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敬敏  隋申利  魏珉 《北方园艺》2016,(20):175-177
以种植年限3年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和配比的KCl和MgCl_2营养液对土壤盐渍化离子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K~+、Mg~(2+)、Cl~-含量提高,Na~+、Ca~(2+)、HCO_3~-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总盐分增高。与原土壤相比,土壤中K~+、Na~+、Ca~(2+)、Mg~(2+)、Cl~-和土壤盐分总量下降,HCO_3~-和SO_4~(2-)较原土壤有所提高。从土壤盐分离子总电荷变化来看,在1∶1型的营养液配方中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2∶1型营养液配方中,随施钾用量的增加使土壤阳离子的存留量降低。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平衡及低浓度的施用量可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养分的淋溶作用,促进离子间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取江苏省昆山市连年旱作大棚,研究了大棚蕹菜淹水栽培前后耕作层土壤盐分及pH值的变化,并与常规旱作栽培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土壤淹水栽培后,耕作层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降低了80.9%;Na~+、Ca~(2+)、Mg~(2+)、K~+含量分别下降了42.9%、16.2%、4.5%、27.5%;土壤pH值较常规旱作栽培少降了0.17。说明大棚种植水生蔬菜可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水旱轮作对改善设施土壤盐渍化及土壤酸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阴山北麓林地土壤改良及未来植被合理配置、提高植被可持续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松林、沙棘林、柠条林、樟子松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油松×柠条混交林、沙棘×柠条混交林7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对土样养分含量进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均为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层减少,土壤养分表聚作用显著,且乔木林地的土壤表聚效应要优于灌木林地;研究区基本为碱性土壤,p H值处于7.44~8.68之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碱性增强,灌木林地的土壤碱性强于其他林地;研究区林分类型的不同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种植国槐和刺槐对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植在滨海盐碱地6年(苗龄3年)的国槐和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林木在不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国槐、刺槐分别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了23.40%和14.20%,总孔隙度显著增加了36.94%和23.39%,脱盐率分别为66.51%和44.29%,国槐使Cl~-、Ca~(2+)、Na~+含量显著降低了50.00%、51.85%、41.76%,刺槐林地只有Cl~-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了33.33%。总之,秋季国槐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刺槐。春季,与对照相比,2块林地容重、总孔隙度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刺槐林地的pH值、可溶性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0.47个单位和52.48%,Ca~(2+)、K~+、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离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国槐林地的pH值显著高于对照0.27个单位,可溶性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a~(2+)、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离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春季刺槐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国槐。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国槐和刺槐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改良效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25个葡萄砧木品种或株系和1个栽培品种"红地球"的盆栽植株为试材,通过浇灌浓度为20%饱和石灰水的方法模拟碱胁迫,在胁迫5、15、30、42 d后,分别调查叶片的碱害指数并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碱性。同时,测定了相应土样中有效态Ca~(2+)、Mg~(2+)和Fe~(2+)含量及土壤pH,旨在揭示葡萄碱害黄化与土壤中3种离子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葡萄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5BB’等11个品种(株系)的叶绿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SO4’等15个品种(株系)则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表现高耐碱的是‘5BB’‘YT32’‘YT48’‘YH58’;耐碱的是‘3309’‘SO4’‘225Ru’‘5C’"河岸(♀)"‘1103P’‘188-08’"河岸-2"‘00-1-5’‘00-1-10’‘6-12-4’‘6-12-6’"河山-1"和‘YH39’;中等耐碱的是‘110R’‘101-14’"抗砧3号"和‘6-12-1’;不耐碱的是"贝达""北醇"和"红地球";极不耐碱的是"燕山-1"。土壤中有效态Ca~(2+)、Mg~(2+)和Fe~(2+)离子含量为波动变化,处理后第42天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态Ca~(2+)含量升高,有效态Mg~(2+)含量变化不大,有效态Fe~(2+)含量降低;处理组土壤pH达到8.89,比对照(7.55)高出1.34。  相似文献   

6.
干旱地区草甸湿地是容易发生盐分积累的区域,以银川平原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找出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盐分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土壤全盐、pH与大部分盐分离子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Na~+、Cl~-与大部分离子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所有盐分离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0~30cm土壤Na~+、Cl~-、HCO_3~-+CO_3~(2-)是研究区的主要盐分离子,在30~100cm土壤Na~+、Ca_2~+、Cl~-是研究区盐分累积的主要盐分离子。因此,Na~+、Cl~-是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的主要盐分离子,应着重对这2种离子进行消减。  相似文献   

7.
以"勇士80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阳离子(Na+、K+、Mg2+、Ca2+)和阴离子(CO32-、HCO3-、SO42-、Cl-)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土壤中盐分离子对番茄植株根、茎、叶钙离子吸收的影响,以期揭示滨海盐碱地番茄生理缺钙机理.结果 表明:阳离子中Na+与番茄植株根、茎、叶中钙含量均呈负相关,且影响显著,低浓度的Na+有利于根部从土壤中吸收Ca2+;K+与番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呈负相关,而Ca2+和Mg2+则与番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呈正相关.阴离子中CO32-与番茄植株根、茎、叶的钙含量均呈负相关,且影响显著;其余阴离子对植株钙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有机型盐碱土调理剂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生物有机型盐碱土调理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调理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生物有机型盐碱土调理剂能够改善盐碱土性质,且调理剂9t·hm~(-2)的用量效果更好。施用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0~20cm)pH、EC值,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不施肥相比,pH降低0.23~0.29个单位;EC值降低0.08~0.14dS·m~(-1)。调理剂9t·hm~(-2)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复合肥相比,在0~10cm高出30.56%,10~20cm高出45.86%;其余有效养分较6t·hm~(-2)处理也有提高趋势。施用调理剂对改良可溶性盐基离子组成也有明显效果,与不施肥及施用复合肥相比,Ca~(2+)、Mg~(2+)及SO_4~(2-)含量显著提高,Na~+、HCO_3~-、Cl~-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3个葡萄株系在盐胁迫下的离子运输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100 mmol·L~(-1)NaCl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矿质离子运输和分配的特征,揭示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的耐盐机制。【方法】以‘左山一’×SO4杂种砧木F1代的2个株系(A17、A38)以及砧木1103P的1 a(年)生盆栽扦插苗为试材,进行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处理20 d后测定各株系根、茎和叶中的离子含量;以A17、A38和1103P继代30 d的组培苗为试材,用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24 h后,利用多通道植物离子检测系统(Younger USA)进行根系Na~+流变化的检测。【结果】(1)盐胁迫处理下,砧木株系A17叶片及整株中Na~+积累较少,胁迫后的Na~+总量分别是对照的4倍和2.24倍,其根系Na~+平均净流量为1 513 pmol·cm-2·s-1;而1103P胁迫后的叶片和整株的Na~+总量较高,是对照的14.65倍和2.86倍,其根系外排Na~+的平均净流量较低,为863 pmol·cm-2·s-1。(2)A17和A38株系叶片中能够保持较高的K~+、Ca~(2+)、Mg~(2+)和Fe~(2+)总量以及K~+/Na~+、Ca~(2+)/Na~+和Mg~(2+)/Na~+比值,维持相对较高的SK,Na、SCa,Na和SMg,Na值。【结论】耐盐性强的砧木株系吸收钠离子含量少,外排Na~+的能力较强,且根系具有较强的Na~+截留作用,并且保持叶片内K~+、Ca~(2+)、Mg~(2+)和Fe~(2+)等离子含量较高,维持植株内部的离子平衡。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上海市松江区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养分富集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4~5棚龄时最高;设施4 a及以上大棚的盐分含量、电导率均显著高于1 a大棚,Ca2+、Na+、Cl-、NO3-、SO42-含量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升高,6 a及以上大棚的含量反而有所降低,K+、Mg2+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持续升高,HCO3-含量则呈降低趋势;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增加不断下降,呈酸化趋势,最低降至4.06,达到强酸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棚番茄优化施肥与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不同尿素、羊厩肥配比下的秋茬和春茬番茄大棚栽培试验 ,探讨了大棚地膜栽培条件下 ,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配比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试验表明 ,大棚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较高 ,番茄最高经济单产 6 5 75 0 .33kg·hm-2 的化学纯氮施用量为N 2 5 5kg·hm-2 ,羊厩肥施用量为 2 6 .2 5t·hm-2 ;实际经济施肥量应低于上述施用量。本试验进一步探讨了施肥与土壤养分含量及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 ,结果认为大棚地膜覆盖条件下 ,肥料的施用能以较快的速度改变土壤养分水平和盐分状况。尿素施用量增加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和全氮的含量 ;羊厩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硫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尿素、羊厩肥类有机肥的过量施用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覆盖地膜条件下 ,尿素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铵盐的含量 ;羊厩肥通过提供K+ 、Na+ 、Ca2 + 、Mg2 + 、SO2 -4 及PO3 -4 来提高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廊坊永清蔬菜大棚土壤的盐分积累状况进行采样调查,判断该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结果表明:永清蔬菜大棚0~40 cm土壤的EC平均值达到2.74 mS/cm,比相邻粮田增加了3.5倍,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最高,所测定各种盐离子除HCO3-含量呈降低的趋势外,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K+、Na+含量分别增加了1 184%和450%,SO42-和Cl-含量分别增加了434%和695%,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凤冈县境内的撂荒地、农耕地、马尾松中龄林地、针阔混交林地、马尾松成熟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试材,采用标准样地布置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物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耕地的全氮、全磷、碱解氮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针阔混交林地的有机质明显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2)马尾松成熟林地的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均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脲酶在农耕地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P<0.05)。3)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有机质的积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及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邢佑浩 《西南园艺》2003,31(2):38-38
翠屏山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中区西北隅 ,为城市组团所包围。经多年的人工育林改造 ,山林植被繁茂葱郁 (山林地面积为 1 4 0 .62hm2 ) ,形成森林、山景、宗教文化、建筑各种旅游资源协调构成的风景名胜公园 ,被喻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1 主要林地特征据调查 ,翠屏山公园现有植物 40 0余种 ,分属于 1 4 0余科。人工林面积大 ,造林历期长 ,自1 951年始 ,历经几代人的努力 ,几经引种改造 ,终于形成现在的林地植被。按林地的主要树种组成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四种主要的林地类型 ,具体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及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内蒙古腰坝绿洲耕层土(0~20cm)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区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为碱性氯化物-硫酸盐型轻度盐渍化土,全盐量、SO4^2-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余盐分指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采样尺度以1km为佳;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土壤全盐量、Ca^2+、K^++Na^+、Mg^2+、SO4^2-、Cl^-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而pH、HCO3-呈西南低东北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白银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高、结构差、植被恢复困难的特点,在统一施用土壤改良剂的基础上,设置柽柳+紫穗槐、月季+景天、9901柳+月季+马莲等9种不同植物种类结合的配比试验,通过监测不同配置模式下土壤pH、全盐、盐分离子等指标以及林草的成活率、覆盖度等生长指标,研究不同乔灌草配置对当地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柽柳+紫穗槐配置模式下,土壤的pH下降最明显,0~20、20~40、40~60cm土层pH降幅分别为5.3%、4.7%、5.8%;土壤含盐量降幅也最大,0~20、20~40、40~60cm土层全盐含量降幅分别为88.37%、85.51%、76.97%;Na~+、Cl~-、HCO_3~-含量显著降低;柽柳和紫穗槐成活率分别达98.5%和88.6%。  相似文献   

17.
丁秀玲  许强 《北方园艺》2010,(18):23-26
对不同覆盖方式下的西瓜地土壤养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增加覆盖物后可以减轻耕层的含盐量使盐分由上层转移到下层,而灌水能使土壤容重增加,其中抑盐效果最好的是地膜覆盖,其次是砂田+地膜覆盖、砂石覆盖次之;在无灌溉水的条件下,养分利用率依次是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地膜覆盖,并且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最高的覆盖方式是地膜覆盖,最低的是砂石+地膜覆盖。因此,在干旱地区推广发展砂石+地膜覆盖并适当增施肥料,有助于增产增收,保持干旱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园的推荐施肥方案。【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库尔勒市大致等间距选定100个香梨园,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田间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养分测定,分析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并根据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制定了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园的推荐施肥方案。【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香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树龄8~10 a(年)香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属于5级缺的水平,树龄12~15 a、16~20 a、22~25 a香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属于4级平的水平。随着树龄的增加香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树龄段的‘库尔勒香梨’园有效磷含量均属于3级平的水平。随着树龄的增加香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树龄8~10、12~15 a香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于3级平的水平,树龄16~20 a香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于1级丰的水平,树龄22~25 a香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于2级丰的水平。【结论】树龄8~10 a果园目标产量下氮(N)、磷(P2O5)、钾肥(K_2O)推荐施用量分别为76、80、20 kg·hm~(-2)。树龄12~15 a果园目标产量下氮(N)、磷(P2O_5)、钾肥(K_2O)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58、258、30 kg·hm~(-2)。树龄16~20 a的果园目标产量下氮(N)、磷(P_2O_5)、钾肥(K_2O)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32、374、38 kg·hm~(-2)。树龄22~25 a的果园目标产量下氮(N)、磷(P_2O_5)、钾肥(K_2O)推荐施用量为300、476、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土壤养分在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园中的分布特征,明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果园土壤肥力障碍因素。【方法】选取不同树龄(8~25 a)‘库尔勒香梨’园,采集0~30 cm土样,测定土壤中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量养分含量。【结果】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随着‘库尔勒香梨’树体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树龄段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差异性逐渐减小,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随着‘库尔勒香梨’树体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树龄段间土壤有效磷、有效锌含量差异不显著;速效钾、有效铜含量随着‘库尔勒香梨’树体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树龄段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有效铜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园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都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铜含量属于平的水平,速效钾、有效锌含量属于丰的水平,有效铁、有效锰的含量属于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改良南疆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阿拉尔垦区清耕枣园为对照,选用早熟禾(Poa annua L.)和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2种牧草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处理枣树行间土壤水分与盐分含量变化,以探讨生草栽培对枣园土壤水分与盐分时空格局及其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能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0~4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比清耕处理提高38.09%,在抑蒸保墒方面三叶草优于早熟禾;生草栽培能明显影响土壤盐分迁移过程,降低耕层盐分含量和抑制盐分表聚,0~4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比清耕处理降低28.56%,在抑盐降盐方面早熟禾优于三叶草;生草栽培能降盐保墒、改善枣园土壤环境,促进果树根系发育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