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李混栽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了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3种;混栽园优势种群为李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期,苹果蠹蛾雄成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薛华 《果农之友》2009,(9):32-32
果树食心虫是一些蛀人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3.
果树食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彦 《果农之友》2002,(4):30-32
果树食心虫是一些蛀入果实内为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4.
2009年对江苏南京地区梨园桃小食心虫3种性诱芯、梨小食心虫4种性诱芯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分别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能力最强,单枚性诱芯单日最大诱蛾数也表明这2种性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各类性诱芯诱蛾百分率标准差与均值的倍率均以这2种性诱芯最小,表明其诱捕效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5.
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园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北省临漳县梨小食心虫1年有4个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16日,8月2、11、25日;每667m2设6个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盆,每诱捕盆挂梨小食心虫性诱芯2~3个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21 常见的为害苹果、梨的食心虫有哪几种?怎样区分? 常见的为害苹果、梨的食心虫种类较多。既能为害苹果、又能为害梨的食心虫有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桃蛀螟、苹果蠹蛾等,其中苹果蠹蛾仅分布在新疆等局部地区,是一种检疫性害虫,虽不常见,下面仍做介绍,以供参考,有备无患。还有只为害苹果的苹异银蛾和只为害梨的梨大食心虫。  相似文献   

7.
果树3种食心虫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的观察、调查和防治,总结出3种虫害的寄主、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点明3种虫害容易混淆之处,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清3种虫害的特征、特点,同时制定一套防治3种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3种虫害难以分辨和防治的难题,从而提高果园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7a生“123”苹果为试材,梨小、李小、桃小、苹小食心虫为诱芯,研究了吉林地区“123”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及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的氧化乐果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对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李小是危害“123”苹果的2种主要蛀果害虫.梨小食心虫有3次羽化高峰,其中以第1、3羽化高峰期较长,第2个高峰期峰值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李小食心虫第1、3羽化高峰期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笫2个高峰期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药剂防治以地上部喷施2.5%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同期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山东省6种果园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李大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总结了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艳华 《北方园艺》1996,(1):W003-W004
利用桃小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雌虫诱捕进行虫情测报,桃小食心虫成虫在牡丹江地区发生期长达72~77天,成虫发生期有明显的三次高峰,以最早诱蛾日和成虫发生高峰期为指标,防治关键时期,以每次高峰期后6~10天内是树上打药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杀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5种不同颜色的悬挂式黏胶型诱捕器和梨小食心虫长效性诱剂诱芯在千亩桃园进行大面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颜色的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效果之间差异不明显。蓝色诱捕器对防除梨小食心虫的其它昆虫的诱集量最大,明显多于另外4种颜色的诱捕器,但是另外4种颜色诱捕器诱集其它昆虫的数量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产区苹果实施无袋栽培首先要选择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果实病虫发生基数较低的果园。实施无袋栽培前,治理果园内外环境,压低病虫基数,防止果园病虫大量繁殖蔓延。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关键时期,设计周年监测与防治预案,即防治历:以10 d为1个周期,监测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当病虫需要用药防治时,选择相应药剂及时防治。苹果无袋栽培的病虫害防控可划分为休眠期、幼果期、雨季和果实采收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重点防控对象和目标各不相同。休眠期主要铲除在树体和周边环境中越冬的各种病虫,减轻生长期的防治压力;幼果期以防治苹果霉心病、苹果锈病、红蜘蛛、蚜虫、绿盲蝽等为主,兼治其他病虫;雨季以防治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为主,兼治其他病虫;采收前,病害以防止弱寄生菌在果面定殖为主,虫害主要防治各种危害果实的害虫。3年来在多个园片试验示范,绝大部分果园病虫果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性信息素缓释剂迷向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性信息素缓释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持效期及合理使用密度,我们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对每根应用0.24 g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丝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活动前以350、500、650根·hm-2处理,处理后5个月内均保持了较好的防治效果;350根·hm-2处理在8月份以后防效迅速降低,密度较高处理则保持相对较好防效。结合防治成本,建议中早熟品种可使用350根·hm-2密度进行处理,晚熟品种使用5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 p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 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的桃果实香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无损评价桃果实的香气品质差异,【方法】以19个桃品种八成熟的果实为试材,应用FOX4000电子鼻研究了品种间果实香气的差异。【结果】电子鼻18个金属氧化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感应值存在差异,LY2/LG、LY2/AA、LY2/GH、LY2/gCT1和LY2/gCT传感器的感应值为负值,其余13个传感器的感应值为正值;判别因子分析(DFA)方法可将桃果实大致分为4个小组,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的区分效果不明显,统计质量控制(SQC)方法显示样品间的香气品质具有差异;18个传感器在PCA与DFA分析方法中的权重存在不同。【结论】基于电子鼻的无损检测,应用DFA和SQC方法能较好呈现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桃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内源IAA、ABA和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玉露桃果实为试材,分析了桃果实后熟衰老进程中内源ABA、IAA和乙烯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互关系,以及对果实后熟软化进程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桃果实乙烯跃变始于采后第3天,跃变峰值出现在采后第8天;采后初期ABA含量迅速积累,于采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趋下降;但IAA水平在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呈持续下降趋势。ABA和IAA水平在后熟软化末期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金华大白桃花粉直感研究及授粉组合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观1号作对照,选取16个有花粉品种为父本开展金华大白桃花粉直感效应研究。花粉直感后金华大白桃坐果率在25%~68.6%,早露蟠等4个品种授粉处理坐果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花粉直感对金华大白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有显著影响,其中金山早红、艳光授粉处理效果较佳;虽然花粉直感对单果质量的影响未达显著差异,但对...  相似文献   

18.
以4年生山桃砧筑波早熟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早熟桃坐果以及果实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三个药剂当中,从提高坐果方面看,BRS制剂比施康露和施尔得好,全株比对照高8.0%,短果枝以及花丛枝比对照坐果高28.6%,差异显著;从提高果实品质方面看,BRS和施康露效果明显,施康露并能有效地增进果实着色程度和表面光洁度。  相似文献   

19.
脱落酸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永庆  冷平  潘烜  严志刚  任杰 《园艺学报》2009,36(7):1037-1042
 以白凤桃为试材,分析研究了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氟啶酮(Fluridone)处理对果实发育后期离体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与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果实内源ABA的积累构成了果实成熟的启动信号,而ABA高峰的出现启动了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外源ABA处理促进了采后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而Fluridone处理抑制了果实内源ABA的生物合成和乙烯产生,延缓了桃果实的后熟软化;乙烯则可能作为ABA的一种辅助因子影响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20.
桃不同类型果实发育的解剖结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通桃、油桃、蟠桃和油蟠桃果实发育期表皮、亚表皮和中果皮细胞的解剖结构差异,试验以同一杂交群体内的这4种类型(各2株)为试材,通过显微和超微观察果实表皮、亚表皮和中果皮细胞发育。结果表明,4种类型果实的横径发育皆呈双S曲线,果实亚表皮细胞前期变化较小,开始膨大期为盛花后42d。普通桃、油桃和油蟠桃中果皮细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持续膨大,类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蟠桃中果皮细胞在盛花后70~84d存在膨大延缓期。盛花后42~98d,普通桃和蟠桃亚表皮与中果皮细胞膨大倍数之比大于油桃和油蟠桃。分析认为,果实有毛/无毛基因单独影响着表皮细胞形状和亚表皮与中果皮细胞膨大倍数之比,而无毛基因与扁平基因共同影响着亚表皮淀粉粒数目,并且这种作用有累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