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4):1-4
文章报告了2017年中秋蚕期间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饲料育试验区和1~3龄饲料育试验区,各龄经过和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1~3龄饲料育试验区比1~2龄饲料育试验区张种产茧量下降;公斤茧粒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粒茧丝长相仿、解舒率良好、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说明两对试验品种对1~2龄和1~3龄饲料育较为适应,生产中可用来采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且优食一号蚕品种蚁蚕结茧率、良蛹率、粒茧丝长、鲜毛茧出丝率等都高于皓月×菁松,说明优食一号蚕品种对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7,(4):5-7
优食一号蚕品种稚蚕采用人工饲料饲育比稚蚕采用桑叶饲育全龄发育经过延长23h,kg茧粒数、张种产茧量、茧层率、良蛹率以及茧丝质检验成绩中的清洁、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似有下降趋势,但差距并不十分明显。认为该品种对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较为适应,建议在推广过程中,加强分户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业》2019,(4):25-28
为了解新疆蚕区不同龄期人工饲料育对家蚕饲育成绩的影响,2019年春季引进粉体人工饲料,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进行了菁松×皓月1-2龄、1-3龄、1-4龄人工饲料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各处理组的24 h疏毛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与对照组相当,各龄龄期经过均相应延长,各龄眠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均相应降低,其中以1-4龄人工饲料育组指标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告了2017年晚秋蚕期优食一号1~2龄和1~3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的试验情况。从试验结果看,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性特别是小蚕期对人工饲料饲育技术适应性良好。3龄蚕放在共育室内、采用人工饲料标准温湿度饲育与3龄蚕放大蚕室内、采用自然温湿度饲育,两者全龄发育经过相同,皆为26 d 2 h。两试验区的张种单产、蚁蚕结茧率、良蛹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等成绩相近或相仿,而1~2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的茧层率、粒茧丝长以及鲜毛茧出丝率等成绩略低于1~3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原因有待调查。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2019年夏季采用配合饲料在大棚内饲养大蚕的试验情况,大棚平台饲料养蚕,在上车率、粒茧丝长、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普通平台育,解舒丝长相近,茧丝纤度相仿.结果表明,在大棚中采用配合饲料饲养4~5龄蚕是完全可行的,和普通桑叶育一样,大蚕期蚕室温度在适当范围有一定波动,对蚕体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9年晚晚秋蚕期菁松N×皓月N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该品种全龄经过25d12h,公斤茧平均572粒,张种产茧30.2kg,良蛹率100%,50g鲜茧平均茧层原量9.75g,上车率86.01%,粒茧丝长1239.0m,解舒率71.46%,茧丝纤度2.079D,洁净95.00分、清洁99.0分,鲜毛茧出丝率13.20%。作者认为,菁松N×皓月N蚕品种仍然保留了原来菁松×皓月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8年秋蚕期桂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情况。试验种桂优食一号与对照种优食一号相比,全龄发育经过略短、发育整齐度略差,在眠蚕体重、公斤茧粒数、蚕茧产量、良蛹率等方面都与对照种优食一号表现出了相近的成绩,但50g鲜茧的干壳量低于对照,粒茧丝长较短,洁净略低,光折、烘折较大,茧丝纤度略粗。对该品种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正> 本品种是日·中四元杂交种,二化性,白茧。适宜稚蚕人工饲料及桑叶育的长丝长中细纤度品种。蚕儿经过:稚蚕期与日130号×支146号无大差别,但壮蚕期略长,全令大约长半天,稚蚕人工饲料和桑叶育的蚕均发育良好。幼虫体质强健,容易饲育。茧是锥园形,皱缩一般,与现行品种相比,茧层率、出丝率略低,但化蛹率、全茧量、收茧量并不差。茧丝纤度春蚕期在2.5—2.6旦尼尔左右,夏秋蚕期在2.3—2.4旦尼尔左右,茧丝长较长,净度高,茧层练减率低,具有丝质优良的特征,适用生产高品位生丝。并且,原种是杂交原种,所以蚕种繁育也无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如东县进行了皓月×菁松全龄人工饲料育养蚕示范,全龄发育经过28d21h,张种产茧19.25 kg,生产1 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3.66 kg,蚁蚕结茧率为50.18%,公斤茧粒数654粒,茧层含水率12.24%,良蛹率93.14%,解舒率56.53%,茧丝纤度2.236 dtex,鲜毛茧出丝率12.41%.试验表明,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具备了在一定条件下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家蚕的饲养效果,本试验以‘优食一号’为试验品种,采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研究粉体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疏毛率基本一致,低于桑叶育;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体重和龄期经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桑叶育;颗粒饲料育家蚕的生长发育略低于粉体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的茧丝长、茧丝纤度和解数率比桑叶组低,茧丝质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小蚕期使用,大蚕转桑后补偿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验证添加烘干桑叶粉生产的人工饲料进行养蚕的可行性。2016年早春采用烘干桑叶粉生产的家蚕人工饲料,组织进行皓月×菁松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本次试验共饲养蚕种13张,全龄发育经过27 d 19 h,张种产茧25.54 kg,生产1 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干料3.70 kg,蚁蚕结茧率为60.13%,良蛹率92.77%;上车率83.43%,粒茧丝长1 228.0 m,解舒率57.42%,茧丝纤度2.311 dtex,清洁98.50分,洁净98.00分。使用添加烘干桑叶粉的人工饲料养蚕,生产出来的茧丝质量稳定,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初步验证可行。  相似文献   

13.
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 ,育成了高产、优质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结果表明 :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 ;体质强健好养 ,蚕体粗壮 ,茧型大且匀整 ,产量高 ;茧丝质优良 ,茧层率 2 6 81% ,鲜毛茧出丝率 19 5 5 % ,茧丝长 14 19m ,解舒率 70 2 3% ,纤度 3 2 72dtex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 11 4 5 %、19 6 9%和 2 1 5 3%。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冬季,在如东县组织进行了皓月×菁松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农村养蚕试验,生产的鲜茧上车率为75.91%,粒茧丝长为926.9m,解舒率仅45.28%,茧丝纤度为1.891D,光折为319kg。通过加强饲育管理和簇中管理,好蛹率上升,茧层含水率、公斤茧用料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7,(3):1-4
文章报告了江苏省如东县2017年优食一号蚕品种连续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的情况,全龄发育经过较菁松×皓月(正反交)略短,饲育期间未发生蚕病感染;平均盒种产茧35.4kg、平均生产1kg鲜茧耗用粉体干料3.82kg;平均1kg鲜茧700粒、蚁蚕平均结茧率81.57%、良蛹率平均93.98%;茧层平均含水率10.34%、茧层率为17.4%;上车率平均77.53%、粒茧丝长平均1187.0m、解舒率平均58.64%、茧丝纤度平均1.833 dtex。结果表明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笔者认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还需探索家蚕不同发育时期适应性饲料配方和加快适应性蚕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晚秋蚕期到2014年晚秋蚕期,进行了5期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龄颗粒饲料育的蚕体质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2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最大,达到了28.9%~41.6%,4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则缩小为1.0%~9.9%,熟蚕时蚕体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至0.5%~8.5%。人工饲料育蚕的龄期经过有延长现象,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龄期经过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相比,2014年春蚕的差距最小,全龄经过延长12 h;2014年夏蚕的差距最大,全龄经过延长30 h;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盒种产茧量要略低于全龄桑叶育,无论是全茧量、公斤茧颗数、盒种产茧量等指标都是一致的,但总体差距较小。上车率、茧丝长、毛茧出丝率等主要丝质指标相近,洁净、万米吊糙和茧丝量指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17.
对引进育成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进行春季农村大面积和小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蚕品种发育、眠起整齐,抗病性能与对照种"871×872"相仿;茧型匀整,蛹体较小,茧层厚,50g茧鲜壳量12.13g,干毛茧出丝率43.38%,比对照种分别提高6.12%、4.56个百分点,解舒光折222.82Kg,比对照种低4.81%;茧丝长1400m以上,纤度细,茧丝纤度2.245D,比对照种细20.16%,是1对能生产优质原料茧、缫丝效益高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适宜在茧丝绸一体化经营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8.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19.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