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芦笋嫩茎生长期及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对190mm高芦笋嫩茎的呼吸强度、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笋嫩茎顶部的呼吸强度是基部的4倍。采收后,芦笋嫩茎的呼吸强度立即增加到一个峰值,随后在24h内,呼吸强度逐步降低到其呼吸峰值的30%,并保持恒定。芦笋嫩茎顶部的糖含量低于基部,蛋白质含量高于基部。采收后24h,芦笋嫩茎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稳定,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加,谷酰胺、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减少。采收后48h,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75%。  相似文献   

2.
芦笋速冻以绿芦笋为主,速冻芦笋同罐头相比,营养丰富,风味好,且加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出口价比芦笋罐头高20%以上。随着国际市场对速冻芦笋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速冻芦笋的出口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以京绿芦1号为试材,分析不同红蓝光质比和光强组合下芦笋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红蓝光质比7∶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长度、总茎粗、分枝数达到最大,而氨基酸含量最低;红蓝光质比3∶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黄酮、皂苷最大,而多糖含量在光质比7∶1,光强225 W·m-2处理下最大;双因素分析发现,光质与光强对分蘖数、总黄酮、氨基酸存在交互作用;Pearson相关性表明,总黄酮与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而氨基酸与总长度、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组合对芦笋生长和关键养分影响存在差异,对今后芦笋生产中补光灯的使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匀强高压静电场(uniform 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UHVEF)对绿芦笋嫩茎的保鲜效果,以绿芦笋为原料,探讨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贮藏品质指标的影响。经200 k V/m和250 k V/m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进行持续15 d处理,每隔2 d取样,统计分析不同处理下其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变化,试验设置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适当的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嫩茎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不同匀强高压静电场的处理下,绿芦笋嫩茎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抑制性,场强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失重率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呼吸强度明显减弱,呼吸跃变时间推迟了4 d,到达峰值的时间推迟了9 d;可溶性含糖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后熟过程推迟2~4 d,后期下降速率平缓。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活性达到峰值点推迟了2 d。经UHVEF处理对采后绿芦笋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的影响均差异性显著。研究结果为UHVEF用于采后绿芦笋嫩茎保鲜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绿芦笋嫩茎为试材 ,研究不同剂量 6 0 Co-γ射线对芦笋呼吸强度、品质、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0 .5~2 .5 k Gy剂量辐射后 ,芦笋在 (2± 1 )℃下贮藏 ,贮藏初期呼吸强度有所增加 ,随后逐渐下降 ;1 5 d贮藏期内 ,辐射处理的芦笋其粗纤维含量、失重率和腐烂率均低于对照 ;维生素 C保存和感官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冷藏绿芦笋适宜的辐射剂量为 1 .5~ 2 .5 k Gy。  相似文献   

6.
芦笋采后老化内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芦笋采后的呼吸代谢水平较高,碳水化合物代谢由小分子的非还原糖、高分子的贮藏性物质淀粉向还原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迅速转化,V_c含量降低,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量的增强。幼茎组织结构随物质转化同步变化,从而使芦笋采后迅速老化。  相似文献   

7.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素分解强度分别比淹水平作增加12%-38%和4%-35%。在各种土壤类型中,脲酶,转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H2O2)酶活性均比淹水平作高。在同一土壤和相同的耕作方式下,表层土壤酶活性高于下层。因此,自然免耕土壤代谢增强,促进了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作垄规格和水位高低均影响土壤的代谢性。  相似文献   

8.
芦笋的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冻芦笋是将芦笋嫩茎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冷冻保存。这种加工法营养丰富,风味好,加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出口价比芦笋罐头高。工艺流程是:原料选择→整理→清洗→切割→漂烫→冷却→装袋→速冻→装箱→贮藏。  相似文献   

9.
1-甲基环丙烯及乙烯对绿芦笋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进绿芦笋常温贮运保鲜技术,将采后绿芦笋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分别在密闭的玻璃缸内常温下处理24h,测定其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处理加快了绿芦笋的老化进程,使其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延缓了绿芦笋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24℃贮藏3d,1-MCP处理的绿芦笋商品率仍达88%以上,比对照高1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光照强度和氮素水平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形成与积累及叶片衰老的调控效应,探明适宜烤烟生长的最佳光氮条件。【方法】以烤烟品种"豫烟5号"为供试材料,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3种氮素水平的复因子盆栽试验,分析光氮互作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及衰老指标的影响。【结果】烤烟的硝酸还原酶(NR)、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遮阴和增加施氮量有利于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增加,提高氮代谢水平。中、低氮处理的NR活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45d,高氮处理则出现在移栽后60d,表明氮代谢转向碳代谢的时间推后。遮阴处理的烤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遮阴处理L2(70%光照强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且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说明适度弱光可提高烤烟的抗氧化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随光强减弱和施氮量增加,烟碱、总氮含量上升,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总体上呈现氮代谢强于碳代谢的趋势。【结论】光氮互作效应对烟株体内代谢活动和衰老进程影响显著,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适度减弱光照(本试验70%光照强度)和在弱光条件下增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提高烟株的抗衰老能力及氮代谢强度,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高氮处理的烟株氮代谢滞后影响了碳氮代谢平衡,而中、低氮条件下氮代谢及时转入碳代谢,有利于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白芦笋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芦笋热处理的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常温,35℃,40℃,45℃温水水浴锅处理白芦笋30 min,晾干后装入开孔率为0.0164%PE袋中,置RH90%~95%,温度4℃贮藏,每2 d测定一次硬度、呼吸强度、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总量和vC含量,研究其生理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热处理能保持白芦笋贮藏期间硬度、降低呼吸强度,经热处理后的白芦笋在贮藏期间硬度大于对照,呼吸强度、细胞膜相对透性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vC损失高于对照。热处理后的白芦笋贮藏期间变化与对照明显不同,消耗代谢减弱,有利于贮藏,而营养成分vC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O3--N和高浓度NH4+-N对莴笋生长及其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生长在用自来水配制的高浓度NH4+-N营养液中的莴笋后期才受到铵胁迫的影响,同时NH4+-N处理下莴笋对介质中原有的少量NO3--N的吸收率均高于NH4+-N;2) 在NH4+-N的供给量高于植株的需氮量时,莴笋吸收的NH4+-N并不随介质中NH4+-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供给NO3--N 增加了植株对磷、钾、铁、锰的累积量,减少了对氮、钙的吸收量。吸氮量下降与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有关,钙累积量下降可能与自来水含有较多的HCO3-有关;4) 莴笋根、茎、叶柄、叶片4个器官中养分含量基本上不受NH4+-N 浓度的影响,但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天气条件下田间大豆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田间大豆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和光合午休的有无、轻重,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表现不同,并无固定模式。高湿的晴天,没有光合午休,气孔因素和叶肉因素对光合的限制都很小;高湿适温的多云天气,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强制约,光强高时,光合速率受气孔因素限制,光强低时,受叶肉因素限制;低湿高温的晴天,常有午休出现,光合速率的中午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限制的结果,有时也出现叶肉因素限制。诱发气孔限制的生理生态因子,首先是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片、大气间水汽压差(VPD),其次是叶温(LT)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相似文献   

14.
叶丽秀  熊光权  周明  杜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1-12013
[目的]探索绿芦笋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方法]在冷藏保鲜试验中,将预冷4h后的绿芦笋切去基部,保留嫩茎长度23~25cm,将其粗、细搭配捆扎,用保鲜袋包装,置于1~3℃泡沫箱贮藏。此后定期抽样,测定冷藏绿芦笋的失水率、呼吸强度、Vc、还原糖、纤维素、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在1~3℃的冷藏条件下,绿芦笋的水分含量在0~30d内无明显变化;呼吸强度及Vc均呈下降趋势,冷藏10d后的呼吸强度为0.250mg/(g.h),30d后降为0.026mg/(g.h);粗纤维含量缓慢增加;还原糖含量前期下降、中期回升、然后逐渐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30d后,粗纤维增加7.30%,Vc下降75.70%,还原糖降低24.70%,失水率为1.49%。[结论]低温有利于保存绿芦笋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及高温的交互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朱砂叶螨敏感种群(SS)、抗阿维菌素种群(RA)和耐高温种群(RH)为材料,应用生物测定方法以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朱砂叶螨抗药性和耐高温间存在的交互耐性及机制.结果显示:46℃高温下RH和RA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显著长于SS种群,其顺序依次是:RHRASS,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半致死浓度(LC50)各种群间的顺序依次是:RARHSS,其中,RH和RA种群显著高于SS种群.这表明长期的高温胁迫能诱导其对阿维菌素药剂的抗性,同样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也能诱导其对高温的耐性.SS、RA和RH经阿维菌素处理后体内O2?(超氧自由基)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08、1.85和2.00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3.81、4.84和4.26倍,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都高于对照;经高温(40℃)和低温(4℃)处理后,O2?及SOD、CAT和POD活性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说明朱砂叶螨虫体内的O2?、SOD、CAT和POD与阿维菌素药物和热(冷)刺激有关,RA和RH在长期阿维菌素或高温胁迫作用下对保护酶活性的诱导能力加强.朱砂叶螨Tc HSP90 mRNA在正常情况下的表达是RA和RH高于SS,分别是SS的1.64倍和1.29倍,经阿维菌素、高温(40℃)和低温(4℃)处理后,RA和R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S,表明朱砂叶螨HSP90在抗药性和耐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兴津温州和华盛顿脐橙单果的呼吸强度从幼果至膨大期是急剧上升,而单位重量的呼吸强度则是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游离酸总量在果实膨大前期达最大值。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变化动态一致,到成熟前仍在持续上升。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提高果实品质的途径,以增加果汁含糖量较降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湿度环境香蕉苗低温胁迫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析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对低温的响应及对香蕉苗实际育苗生产提供抵御低温的技术支持,对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进行梯度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形态上,同一低温处理时高湿度(RH>90%)下香蕉苗受冷害程度明显弱于中湿度(60%~70%)下的香蕉苗;6oC低温高湿度下具有近90%的组织含水量,而中湿度下含水量仅为62.15%,严重失水导致萎蔫,在低温处理时高湿度下抗失水能力强于中湿度;低温胁迫下高湿度环境能减缓细胞膜渗漏率、丙二醛的增加,6℃低温导致中湿度下MDA高出高湿度下24.40%,表明高湿度下低温处理对细胞膜的伤害弱于中湿度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云杉散斑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分离培养,云杉散斑壳南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6~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天门科素。光照对菌丝牛长影响不明显经低温刺激.紫外灯、黑光灯照射菌落均未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子囊盘。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采集的病落叶子囊盘子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子囊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适宜湿度为80%~10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芦笋栽培困难的问题,选取‘冠军’、‘京紫’2个品种的芦笋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持水量60%(T1)、45%(T2)、30%(T3)3种灌水条件,测量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芦笋茎高和冠幅等生长特性的差异,获得适合芦笋生长的最优灌水条件。利用CR-3000小型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大气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和土壤温度等,分析环境因子对芦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2种芦笋茎高和冠幅生长动态特征基本一致。T3灌水条件下,‘冠军’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2处理;T2灌水条件下,‘京紫’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3处理。芦笋茎高、冠幅动态生长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湿度和水汽压是促进芦笋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冠军’芦笋较‘京紫’生长势头更强,T3灌水条件能够促进其生长,栽培芦笋应在无强光、凉爽湿润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低温冷藏(T=4~6℃、RH=70±10%)不同时间对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卵的历期、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藏5、10、15 d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冷藏20 d以上蛹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冷藏15 d以上的蛹的羽化率比对照显著降低,冷藏20 d的羽化率仅为29.50%,冷藏30 d不能羽化.低温冷藏对成虫的生殖力也有影响,冷藏5 d其成虫的产卵量、卵的孵化率与对照无差异,冷藏10、15和20 d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22.54、115.85和18.3粒,孵化率分别为92.25%、88.35%和65.25%,比对照(309.76粒和97.50%)显著降低,但卵的发育历期均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4~6℃、RH70±10%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蛹低温冷藏最佳时间为5 d,最长时间不要超过1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