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流泥沙对水利工程具有巨大的危害性,泥沙淤积直接造成水库和湖泊容积损失,河道河床抬高,间接影响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效益的正常发挥.分析了玛纳斯河1960-2005年40余年不同季节河流泥沙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河流泥沙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泥沙年内分布具有极大的集中性,93%的输沙量都集中在夏季3个月.玛纳斯河各个季节的泥沙输移量表现为递增的趋势.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以上侵蚀发生区侵蚀模数由20世纪60年代的802.78t/(km2·a)上升到21世纪初期的2056.82t/(km2·a),比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156%.侵蚀等级由20世纪60年代的微度上升到21世纪初期的轻度.山区日益扩张的放牧活动以及森林采伐行为,是河流泥沙输沙量增加的驱动因素.输沙量的增加对河流电站和下游平原水库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加强流域管理,严格限制超载,禁止采伐天然林,对山地水源地进行养护,是控制河流泥沙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范馨逸  胡作龙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211-216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地面侵蚀和河流泥沙两个系统。认为长江上游地面侵蚀的发展主要受人类在农业耕作、林业开采、草原开发、修路、基建等方面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作者还分析和预测了在禁止各种新的破坏情况下,预计到2000年按现有的治理速度,上游地区侵蚀量将由15.68亿t降到10.22亿t。分析表明:长江上游地区输移比远小于1,且受流域面积、地质地貌、地面物质组成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分区预测地面侵蚀对河流泥沙的影响,认为今后在上游通过治理,使地面侵蚀量虽有较大减少,但河流泥沙的变化仍然较小,到2000年宜昌站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将在4.88~5.02亿t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4.
景可 《中国水土保持》1993,(2):24-25,49
窟野河、孤山川、秃尾河三流域,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核心部分。三条河自1953年有观测资料以来,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为1.65亿t,其中粗沙量为0.89亿t。三条河各站1970年以来输沙量均为减少,其主要原因并非水土保持发挥了作用,而是由于降雨总量和降雨强度减少所致。神府煤田开发,至公元2000年平均每年将增加入黄泥沙量450万t。随着全球的增温,流域内的降雨量将会增加,植被的生境条件将得到改善,侵蚀产沙强度会随之减弱。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与垦殖指数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流域的产沙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以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统计秩检验法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区1982-2010年的气象数据,对其中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突变点检验,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泥沙的贡献。结果表明:(1)径流泥沙在非显著变化期内的减少量和幅度均小于其在显著变化期。(2)在非显著变化期内,径流的减少,气候因素的贡献率为40.98%,而土地利用的贡献率为59.01%,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流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使泥沙量减少1.38万t,而气候变化使泥沙量减少0.81万t。(3)在显著变化期内,径流的减少气候因素的贡献率为65.57%,而土地利用的贡献率为34.43%;人类活动使泥沙量减少4.80万t,而气候变化使泥沙量减少4.37万t。(4)在研究期内,人类活动对生态水文影响作用逐渐减小,而气候变化对其影响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变矩BMA方法的赣江流域年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河道泥沙影响因素并进行定量归因分析,对正确认识和评价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鄱阳湖赣江流域1958-2014年的年输沙量变化特征分析,引入降雨侵蚀、森林覆盖以及水库调控3个影响因素建立年输沙量时变矩模型,利用BMA方法融合4个时变矩模型模拟赣江年输沙量过程,并定量归因分析年输沙量变化中多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以降雨侵蚀力、森林覆盖率和水库调控系数为主要物理影响因子构建的时变矩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赣江年输沙量分布特征及时变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到0.93;2)BMA方法有效融合了多个时变矩模型的优点,年输沙量模拟的不确定性区间变小,通过遍历多因素情景组合可定量分离不同影响因素的贡献量及变化范围;3)相对于基准期(1958-1989年),变化期(1990-2014年)赣江流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P0.05),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与双累积曲线法和产沙函数法的定量归因结果相近。森林覆盖率和大中型水库调控对赣江流域年输沙量减少贡献量分别为414.87和261.45×10~4t/a,两者贡献率分别为59.72%、37.63%,而降雨侵蚀导致年输沙量增加约42.99×10~4t/a,其他因素减少年输沙量61.40×10~4t/a。对于赣江流域,持续加强流域森林资源的保护,强化大中型水库的调控能力,是提升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径流泥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年均增沙量分别为2439.99万t、4469.25万t、4948.46万t和7254.84万t;年均增洪量分别为528.07万m^3、324.22万m^3、089.03万m^3和9 583.26万m^3。1970~1996年增沙量分别占同期河道洪水输沙量和水保措施减沙量的5.28%和14.1%,增洪量分别占1.06%和3.35%。  相似文献   

8.
焦剑  赵登峰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87-91,96
利用松花江流域11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和14个典型流域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资料,在分析降水、径流和输沙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侵蚀产沙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61-1990年松花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无显著增长趋势,但输沙量增长显著,每10 a平均增长幅度为34.7%,丘陵漫岗区输沙量增长幅度较山区更为显著.流域输沙量自1979年开始显著增加,降水量变化不是输沙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变化可能是输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揭示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入湖泥沙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6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雨量和鄱阳湖"五河"入湖悬移质输沙量(以下简称"输沙量")年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双累积曲线、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雨侵蚀力和入湖输沙量动态过程,定量评估了降雨侵蚀力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湖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0 034.1(MJ·mm)/(hm2·h),介于6 738.8~12 734.8(MJ·mm)/(hm2·h),呈西南地区低、东北地区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降雨侵蚀力年际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在21世纪10年代最大,20世纪60年代最小。鄱阳湖入湖年均总输沙量1 183.3×104 t,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20世纪70年代最大,21世纪00年代最小。入湖总输沙量和赣江、信江及修水输沙量分别在1992年、1999年后发生趋势性减少(P<0.01)。以输沙量突变前的时段为基准期,突变年份后人类活动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入湖总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38.1%和38.1%;对赣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5.8%和25.8%;对信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1.3%和21.3%;对修水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41.4%和41.4%。近6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增加入湖输沙量,而人类活动(水库建设、水土保持和采砂活动)是鄱阳湖入湖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1960—2000年的年输沙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订合理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政策,需定量了解流域的泥沙输移总量及其时空变化。以黄土高原多泥沙的典型流域泾河为例,按有连续水文观测数据的11个水文站的控制范围,把流域划分为11个河段,统计分析1960—2000年间的年均输沙量和输沙模数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泾河流域年均输沙量为3.024 9亿t/a,年均输沙模数为6 672 t/(km2.a);输沙等级为强度,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输沙等级为极强度和强度的河段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2.6%,其年均输沙量占流域总量的86.0%;输沙等级为中度和轻度的河段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7.4%,其年均输沙量占流域的14.0%。2)20世纪70年代以来,泾河流域年均输沙量开始减少,90年代已减至2.657 8亿t/a,较60年代下降了12.1%,减沙主要发生在输沙等级为极强度的河段,其减沙量占流域总减沙量的93.5%,尤其以降水较高、植被较好的西部地区为主要贡献区,而其他输沙等级河段的年输沙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在侵蚀性暴雨增加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稀疏、抵抗暴雨侵蚀能力差的半干旱地区应列为水土保持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 area, Yuanmou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downstream of dry-hot valley of the Jinshajiang River. There is an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619 mm with 85% of the total amount concentrated in the rain season from June to August. Problems of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such as soil erosion, exposure of land, rock fragments, land sandstoniz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etc. by runoff water are very serious in Yuanmou Count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 described.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reclaiming precipitous slope, random deforestation and over-grazing are main reasons to cause the soil acceleration erosion and the land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通过涪江流域水文站控制区域的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作为侵蚀量计算单元,计算每个流域发生侵蚀的地块(即旱坡地、陡坡旱地、有林地、疏林地、草地、灌木地和裸地)侵蚀量,得到全流域年均侵蚀量为2 460万t/a,年均侵蚀模数为813.9 t/(km2.a),上游山地区侵蚀模数>1 000 t/(km2.a),紫色丘陵区侵蚀模数50~0800t/(km2.a);流域平均泥沙输移比为0.83,上游泥沙输移比>0.90,中下游丘陵区泥沙输移比在0.30~0.80之间,而在流域上中游山地丘陵衔接的冲洪积扇区的年均泥沙沉积量约144万t/a;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面积不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流域面积是度量衡单位,而不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极为发育,发达的冲沟网络不但蚕食耕地,还产生大量泥沙,并加剧面蚀的发育发展,加速土地退化进程.在干热河谷开展冲沟侵蚀研究对于该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江河泥沙的控制意义深远.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形态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具有“沟壁陡立、沟谷深壑、活跃沟头常呈上凸下凹状”等形态特征;2)岩层结构、气候降雨、土壤属性是导致该区冲沟发育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干热河谷冲沟侵蚀研究重点应集中于冲沟形态监测方法、冲沟发育过程及机制、冲沟产沙效应及人类活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封禁管护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坡面径流泥沙小区定位观测方法,2003年雨季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水土流失封禁管护措施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封禁管护措施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其产流量比干扰荒草地减少39.04%,产沙量减少50.26%;产流量与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10 min时段降雨强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分别在0.882和0.888以上;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在0.929以上。  相似文献   

15.
银合欢冲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元谋县人工银合欢(leucaena)治理区与非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量及林地土壤贮水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银合欢作为干热河谷退化生态冲沟治理的先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很强的水源涵养功能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治理区减少地表径流的能力是对照地的5~6倍,减少的泥沙量是对照地的8~9倍,经济产值增加4倍多,并极大地改善干热环境,降低旱季最高温0.93℃,增加空气相对湿度17.15%,为其进一步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汉江流域为例,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加权的上游有效汇流面积空间分布型式和驱动-阻力耦合空间分布拟合函数2个指标,评价水蚀流域土地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并基于研究区14个子流域水文站泥沙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汉江干流沿岸河谷盆地和丹江口水库周边丘陵区子流域是研究区城镇和农田的主要分布区,植被覆盖度低,距离汉江较近,当前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相对较低,是河流泥沙的主要直接来源地;有效汇流面积空间分布型式和驱动-阻力耦合空间分布拟合函数能有效反映流域泥沙输出,可作为评价流域土地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的指标.该评价方法基于土地覆被格局与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简单易行,可为评价土地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土地覆被格局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提供一种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e annual river discharges and suspended sediment loads in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how a declining tendency with some distinct fluctuations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decrease of river discharg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and the change in the river channel must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this period several new river mouths formed via channel switch at the river delta, and the old watercourse was gradually abandoned. Recently, in years with very low annual suspended load, erosion of land area has been recorded for the delta. The aims of this work are (1) to determine what is the critical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need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land bal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r two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1976 (the last time the channel shifted), and (2)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 in the channel geometry and gradien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and delta area at the river mouth.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se critical values, we used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area increment, and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and channel geometry.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 in the channel geometry, the channel cross-sections of the Q1 and Q6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maintain the land area balance between 1953 and 1973, when the river mouth was the Diaokouhe, the critical annual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entering the delta was 4.21  108 tonnes/a. After the main channel switched to Qingshuigou in 1976, the critical value to maintain the Qingshuigou mouth between 1976 and 1997 was 1.51  108 tonnes/a. To maintain the land area balance for the entire Yellow River Delta between 1976 and 1997 the critical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was 3.18  108 tonnes/a. The annual mean channel thalweg elevation and channel gradient at the river delta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land area increment at the Qingshuigou mouth. The critical channel gradient at the channel reach between cross sections Q1 and Q6 is 0.000095. The channel has narrowed during the time period from 1976 to 1997. Also, lateral channel migration has decreased remarkably, resulting in enhanced hydraulic efficiency of the deltaic channel and artificial levees. This channel geometry evolution was influenced by river adjust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se results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channel and the delta. Future water diversion or river damming should consider the balance between suspended sediment delivery and delta growth.  相似文献   

18.
冲沟侵蚀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流失的重要原因,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威胁区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探究冲沟的形态发育特征明确其侵蚀速率,对于冲沟侵蚀量化评估和土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冲沟发育演变规律,该研究选取元谋干热河谷金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附近沟谷地貌流域为研究区,选择35条冲沟,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冲沟形态参数,分析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计算冲沟侵蚀速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冲沟直线长度、顶宽、底宽、深度的范围分别为25.21~180.43 、10.76~51.76、3.56~26.85、1.22~11.92 m;面积、体积的范围分别为257.50~8987.88 m2、142.64~19479.25 m3。冲沟形态参数差异性较大,长度在发育过程中受坡面限制小于其他地区。2)冲沟底部宽度和顶部宽度比值(BW/TW)的范围为0.24~0.59,冲沟主要为“V型”和“V~U型”;冲沟顶部宽度和深度比值(TW/D)的范围为2.56~26.29,均值为6.04,横向侵蚀速率远大于下切侵蚀速率。3)2015—2022年,35条冲沟中,19条长度明显增长,冲沟溯源侵蚀速率为0.02~1.10 m/a(均值0.34 m/a);27条宽度明显增长,冲沟横向侵蚀速率为0.07~1.10m/a(均值0.36 m/a);29条面积和体积明显增长,冲沟面积增长速率为1.64~105.40 m2/a(均值23.44 m2/a);冲沟体积侵蚀速率为1.26~339.42 m3/a(均值51.21 m3/a)。冲沟横向侵蚀速率大于溯源侵蚀速率,在面积和体积增长中贡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大尺度冲沟的发育演变规律和侵蚀定量评估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泥沙配置状况及其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运动过程和水沙分布特点,给出了流域泥沙配置单元,指出流域泥沙配置单元的配置量随着流域治理工程实施、径流条件等不断变化;1950—1999年,流域水土保持滞沙、水库拦沙、河道滞沙、两岸引沙用沙、河口淤积与入海泥沙等配置单元年均配置沙量占流域产沙量(17.63亿t)的14.24%、14.05%、12.19%、10.56%和50.77%;阐述了水库拦沙多、河道淤积严重是黄河流域泥沙配置现状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指出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和泥沙资源化是维护黄河健康的重要途径;结合黄河下游长期泥沙处理与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黄河下游泥沙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包括淤临淤背、河道治理与河槽维护、引洪淤灌与土壤改良、灌区堆沙高地农田化、建筑材料转化、河口泥沙造地和疏浚泥沙利用、湿地塑造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长江源头陕西省商南县为例,分析县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为正确认识与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 TM7和ETM+影像,获取商南县2010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确定方程中各影响因子,对商南县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林地是商南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县域总面积的87.05%,其次是耕地(9.43%)、居民地(2.82%)、水体(0.64%)、未利用地和草地(0.06%)。受坡耕地和低覆盖林草地的影响,商南县2010年土壤侵蚀较严重,平均侵蚀模数4 953.76t/(km2·a)。受侵蚀(轻度以上)面积1 319.3km2,占总面积的57.03%。强度和极强度侵蚀级别面积所占比例为24.10%,其次为轻度侵蚀级别,面积为14.31%,中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分别为6.23%,12.39%。剧烈和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东南部的山区地段的坡耕地。虽然强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比例不是很高,但对该县总侵蚀量的贡献最大,达到52.29%。[结论]不适宜的土地利用是引起严重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应将县域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山区的坡耕地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