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确定中华猕猴桃遗传转化中适宜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方法】以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抗生素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发现,当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率均为0,因此,20 mg.L-1卡那霉素为适宜的筛选浓度;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但头孢霉素对叶片分化的抑制作用比羧苄青霉素小,结合抑菌试验,将浓度400 mg.L-1头孢霉素确定为适宜于中华猕猴桃‘伏牛95-2’叶片遗传转化的抑菌抗生素。【结论】卡那霉素20 mg.L-1和头孢霉素400 mg.L-1为中华猕猴桃‘伏牛95-2’遗传转化适宜的抗生素及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转化用抗生素对青花菜离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农杆菌转化青花菜时所用抗生素的适宜浓度,在分化与生根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Km)、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Cb)与头孢霉素(Cef),探讨了对青花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外植体对Km比较敏感,表现在分化阶段10 mg/L Km能抑制带柄子叶与下胚轴分化不定芽,在生根阶段15 mg/L Km能完全抑制根的生出.在脱菌抗生素的使用上,分化阶段宜用Cb,并逐步降低浓度,生根阶段宜用低浓度的Cef.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黄河蜜甜瓜子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L卡那霉素对不定芽分化开始产生抑制,75mg/L时完全抑制不定芽的分化;羧苄青霉素在低于或等于400mg/L时无抑制作用,500mg/L时开始对不定芽分化产生抑制作用;卡那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同时使用无互相作用的效应产生,对不定芽分化并无增效或减效作用,与卡那霉素单独使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2种抗生素对甜瓜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黄河蜜甜瓜子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L卡那霉素对不定芽分化开始产生抑制,75mg/L时完全抑制不定芽的分化;羧苄青霉素在低于或等于400ms/L时无抑制作用,500mg/L时开始对不定芽分化产生抑制作用;卡那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同时使用无互相作用的效应产生,对不定芽分化并无增效或减效作用,与卡那霉素单独使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葡萄器官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森田尼无核’为试材,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外植体类型、抑菌素等主要因素对葡萄离体不定芽再生和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葡萄的再生和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相对于BA和KT,细胞分裂素TDZ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生长素配合使用均可使葡萄不定芽再生频率达到最高;在MS + TDZ 2.0 mg·L-1 、MS + TDZ 4.0 mg·L-1 或MS + TDZ 4.0 mg·L-1 + IAA0.1 mg·L-1培养基上均可以较好地诱导森田尼无核葡萄再生不定芽,再生频率分别为37.4%,40.2%和50.0%;叶盘、茎段和叶柄都可以诱导再生不定芽,在同一种培养上再生频率有差异,但差异不大;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葡萄时,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20 mg·L-1;抑菌抗生素使用头胞霉素适宜浓度为400 mg·L-1,而使用羧苄青霉素时以300 mg·L-1最佳;获得转化芽45个,部分株系用PCR和Southern 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在葡萄基因组DNA上。  相似文献   

6.
以丽格海棠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分化成苗以及对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实验,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最适生芽培养基为MS 6-BA0.5 rag/L NAA0.05 mg/L KT0.1 mg/L,不定芽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 mg/L NAA0.15mg/L;75 mg/L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叶柄的生芽,100 mg/L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叶片的生芽,75 mg/L卡那霉素完全抑制不定芽的生根,头孢霉素浓度小于等于250 mg/L时对生芽和生根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王丹  李景原 《北方园艺》2007,(4):215-217
以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鳞片离体培养、抗生素筛选以及离子束处理等,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MS 6-BA1.0mg/L NAA0.5mg/L是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1/2MS NAA0.2mg/L 0.1%活性炭是较为适宜的生根壮苗培养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选择压分别以125mg/L和300mg/L较为适宜。运用能量为30keV的低能氮离子束注入百合鳞片,发现8×10~(14)N /cm~2的剂量对不定芽的诱导具有明显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对甜瓜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表达ACC脱氨酶基因的甜瓜遗传转化体系过程中,进行了抗生素影响甜瓜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对甜瓜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5 mg/L的卡那霉素百可作为今后甜瓜遗传转化筛选转化体和非转化体的临界浓度;200~400mg/L浓度范围内的氨苄青霉素能够很好地抑制农杆菌过度生长造成的污染,但对甜瓜植株再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对甜瓜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表达ACC脱氨酶基因的甜瓜遗传转化体系过程中,进行了抗生素影响甜瓜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对甜瓜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5mg/L的卡那霉素可作为今后甜瓜遗传转化筛选转化体和非转化体的临界浓度;200-400mg/L浓度范围内的氨苄青霉素能够很好地抑制农杆菌过度生长造成的污染,但对甜瓜植株再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头孢霉素(Cef)、卡那霉素(Kin)和新霉素(Nm)对‘考密斯’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梢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Cef对‘考密斯’叶片分化影响较小,当浓度达500mg/L时,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分别为93.33%的51.4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恕np浓度在50-100mg/L时,对‘考密斯’叶片再生无显著影响,只有当Amp浓度高于100mg/L时,‘考密斯’的不定梢再生率才受到显著抑制;‘考密斯’对Carb的发应较为敏感,其浓度为50mg/L时,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已降低到85.56%和25。0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浓度为200mg/L时,完全抑制了‘考密斯‘的不定梢再生;Km浓度为10mg/L时,已完全抑制了不定梢的再生,当Km浓度增加到60mg/L时,‘考密斯’叶片全部白化死亡;Nm浓度为10mg/L时,极显著的抑制了‘考密斯’叶片再生,当浓度达40mg/L时,已无不定梢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头孢霉素(Cef)和卡那霉素(Km)对梨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梢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对巴梨叶片分化影响较小,当浓度达500mg/L时,其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分别为96.48%和56.17%,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ef浓度在50-300mg/L时对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再生均无显著影响,只有当Cef浓度高于400mg/L时,巴梨的不定梢再生率才受到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对Carb的反应不相同,低浓度(≤200mg/L)的Carb对巴梨的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影响较小,却显著抑制身不知的不定梢再生率,高浓度(≥300mg/L)的Carb不仅极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的出愈率,而且完全抑制了2者的不定梢再生;Km浓度大于10mg/L时,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当Km浓度达100mg/L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死亡率达100%和96.30%。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分别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类与激素配比对樱桃砧木离体叶片再生和生根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樱桃砧木‘本溪山樱’诱导培养基,WPM+6-BA1.5mg/L+IAA0.1mg/L+GA0.5mg/L作为转化再生条件,可以诱导较多的再生芽,其再生频率达到76.3%左右。1/2MS+IBA1.0mg/L可以有效诱导再生芽生根,生根率较高,为93.6%,几乎全部生根,且根系较长,生长健壮。初步探索了抗生素对离体叶片再生系统的影响,卡那霉素30mg/L是‘本溪山樱’遗传转化选择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MS 6-BA1.5 mg/L NAA0.2 mg/L;选择培养基中30 mg/L卡那霉素和300 mg/L的头孢霉素是适宜的抗生素使用浓度;侵染过程中0.05 MPa负压处理5 min和共培养过程中添加20 mg/L的乙酰丁香酮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2次选择继代培养后,PCR检测全部为阳性.对部分PCR阳性植株进行PG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矮牵牛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番茄基因转化中抗生素筛选压力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抗生素为筛选标记的基因转化中。确定适宜的筛选压力是提高基因转化率的前提。本研究以卡那霉素为例,通过在10mg/L,20mg/L,30mg/L,50mg/L,100mg/L的筛选压力下,转化和非转化番茄子叶外植体的生长表现、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率.来确定适宜的筛选浓度。本实验以该方法找到的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以此浓度为筛选压力进行遗传转化所获得的部分再生苗经southern blot鉴定.均为转化株。  相似文献   

15.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Benth.)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大岩桐叶片再生体系的影响及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差异显著,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1.0 mg/L 6-BA+0.1 mg/LNAA,生根适宜培养基1/2MS+0.5 mg/L NAA,大岩桐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6.
以108杨为试材,以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的高效不定芽诱导再生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梯度浓度卡那霉素(Km)对108杨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对Km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叶柄和叶片外植体的敏感性高;在遗传转化过程中70mg/L的Km作为茎段外植体的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对于叶柄和叶片外植体,选择30mg/L的Km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枣离体叶片直接再生完整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  刘孟军  秦子禹 《园艺学报》2010,37(1):103-108
以冬枣组培苗叶片为材料进行离体再生培养, 通过对再生条件的系统研究, 实现了离体叶片直接再生不定芽并获得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 麦芽糖为离体叶片直接再生的适宜碳源; AgNO3可显著提高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和出芽数, 在TDZ 1.0 mg·L - 1 +AgNO3 1.0 mg·L - 1的条件下, 不定芽直接再生率高达97.3% , 出芽数达14.4个。但麦芽糖不适宜继续作为不定芽伸长培养的碳源, 再生的不定芽需在MS+ 蔗糖40 g·L - 1 + 琼脂4 g·L - 1 +BA 1.0 mg·L - 1 + IBA 0.5 mg·L - 1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增殖系数为3.2。在IBA1.0 mg·L - 1条件下, 生根率达87.3%。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06P28为试材,对其子叶分化培养基及该材料对潮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天然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IAA 0.2 mg/L,潮霉素的筛选浓度和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浓度分别以10mg/L、35mg/L为宜.  相似文献   

19.
甜蛋白基因MBLII 对莴苣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敬梅  陈大明  陈杭 《园艺学报》2001,28(3):246-250
 以4 日龄莴苣(Lactua sativa L.) 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成功地进行了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II 对莴苣的遗传转化。抗生素浓度和子叶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是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附加卡那霉素( Kan) 50 mg/ L 的诱芽培养基MS I(MS+ NAA 0. 1 mg/ L+ 6􀀁BA 0. 1 mg/ L+ 羧卞青霉素500 mg/ L) 最适于侵染后子叶外植体的诱芽培养。在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0~ 7 d 的范围内, 以共培养3 d 最佳( 生芽率58. 3%, 白化率29%) 。1~ 2 cm 再生芽移入诱根培养基MS II (MS+ NAA 0. 05 mg/ L+ Kan 50 mg/ L+ 羧苄青霉素300 mg/ L) 中, 诱根率可达100%。获得的抗性植株经组织化学及PCR 特异扩增鉴定和统计, 7. 6%阳性。Southern blot 结果证明MBL II 基因已整合到莴苣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以地被菊'映洁红菲'试管苗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萘乙酸激素浓度、蔗糖浓度、MS浓度、NO3-和NH+的浓度比、羧苄青霉素浓度及潮霉素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映洁红菲'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地被菊转基因体系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在6-BA和NAA浓度分别为2.0、0.6 mg·L-1,蔗糖浓度为30 g·L-1,NO3-:NH4+为30∶30,基本培养基3/4MS中,'映洁红菲'叶片中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率达到最高,平均每个叶盘分化3.22个不定芽,诱导率75.67%.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75 mg·L-1 IBA时,根系生长最好.'映洁红菲'遗传转化时,羧苄青霉素浓度为250mg· L-1,潮霉素浓度为2.0 mg·L-1,适合作为选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