·s-1),沼液肥配合土壤追肥的Pn(10.30μmol·m-2·s-1)显著高于单喷沼液肥处理(8.94μmol·m-2·s-1)。叶面喷施中,高浓度沼液肥能显著提高香瓜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两个土壤施肥处理平均单果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6.8%和22.2%,小区产量提高18.9%和30.4%,果肉硬度提高13.9%和2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6.9%和15.3%,喷施沼液肥结合土壤追肥处理的效果优于单喷沼液肥。香瓜茄果实生育期配合土壤追肥的沼液适宜喷施浓度为浓缩沼液稀释100倍。  相似文献   

10.
孙浩轩  王佳江  李岩  张冲 《北方园艺》2023,(14):105-111
以薄皮甜瓜‘黄金道’和‘白糖罐’为试材,筛选了在室温条件下(24℃)不同浓度壳聚糖(0、0.25、0.50、0.75、1.00、1.25 g·L-1)对采后薄皮甜瓜贮藏的最佳浓度,并探究最适浓度壳聚糖和0.05 mL·kg-1乙醇复合处理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呼吸强度的影响,以期为薄皮甜瓜采后贮藏使用复合涂膜液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薄皮甜瓜在0.75 g·L-1壳聚糖处理条件下,果实外观保持最佳,腐烂率最低。与0.75 g·L-1壳聚糖和0.05 mL·kg-1乙醇分别单独处理相比,复合处理更进一步延缓了贮藏期间薄皮甜瓜果实的腐烂、硬度和质量的损失,推迟了果实呼吸跃变高峰期的出现。综上所述,室温贮藏下,壳聚糖和乙醇复合处理相较乙醇、壳聚糖的单独处理,能够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以“吉甜一号”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提高冷棚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合理叶面肥喷施方案。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处理对樱桃番茄产量并无显著影响;喷施富含Ca、B、Zn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可提高樱桃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硬度以及糖酸比。综合来看,在缓苗后、开花-坐果期、坐果-转色期、转色-采收前期、采收前期-采收后期每667 m2喷施螯合硼22.5、30.0、37.5、60.0、60.0 L,浓度均为0.6 g·L-1;坐果-转色期、采收前期-采收后期每667 m2喷施螯合钙37.5、60.0 L,浓度均为0.8 g·L-1时,可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提高樱桃番茄的整体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授粉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设置了5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红心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人工点粉处理猕猴桃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7.12%和30.50kg;从果实外观来看,3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0.2g·L-1吲哚丁酸+花粉2g·L-1)喷雾授粉果实的横径和单果质量的最大,分别为5.17cm、85.70g;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人工点粉处理,分别为17.2%和0.82%,而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处理为1号花粉悬浮液喷雾处理,分别为13.28%和1.12mg·g-1。综合分析可知,利用人工喷雾等器械授粉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增加产量,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因此认为1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花粉2g·L-1)处理更适宜用于猕猴桃大面积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槽栽方式,以罗拉为试材,设置10个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叶片酶活性、果实品质、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5处理外,各氮素形态配比处理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对照,T1处理NR活性最高为53.26μg·h-1·g-1,比对照提高了23.48%。适宜氮素形态配比可以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其中产量以T5处理最高,达197 151.90 kg·hm-2,比对照增产25.23%。综合考虑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T5处理,即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为1∶3∶5表现较佳,番茄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陇番14号是以自交系13117为母本,以自交系1311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旺;第1花序节位为第7~9节,花序间隔3~5节;果实圆形、红色,无绿果肩,平均单果质量170.5 g;果实硬度2.09 kg·cm-2,畸裂果率2.8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2%,VC含量90.2 mg·kg-1,有机酸含量3.9 g·kg-1;高抗TMV,抗TYLCV、叶霉病,耐早疫病,每667 m2产量7 000 kg左右,适宜甘肃早春茬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16.
天正1567是以自交系DFN-01为母本,以自交系LST-006为父本育成的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高圆形,大小均匀,成熟果深粉色,单果质量250 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2%,番茄红素含量43.3 mg · kg-1,VC含量311.2 mg · kg-1;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病,每667 m2产量11000 kg左右,适合在山东、云南及全国大部分区域秋延迟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以桃枝进行堆肥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料为试材,采用3个用量梯度(15 000、30 000、45 000 kg·hm-2),并与常规有机肥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桃枝肥作为基肥对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肥料在大桃上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1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0 000 kg·hm-2和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糖酸比低于其它处理。不同桃枝肥用量不会影响大桃维生素C含量,但硝酸盐含量会随着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15 000、30 000、45 000 kg·hm-2 3个用量梯度相比,30 000 kg·hm-2的产量、品质较为优异,且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弱光区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以番茄品种心里红为试验材料,在椰糠栽培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同施肥水平(T1、T2和T3)、顶补光(T4)和单杆整枝(T5),研究水肥管理、补光措施、整枝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的单穗果质量在不同施肥处理(T1、T2和T3)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在常规施用范围内变化不影响番茄产量,但适宜的低施氮量时果实的糖酸比更大,口感更佳;T4、T5处理与CK处理相比番茄品质无显著差异,但T4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7.39 kg·m-2)显著高于CK处理(6.93 kg·m-2),说明补光能有效地提高番茄产量。综上所述,补光是弱光区栽培提高番茄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番茄生长性状、果实品质及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_2(N=2 g/盆)处理的单株结果数(21.5个/株)、平均单果质量(6.5 g/个)均达最高值,该处理所产果实鲜样VC含量(37.5 mg/100 g)和糖酸比(9.4)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植株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而钾含量则表现为果实茎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N_2处理显著高于N_1、CK和N_4(P0.05),该处理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也达最大值;综上,番茄盆栽中纯氮用量以2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种源树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镉添加的响应,探讨不同种源树番茄对镉的耐受能力,以期筛选耐镉性较强的优良种源。以5个树番茄种源XS、PE、DH、BS、LC种子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镉浓度(土壤含镉量w计:0、5、10、20、50 mg·kg-1)水平,观测不同种源树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XS种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5 mg·kg-1Cd2+处理时有促进作用,BS种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5 mg·kg-1Cd2+处理时有促进作用,LC种源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均在5 mg·kg-1Cd2+处理时有促进作用。随Cd2+浓度的升高,XS、PE、BS和LC种源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均受到抑制,5 mg·kg-1的镉处理对各种源的叶长起促进作用,10~50 mg·kg-1显著抑制PE和DH的根长、XS和BS的苗高、PE的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