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田县玉田镇小陈府村寿庆瑞,采用甘蓝-冬瓜-白菜3茬间套种栽培模式,承包0.33hm^2地年纯收入18000元。第1茬甘蓝平均3940kg/667m^2,每667m^2收入1650元;第2茬冬瓜平均4780kg/667m^2,每667m^2收入950元;第3茬白菜平均5500kg/667m^2,每667m^2收入2150元。扣除3茬每667m^2投入成本费用1150元,每667m^2纯收入36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覆盖栽培氮、磷、钾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肥料试验,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稻田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其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7.85kg/667m^2,磷肥(P2O2)8.63kg/667m^2,钾肥(K2O)11.52kg/667m^2,其产量为1824.5kg/667m^2。  相似文献   

4.
宁夏彭阳县玉米集雨补灌节水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在生育关键期利用水窖集雨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为15m3/667m^2.30m^3/667m^2、45m^3/667m^2,玉米产量达到346.3-389.1kg/667m^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2.增产幅度5.94%-19.03%。其中以补灌标准为45m3/667m^2增产效益较好,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08kg/m^3,较对照处理区净增加0.45kg/m^3,提高27.61%。  相似文献   

5.
0引言 黑大片打瓜是木垒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降低打瓜的种植成本,增加效益,根据本地干旱少雨、土质沙壤的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试验平播畦灌打瓜栽培,2005年大面积推广2万(667m^2),产量180-200kg/667m^2。由于平播畦灌省去了顺蔓这道工序,降低成本100元/667m^2左右,比小麦纯收入翻了一番。2007-2008年.有些重茬打瓜产量也达到150kg/667m^2。现将该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豆-晚稻-马铃薯高效轮作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安三增农业示范基地2002~2004年试验示范毛豆-晚稻-马铃薯高效轮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来这种轮作模式辐射到洛江流域的紫山、黄塘、洛阳等镇,带动农户形成规模种植,该模式累计推广种植320hm^2,增产增效显著。毛豆-晚稻-马铃薯轮作模式,每667m^2早季毛豆产量540kg、产值1404元,晚季水稻产量520kg、产值1248元,冬季马铃薯产量1550kg、产值2480元,合计3季总产值5132元,扣除物化成本(1430元)后年纯收入3702元。该模式科学利用光温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文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62-63,167
从“3414”肥效试验,获得小麦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推出小麦理论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7.83kg/667m^2、9.68kg/667m^2、4.93kg/667m^2,小麦最佳产量483.53kg/667m^2。综合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施肥量,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14-16kg/667m^2、6-7kg/667m^2、4-6kg/667m^2。  相似文献   

8.
旱地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系统工程“黑箱”原理为依据,采用了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旱地马铃薯密肥最佳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旱地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依次是:氮肥〉磷肥〉氮磷肥配合〉农家肥〉密度。要想获得1500kg/667m。以上产量,密肥最优方案是:施氮肥5.42-5.85kg/667m^2,磷肥5.31~5.82kg/667m^2,农家肥1589-1896kg,种植密度3818-3959株/667m^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种薯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472.3万hm^2,是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平均单产只有933kg/667m^2,比世界平均水平1070kg/667m^2少138kg/667m^2,低12.9%。其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种薯病害严重、质量差,而种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控制病害发生在马铃薯种薯生产中是格外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区早熟甘蓝套种蒜苗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熟甘蓝在我区西南部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高,效益佳,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甘蓝也是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0.35万多hm^2。早熟甘蓝每667m^2产量6000~7000kg,每667m^2产值4000~5000元,每667m^2净收入3000—4000元。蒜苗每667m^2产3000~4000kg,每667m^2产值3000~4000元,每667m^2净收入2500~3500元。甘蓝、蒜苗每667m^2产值7000~9000元,每667m^2净收入5500~7500元。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将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对毕节地区农科所选育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选出适宜高寒山区的品种。结果:B9901-56、B9901-51和B9904-17高产、抗病,综合表现好,可在毕节威宁山区推广应用。B9901-56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900.0kg/667m^2),大薯率、单株结薯数均较高,但淀粉含量较低(10.827%);B9901-51产量居第二位(2275.0kg/667m^2),淀粉含量一般(14.647%);B9904-17产量较高(2225.0kg/667m^2),淀粉含量居第一位(16.423%),可作为毕节地区自育的一个高淀粉型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草莓新品种栽植密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个引进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DARSELECT)、土特拉(TUDLA)和卡图诺(CARTUNO)在我国北方和南方,4种栽培模式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表明,达赛莱克特更适合北方栽培,土特拉和卡图诺适合南方栽培。经专业化繁育的无病毒新品种苗木超过当地生产者自繁传统品种苗木的结果产量25%-48%。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不如引种地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栽培条件造成。密度试验表明,密度与株产基本上呈负相关,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针对不同品种与栽培模式,可以初步筛选出获得最高产量(1500kg/667m^2-2000kg/667m^2以上)的种植密度,日光温室8000株/667m^2,大棚和小拱棚4400株/667m^2,露地5000株/667m^2-7400株/667m^2-7600株/667m^2,但在改善栽培条件后,还在降低定植密度与生产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特色作物山芝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芝麻是绥化市近3年新推广种植的中草药,是农村重点栽培的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平均产量100kg/667m^2,平均每公斤按5.6元计算,效益为485元/667m^2(成本74.6元/667m^2),因产品厂家回收,销路好,栽培方法简单易懂,省时省力,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15.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约40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1/4,居世界首位。其营养丰富,粮菜兼用,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但平均667m^2产量667kg,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1000kg/667m^2)。因此,我国马铃薯增产的潜力很大。由于马铃薯性喜温凉,适应性强,相对其他作物而言,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贫瘠土壤的能力,即使遭受干旱、冰雹、风沙等自然灾害,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收成。因此,马铃薯成为土壤贫瘠的山区特征性作物之一,也是高产、救灾性作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豌豆间套种马铃薯是宁南山区雨养农业区实现抗旱减灾、稳产高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当地以马铃薯为纽带的立体复合种植的主要模式。2001—2005年宁南山区5县累计推广种植2.83万hm^2,平均单产豌豆63.39kg/667m^2,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2008年.博乐市种子管理站在乌图布拉格镇实施西瓜套种棉花的种植试验,实现西瓜产量3000kg/667m^2,获得经济收入3150元/667m^2;棉花产量273kg/667m^2,获得经济收入1501元/667m^2。该试验的种植模式是:西瓜中间套种4行棉花.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7年春播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试验,研究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372.50-599.30kg/667m^2,增收186.25-299.65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赤峰地区旱地、一水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山区贫困村,种植的作物也都是低产、低效的杂粮、杂豆作物。产量在70~150kg/667m^2。2000年开始推广旱地、一水地覆膜繁制玉米杂交种的技术。到2002年推广面积达2620hm^2,平均产量320.1kg/667m^2,与种植杂粮、杂豆相比,增加产值690.11元/667m^2.纯增加收入517.22元/667m^2。旱地、  相似文献   

20.
于2008年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开展玉米“3414”试验,研究玉米在不同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及最。佳施肥量、最高施肥量。结果表明,本地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12.28(kg/667m^2),P2O5—3.14(kg/667m^2),K2O=3.22(kg/667m^2);最高施肥量:纯N=18.10(kg/667m^2),P2O5=6.43(kg/667m^2),K2O=6.8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