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菌草栽培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草栽培和木屑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2种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温度对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法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对提取出的粗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和纯化,以期得到几个组分,且每组分为具有单一对称峰的多糖。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提2次,料液比1∶25g·mL-1,浸提时间4h,温度90℃。菌草栽培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得到3个组分,分别记为cHEP1、cHEP2、cHEP3;木屑栽培猴头菌的子实体多糖纯化后只得到2个组分,分别记为sHEP1、sHEP2。对分离出的cHEP2、cHEP3和sHEP2纯度鉴定结果表明,3种组分均显示为单一对称峰。  相似文献   

2.
以菌草灵芝菌糟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等测定了提取物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并在实验室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粗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菌糟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粗多糖含量为24.16%,三萜类物质含量为0.82%,氨基酸总量为6.50%;实验室菌草灵芝菌糟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条件下,菌草灵芝多糖得率为4.45%;确定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提取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第1次料液比1∶10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2次料液比1∶8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3次料液比1∶6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1.5 h,平均提取得率为20.03%。  相似文献   

3.
葛健康  孔毅  张佰鹏 《食用菌》2008,30(4):64-66
灰树花真菌在栽培过程中往往蓄积重金属,使其含量超标。试验通过对2种重金属去除方法的考察,建立了去除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重金属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EDTA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的重金属,根据GB/5009m的规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去除前后灰树花粗提物中铅,镉,铜,汞,砷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732型阳离子树脂法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脱重金属效果优于EDTA法。结论:732型阳离子树脂法可用于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简便,产品收率高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4.
用发酵法培养大白菇菌丝体,并对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粗多糖含量,摸索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时间、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浸提液最终浓度.结果表明: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浸提比为1:50.  相似文献   

5.
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技术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比较了用超声波处理及用酶处理正红菇子实体后依次用水→草酸铵→氢氧化钠浸提出的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抗癌活性。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浸提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条件。用水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 10 0℃ ,液料比 2 0∶1,提取次数 2次 ,提取时间为 3h ;残渣随后用草酸铵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 0℃ ,液料比 30∶1,提取次数 2次 ,提取时间为 6h ;最后用NaOH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 80℃ ,液料比2 0∶1,提取次数 2次 ,提取时间为 6h。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血红铆钉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2h,浸提3次,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的产率可达(7.64±0.15)%.  相似文献   

7.
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邱龙新 《食用菌》2003,25(1):8-9
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研究了依次用水→草酸铵→氢氧化钠浸提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条件。实验确定了用水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为3h;用草酸铵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3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用NaOH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和提取次数对金针菇水溶性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和提取次数的影响作用较弱,二因素的适宜水平分别为7和1次;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影响较显著。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进一步考察3个因子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所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为1.38%。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灰树花多糖免疫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体外免疫细胞培养法,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灰树花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稀碱提取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GFAP)能够显著提高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率,同时能够显著激活小鼠巨噬细胞,并刺激巨嗜细胞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稀碱提取的灰树花菌丝体多糖(GMAP)对小鼠淋巴细胞与巨嗜细胞的作用与GFAP相似。热水提取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GFP)与菌丝体多糖(GMP)对小鼠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并能促使巨嗜细胞生成NO,但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率的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采集自云南省楚雄州的青头菌、鸡油菌,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鸡菌为原材料,设计了正交试验探讨这三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同一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所含粗多糖含量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楚雄青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3 h,料液比为1∶40;楚雄鸡油菌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2.5 h,料液比1∶20;马龙鸡菌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80℃浸提2 h,料液比1∶20。楚雄青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高于其他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1.
灰树花不同配方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灰树花七种栽培配方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若等比例混合。生物学效率最高;麦麸与玉米粉搭配使用,可以提高灰树花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平菇废料是栽培灰树花较好的原料,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筛选出灰树花高产的三个配方。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栽培灰树花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11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拮抗性,考察了不同灰树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并以栽培周期、子实体品质及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进行工厂化栽培鉴定,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结果表明:11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菌株G11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适中;栽培周期73 d,为试验菌株中周期最短,子实体品质优良,生物学效率达到35.7%,是适应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以6个灰树花菌株(灰分、灰通、灰怀、灰1、灰4和灰高)为材料,利用酯酶同工酶、RAPD和ISSR 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酯酶同工酶经聚类分析,可将6个灰树花菌株分为三大类,灰分、灰通、灰怀和灰1为一类,灰4单独为一类,灰高单独为一类;经特异性较好的RAPD和ISSR引物验证,其结果与酯酶同工酶分析的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李政  王玉  郝利民 《北方园艺》2012,(11):113-116
为了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灰树花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模型方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发酵产糖的优化培养基(g/L):KH2PO42、MgSO41、VB10.02、麦麸50、葡萄糖20、玉米浆23.8、玉米粉19.7、豆饼粉5.2。在该培养基下胞外多糖产量为2.44g/L,比优化前的培养基产量提高了75.22%。  相似文献   

15.
鲜菌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鲜菌草(象草、巨菌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菅)草粉为培养料,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6种鲜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鲜象草26%、鲜五节芒26%、鲜类芦26%,麸皮20%、石灰2%、含水量60%,该配方的碳氮质量比为28.6∶1,生物学效率为82.40%。鲜象草、鲜五节芒和鲜类芦组成的鲜菌草配方适宜作为栽培平菇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16.
灰树花子实体与深层发酵菌丝体营养组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树花子实体与深层发酵菌丝体的氨基酸、粗多糖、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与深层发酵菌丝体的营养组成相近,深层发酵菌丝体中As、Pb的含量大大低于子实体中的含量,而Hg的含量与子实体的相近,表明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可以替代子实体作为产品深度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优化提高灰树花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缩短灰树花菌种扩培的时间,缩短灰树花的培养周期,以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KH2PO4、VB1为因素,设计L16(45)正交实验,对灰树花液体菌种的最优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液体菌种制作的培养基为(g/L):马铃薯200,葡萄糖24,蛋白胨2.5,KH2PO41,VB1 0.005;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灰树花菌丝干重由原始培养基的26 g/L提高到35.4 g/L。  相似文献   

18.
灰树花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灰树花是一种鲜美、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珍贵蕈菌。灰树花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灰树花多糖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介于7.52 g·100-1g-1~23.73 g·100-1g-1之间,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总结优化灰树花出菇和开片的关键技术和时机,对比分析了光诱导催蕾时机、开袋出菇时机和袋口保湿措施3个因素对灰树花工厂化袋栽的单产、朵形和开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处理中,A2B1C2组合的单产、菇丛体积和开片率均表现最优;因此得出最优的栽培工艺为:双层装袋,走菌满袋后10 d控制光照度在50~100 lx下进行光诱导;袋口菌丝组织化、分泌出细密的小水珠、开始皱缩时,菌包开袋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CO2浓度低于0.1%,光照度为200~500 lx;开袋时切除外袋10 cm以上部分,内外袋间蓄水出菇,开片后期除去外袋直至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