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水稻生长中后期的高温、低温、病害、虫害、倒伏、早衰等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水稻后期喷施新美洲星能显著提高抗逆能力,而且还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前成熟等多重功效。现将新美洲星等药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1预防高温热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气候向逐渐变暖的趋势转变,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加大,每年都有较长时段超过35℃,甚至出现38℃  相似文献   

2.
<正>新美洲星在安徽省水家湖农场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农场职工的充分肯定,尤其是面对2017年几次重大气象灾害,新美洲星发挥了重要作用。1新美洲星在水家湖农场的应用1.1抵御水稻高温热害2017年水家湖农场大力推进"旱改水"工作,推广皖垦糯1号等直播水稻逾333.33 hm~2,在水稻生长前期遭遇高温热害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水稻产量、明确新美洲星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本文开展了水稻应用新美洲星试验。结果表明:新美洲星可以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提升水稻产量,并且对水稻安全,可适时喷施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生化制剂应用对水稻抗高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兴化市水稻穗分化期生化制剂缓解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及对水稻产量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在水稻穗分化期不同阶段应用生化制剂以缓解高温热害,结果表明:8月25日为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8月30日为喷施吨田宝处理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应用生化制剂对水稻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且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略好于喷施吨田宝处理,均好于清水对照处理,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温热害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影响因子。2013年晚稻生产期间婺城区出现十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天气。为了解和评估高温热害对晚稻生产的影响,开展了晚稻生产中高温热害调研。结果表明:高温热害对连作晚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减少,减幅为2%~10%;高温热害造成单季晚稻出现不同程度的颖花退化,"甬优"系列品种受影响较大,播期越早,影响越大;不同受旱程度下,高温热害影响程度不同,受旱较重,单季晚稻株高降低、穗型变小、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可通过及时灌深水降温、科学施用保花肥、根外喷施叶面营养肥、合理追施粒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减缓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6.
2010年肥西县一季稻生产遭受高温影响,为科学分析高温热害对一季稻单产的影响程度,该文从温度入手,定田块、定品种进行研究,详细分析高温对一季稻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过35℃的高温会显著减少每穗总粒数和大幅降低结实率,但对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来豫南地区杂交水稻常受高温热害影响,致使水稻结实率下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8.
芡实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0~30℃,当气温超过34℃时,芡实授粉不能受精,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可有效降低高温对芡实开花结果的危害,提高芡实产量。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萘乙酸在芡实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芡实开花授粉期遇到连续高温(气温超过34℃),用30 mg/L萘乙酸溶液450 kg/hm~2对花精准喷雾,可增强芡实耐高温能力,结实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增产20%以上。该技术为沿淮地区芡实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新美洲星在铜陵县销售从2011年至今有4年,销售稳步大幅增加。2013年、2014年使用面积分别为2 080、2 773 hm2。现就新美洲星在铜陵县的使用表现作如下汇报:铜陵县耕地面积少,农作物种植品种齐全,土地流转率达70%,出现了2个全国种粮大户。2014年铜陵县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干旱,7—8月连续40 d以上无雨,高温达40℃以上,大片农作物枯死,大豆正值扬花期,面临绝收。在这种情况下,推荐种植大户用美洲星进行叶面喷雾,提高抗性,等雨水来临。到收获季节,用过新美洲星的田块,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均优于未使用新美洲星的田块;  相似文献   

10.
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新美洲星拌种对小麦成苗率的影响和喷施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美洲星拌种后,"宁麦13"、"淮麦31"和"淮麦33"的成苗率均有所降低;出苗后喷施3次新美洲星,小麦每667m~2产量为550.76kg,比对照增产7.2%。说明用新美洲星拌种不利于小麦成苗,但出苗后喷施3次新美洲星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7月以来,南方19个省(区、市)发生高温天气,面积达317.7万km2。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
  通知指出,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各地要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发动,落实关键措施,全力做好防范工作。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密切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及发生区域,准确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科学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防范高温热害的各项准备。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防灾。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因时因地落实好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水稻重点是落实两项关键技术措施:及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田块,田间保持5~8 cm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增加田间湿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加冠层湿度,增强叶片抗高温的能力。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玉米要及时灌溉补墒,增强抗高温能力,防范“卡脖旱”。要强化指导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制订完善防范高温热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档  赵小庆  张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3-10445
[目的]验证“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喷施“美洲星”叶面肥后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穗数变化不大,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美洲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8个品种平均增产2.4%;不同喷施时期都使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变化不大;产量以喷施3次处理最高。[结论]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美洲星复合液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日数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水稻高温热害开始时间主要在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主要在8月上中旬;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0.15℃/10 a;高温热害日数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洲星”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叶面喷施"美洲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KH2PO4 2 250g/hm2时,加入450mL/hm2"美洲星"混合喷施,可显著提高小麦结实率,加快小麦灌浆速度,提早3d左右成熟,同时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温热害的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热害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成因、危害以及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水稻高温热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为防御水稻高温热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底8月初,来安县境内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稻高温热害,全县50万亩水稻有40多万亩受灾.一般每亩减产5-6成,严重的田块出现绝收,结实率只有10.3%左右,绝收面积达5万亩以上.全县减产稻谷1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造成这一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水稻扬花期遇到了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04年合川区逐日气象资料及水稻产量资料,统计高温日数和高温热害次数,分析高温热害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气象产量与水稻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抽穗开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结果表明:高温日数与高温热害次数基本吻合。总体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回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合川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相关指标为最高温度、风速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喷施药剂对高温天气下常规粳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徐稻8号、盐粳10号和桐粳3号3个常规粳稻为材料,以磷酸二氢钾和水杨酸为试验药剂,在田间水浆管理正常情况下开展药剂缓解高温热害试验。[结果]常规粳稻在孕穗—抽穗阶段遇上高温时,叶面喷施0.02%浓度水杨酸水溶液会影响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结实率,造成产量下降,差异不显著;叶面喷施0.4%浓度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在高温刚开始时使用有利于缓解高温热害,但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使用会减少单位面积有效穗,降低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尤其是抽穗期使用可减产显著;叶面同时喷施0.02%浓度水杨酸水溶液与0.4%浓度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会严重降低单位面积颖花量而减产。常规粳稻高温热害会减少结实率和降低单位面积颖花量。[结论]该研究为常规粳稻在敏感期内遇高温时减轻热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贡地区水稻生长经常遭受高温热害的影响。介绍了自贡市水稻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其结实的危害机理,初步分析了2017、2018年自贡稻区高温热害对该区域水稻生产影响特点。综合已有研究,提出应对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及补救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高温热害对当涂县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高温热害的承受能力不同,1892S、宣69S﹑广占63S﹑新安S﹑新华S等不育系配组的杂交品种对高温的承受能力较强,结实率下降幅度不大,可推广使用;Y58S配组的杂交品种对高温热害承受能力次之,C815S配组的杂交品种对高温热害承受能力较差,结实率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