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玉米间作紫花苜蓿对白浆土培肥及玉米增产的优势作用,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140、175、200、225 kg/hm~2),研究了玉米"二比空"单作及间作紫花苜蓿对玉米产量及白浆土全氮、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栽培模式下,随施氮水平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间作紫花苜蓿在提升玉米产量方面比玉米单作更有优势。在玉米单作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白浆土全氮含量峰值出现的时期由成熟期提早至抽雄期,有机质含量由消耗转为积累,在供试最大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白浆土碱解氮含量的损失程度也最大。玉米间作紫花苜蓿条件下,白浆土全氮含量的峰值则出现在抽雄期;与拔节期相比,玉米收获后,除施氮量为200 kg/hm~2时白浆土有机质含量降低12.0%外,其余施氮量均可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增加;施氮量为175 kg/hm~2时更有利于降低碱解氮的损失;施氮量较低时(140 kg/hm~2),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促进白浆土全氮含量的消耗,而施氮量提高后,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相应地降低白浆土全氮含量的损失。在施氮量为140、175、200 kg/hm~2时,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够减小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的降幅,而在更高施氮量(225 kg/hm~2)下,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使抽雄期白浆土有机质含量较拔节期提升13.9%。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在各个生育时期,无论单作还是间作紫花苜蓿处理白浆土中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速效钾含量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的规律;在玉米单作及间作紫花苜蓿模式下,施氮200、225 kg/hm~2可使白浆土有效磷含量得以累积;在玉米间作紫花苜蓿模式下,施氮175 kg/hm~2可极大地促进白浆土速效钾含量的消耗,施氮量降至140 kg/hm~2则可使速效钾含量得到最大程度累积。综上,相同施氮水平,玉米间作紫花苜蓿在提升玉米产量方面比玉米单作更有优势;较高施氮水平可有效降低玉米间作紫花苜蓿下白浆土全氮含量的损失,同时增加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此模式下,施氮175 kg/hm~2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碱解氮的损失、促进速效钾的消耗。  相似文献   

4.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连作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比发生变化,相对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言,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亏缺,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累积。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便携式光谱辐射仪测定冠层反射率,提取8种植被指数(RVI,TSAVI,RDVI,NDVI,PVI,RDVI,SAVI,OSAVI),并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实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一,水浇地的土壤硝态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略高于旱地,铵态氮则相反;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以及成熟期,旱地土壤耕层养分与植被指数相关性较差;水浇地的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模拟效果达到显著水平,而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植被指数的模拟程度较差。因此,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与收获期,可通过植被指数来模拟监测土壤硝态氮与速效磷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覆膜模式及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当地条件的覆膜方式和较好的腐熟剂。[方法]以玉米秸秆、腐熟剂、地膜和还田后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因素对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 H、容重等指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覆膜方式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最佳,但2种覆膜方式之间土壤其他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在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比不还田能够极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产量,但对土壤p H影响不大。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后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氮、速效钾、容重、玉米产量、p H无影响。2种腐熟剂之间土壤各种指标、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并推荐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Ⅱ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转移规律玉米叶片氮、磷、钾的百分含量,随叶位及生长期有所不同,植株中部叶片的营养含量比基部、上部高.生长初期的含量比后期高,但在抽雄或灌浆期均有一个增长趋势.在抽雄期后,雌穗中三要素含量高,特别是K:O在其中含最比例大,有利于发育成有效果穗。亩产籽粒828.1斤,侮亩吸收三要素最高量是:}又20(24.650斤)>N(22.364斤)>P:O。(10.917斤)。三要素各期累进吸收百分率是:拔节期约1肠左右,小喇叭口期约5一8肠,大喇叭口期约26一33肠,抽雄期约50一60肠,灌浆期约62一65肠,成熟期约99一100肠。从吸收强度看,自小喇叭口至抽雄明,三要素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86-1790
通过复垦区大田试验,研究了煤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探究煤基复混肥培肥复垦土壤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煤基复混肥施用量为中肥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12.83%~48.72%,10.42%~15.80%,13.95%~32.08%;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玉米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42.86%~150.00%,58.36%~216.71%,38.43%~100.0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玉米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7.47%~309.35%,5.19%~225.13%,1.68%~292.21%;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74.84%~239.30%,149.65%~383.09%;在玉米拔节期,土壤脲酶活性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49.20%~398.61%,玉米产量比施用量为高肥和低肥时提高了6.96%~218.90%。施用量为中肥时煤基复混肥对复垦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转基因玉米对土壤环境生态安全风险,通过盆栽试验,以转Bt基因P1498及非转基因亲本Non-Bt P1498,转抗除草剂基因C31为材料,研究比较转基因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对土壤细菌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在苗期有显著影响,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放线菌在抽雄期有显著影响,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玉米对土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没有影响。说明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程建设后的土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低于作业带,说明工程施工导致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2)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和作业带差异不大.说明工程施工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3)就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而言,工程施工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干扰较小.(4)就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而言,施工对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速效磷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干扰较小.(5)施工对于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趋势与对养分含量的干扰趋势基本相同.施工对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高于对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为减缓工程施工对土壤养分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本文在管道开挖、回填、泥浆池处理、地貌恢复、土壤养分恢复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