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山葡萄幼果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山葡萄幼果正常发育与脱落的果实中内源激素ABA、GA_3、IAA和ZR含量及其变化,分析其对山葡萄脱落幼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调控幼果生长发育过程,正常发育幼果中生长促进型物质IAA、ZR、GA_3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脱落幼果,生长抑制型物质ABA含量低于脱落幼果,使得正常发育幼果ABA/(IAA+ZR+GA_3)比值显著低于脱落幼果,较低浓度IAA与高浓度ABA很可能是促使离层出现进而导致幼果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低温下茄子单性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55、D-56和D-62,非单性结实品系52(CK1)和60(CK2)及其杂种一代53(52×D-55)、54(D-55×52)、59(D-55×60)和61(D-55×D-62)为试材,研究了茄子单性结实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效应,低温条件下不同授粉方式和花粉活力对茄子单性结实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性结实基因在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2.8 ℃的条件下能完全表达,其单性结实率为100 %,坐果率为76.9 %~100 %,果实发育正常。供试茄子单性结实品系的单性结实性由显性核基因控制。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和去柱头处理不影响单性结实品系的坐果率和果实的发育速度。单性结实品系和非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下的花粉萌发率均较低,为1.88 %~7.29 %。低温下花粉活力与单性结实的形成无显著关系,单性结实并非由于低温下花粉活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4.
茄子生长素诱导基因SmIAA19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伟  刘富中  张映  赵祯  陈钰辉  连勇 《园艺学报》2014,41(11):2231-2240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为材料,以茄子单性结实差减文库中差异表达的EST片段Z732为依据,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生长素诱导基因SmIAA19(登录号KP114221)的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为800 bp,开放阅读框为558 bp,编码18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ux/IAA基因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和保守基本序列,在分子进化上与马铃薯距离最近,与番茄处于同一分支。qRT-PCR分析表明,在低温(门茄)和适温(四门斗)条件下,SmIAA19在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的子房和果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单性结实品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单性结实品系,单性结实品系开花当天子房中的表达量最高,非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和适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IA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结实性茄子品系的果实发育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较高,且在低温(门茄)条件下,不同结实性果实中IAA的含量变化与SmIAA19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一致。SmIAA19基因可能与茄子的单性结实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冠军'芦笋为试材,研究雌花、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芦笋雌花发育过程中,GA_3含量始终高于雄花,ABA、ZR和IAA含量从两性发育期到单性发育期呈降低趋势;而雄花中的ABA、ZR和IAA含量则从两性发育期到单性发育期迅速上升。雌花GA_3/ABA、GA_3/IAA、GA_3/ZR比值在两性发育期较雄花低,到单性发育期迅速升高,表明较高水平的GA_3和低水平的ABA、IAA、ZR与雌性器官选择性发育有关,而较高水平的ABA、ZR和IAA与雄性器官选择性发育有关。雌花发育过程中多胺Spd、Put和Spm含量均呈先迅速升高后又下降的趋势,而雄花中3种多胺的含量相对稳定,高水平的Spm、Spd和Put与雌性器官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含量显著高于多分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_1+GA_3+GA_4+GA_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可见,较高含量的ICA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与DHZ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_1+GA_3+GA_4+GA_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钝叶柃不同性别植株花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柃木属(Eurya Thunb.)植物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变异现象极为少见。但作者野外调查发现,钝叶柃(Eurya obtusifolia H.T.Chang)存在显著的性别变异现象。以钝叶柃雌株、雄株和两性株花发育过程中关键时期的叶片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值比较,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钝叶柃3种性别植株花发育过程中,叶片中GA_3和ZR含量增加有利于雄花和两性花的发育,高水平IAA有明显的促雌效应,ABA对性别分化的影响还不确定。在激素平衡中,ABA/ZR、IAA/ZR、GA_3/ZR比值的增加对雌花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而较高的ABA/IAA、GA3/IAA比值更有助于雄花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西瓜雄性不育系‘Se18’为试材,研究开花期间花蕾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株雄花花蕾在整个发育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可育株中CAT活性升高,SOD和POD活性降低。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花花蕾中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和油菜素内酯(BR)及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等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且含量差异明显。其中,不育株中IAA、GA_3、BR和IPA含量降低,JA含量升高;可育株中JA、BR、GA_3和IPA含量降低,IAA和ZR含量升高。不育株叶片中的IAA、ZR和BR含量显著下降,ABA和JA含量显著上升;IAA/ABA、IAA/GA_3、IAA/JA、IAA/ZR、IAA/BR、IAA/IPA及ABA/GA_3、ABA/ZR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差异较大。因此推测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异常可能与西瓜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茄子耐低温结果习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茄子耐低温结果习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茄子耐低温结实品系在生长点、花前子房及雄蕊中IAA、ZR、IPA、ABA含量较不耐低温结实品种中的高,说明IAA、ZR、IPA、ABA含量与茄子的耐低温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授粉对鸭梨幼果基部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探究影响鸭突形成与发育的关键因子。【方法】以30 a(年)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Yali’)为试材,用‘脆梨‘’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在果实成熟期调查了果实鸭突率和鸭突类型组成,在授粉后10 d、20 d和35 d测定了幼果基部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采用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显著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及鸭突类型组成。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分别为100%和84.9%(2016)、99.8%和100%(2017),显著高于以‘雪花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66.7%(2016)和60.7%(2017);以‘脆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鸭突类型中典型鸭突占比较高,达95.4%(2016)和92.2%(2017),显著高于以‘库尔勒香梨’(54.2%(2016)和63.5%(2017))‘、雪花梨’(46.7%(2016)和50.0%(2017))花粉授粉结实果实典型鸭突率。在幼果发育早期,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的鸭梨幼果基部组织含有相对较高的GA_3、ZR含量,较低的ABA含量,而IAA含量基本无差异‘;脆梨’花粉授粉在提高幼果基部促生长类激素含量和降低ABA含量的效应最强,其次为‘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授粉。【结论】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和鸭突类型组成,鸭突的形成和发育受内源激素调控,幼果基部高水平GA_3和ZR,低水平ABA促进鸭突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7年生贵妃杧嫁接树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期调节过程中,贵妃杧花芽分化期间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ZR含量,提高ABA/GA_3、ZR/GA_3、ABA/IAA,有利于花芽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进杧果花芽分化。杧果花芽分化过程中GA_3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高水平的IAA、ABA有利于杧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4个梨品种(A、B、C、D)花粉为香梨授粉,利用气相和液相(HPLC)色谱技术测定脱萼/宿萼香梨幼果果萼离层部位/顶部和果心部位内源乙烯(ETH))、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含量,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幼果萼片发育过程中萼片脱落/宿存关键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萼片脱落/宿存的影响。结果显示:A、B、C 3个脱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发育初期离区内源ETH急剧升高,并形成2个峰值,对冲了同期离区IAA,诱导离层形成,同期相同部位的ABA与ETH协同促进萼片脱落,脱萼幼果顶部和果心ETH、ABA含量均呈现"M"型波动,且显著高于IAA,GA3,而IAA、GA_3又在幼果发育关键期抑制了ETH、ABA过高水平而可能导致落果,最终形成"母梨";D宿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无论果萼顶部还是果心的IAA、GA_3均呈现"N"型波动,且水平显著高于ETH、ABA,从而促进香梨幼果向"公梨"发育。  相似文献   

13.
以6年生单主干形燕红和沙红桃树为试材,研究不同部位和方位成熟果实、树皮、枝皮以及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2个桃品种树皮、枝皮以及枝条GA、IAA、ZR含量均是上部>中部>基部,树皮、枝皮和枝条中ABA含量均为基部>中部>上部,果实中ABA含量为上部>基部>中部;成熟果实中4种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树皮、枝皮和枝条;不同部位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ABA、GA/ABA、IAA/ABA、ZR/ABA值均是上部>中部>基部,成熟果实则是中部最高;不同方位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含量均是背上>水平>背下,而ABA含量为背下>水平>背上,树皮、枝皮和枝条中(GA+IAA+ZR)/ABA、GA/ABA、IAA/ABA、ZR/ABA值均为背上>水平>背下。  相似文献   

14.
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新黑田五寸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蕾和叶片中IAA、GA3、ABA、Z+ZR、蛋白质、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以及POD、CAT的活性,讨论分析了生理生化指标与胡萝卜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蕾中蛋白质含量不育系明显亏缺,中花蕾、大花蕾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花蕾中POD、CAT活性和MDA含量不育系高于保持系;花蕾中IAA和ABA积累,Z+ZR和GA3亏缺是胡萝卜雄性不育的特征。中花蕾、大花蕾中IAA/GA3、IAA/ABA、IAA/(Z+ZR)、GA3/ABA、(Z+ZR)/ABA、(Z+ZR)/GA36个内源激素比值均表现为不育系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5.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花后7 d的单性结实果实为试材,并以在茄子单性结实抑制差减文库中差异表达的EST片段Z569为基础,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934 bp的cDNA全长序列,为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基因,命名为SmMsrA。基因编码区共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家族结构域和保守基本序列GCFWG,与杨树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较高,为67%。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SmMsrA与番茄MsrA蛋白的同源性最高(92%),进化距离最近。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单性结实品系D-10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中不同结实性果实发育过程中SmMsr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结实性的子房和果实发育过程中SmMsrA基因都有表达,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条件下开花当天子房中的SmMsrA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同基因型不同倍性(2x、3x、4x)的西瓜品种‘蜜枚’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番茄红素含量以及IAA、ABA、GA、ZR、BR等5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番茄红素积累与这5种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倍性的西瓜果实在授粉后25 ~ 30 d时都达到成熟果实的大小。不同倍性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时开始迅速增加,并且一直表现为三倍体 > 四倍体 > 二倍体;整个果实发育期,IAA的含量表现为多倍体大于二倍体,在授粉后15 d和25 d时,三倍体西瓜果实中IAA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倍性;ABA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不同发育时期各个倍性中ABA的含量差异各不相同;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GA的含量整体上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均为发育前期最大;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ZR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在授粉后25 d时有一个较小的峰值;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BR的含量相对较少,整个发育时期都维持在5 ~ 15 ng ? g-1FW。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和GA的积累均呈负相关,其它激素和番茄红素的积累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黄瓜单性结实果实发育与碳氮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瓜单性结实品系P 116 8和非单性结实品系UP 3315进行授粉和不授粉处理 ,P 116 8在不授粉的情况下 ,仍具有较好的结实性能 ,其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实体积均接近于授粉后生长的果实 ,非单性结实品系UP 3315在不授粉的情况下幼果在花后 3d(天 )就停止发育 ,不能形成产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 ,果实内碳、氮含量迅速增加 ,花后单果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与单果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茄子3个Aux/IA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7-1’为材料,克隆到3个新的Aux/IAA基因,分别命名为SmIAA3、SmIAA4和SmIAA9,其CDS长度分别为573、564和915 bp,分别编码190、187和30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蛋白均属于Aux/IAA家族蛋白,与番茄亲缘关系较近,且均具有Aux/IAA家族蛋白的DomainⅠ、Ⅱ、Ⅲ 和 Ⅳ 保守结构域;其分子量分别为21.50、20.95和32.67 kD,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62、6.02和8.57。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SmIAA9基因在单性结实和非单性结实品系茄子中的表达量差异明显,开花前单性结实品系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单性结实品系,推测其与茄子单性结实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单性结实品系与普通品种或品系为研究时象,在系统考查其生物学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单性结实的鉴定与单性结实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性结实品系与非单性结实品种相比,在央花处理时,子房仍能以较快的速度伸长,并达到商品瓜大小(长13.0 cm,横径4.5 cm,质量0.5 kg).C1(P×父本7)与C2(P×父本5)都没有单性结实的能力.各品种间开花当天的子房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差异显著.在IAA含量方面,以单性结实品系最高.其次为阿太和C2,早青最低.基本与各自的单性结实能力相一致.说明IAA在保持单性结实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ABA含量方面,以单性结实的最低,而以早青的最高.在开花前后各个时期,开始时单性结实品系与非单性结实品系子房的IAA含量均不断增加,而非单性结实的品种的子房内IAA舍量在花后2 d下降,而单性结实的则一直上升.ABA的变化则较复杂.但在后期,仍是非单性结实的品种较高.  相似文献   

20.
西瓜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西瓜‘蜜枚’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期几种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西瓜果实中激素含量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西瓜果实在授粉后2530 d时就已经基本达到成熟果实的大小。果实发育前期IAA与GA含量较高,之后均快速下降。IAA在后期出现一个峰值,而GA在发育后期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ABA含量在西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授粉后15 d和25 d;而ZR含量在西瓜整个生长发育期一直维持着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在授粉后25 d出现一个较小的峰值。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地调控着西瓜果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