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柑桔果实先刺伤接种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悬浮液再进行药剂浸果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药剂对抗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双抗)或双敏感菌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或1 000 mg/L的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扑霉灵)和抑霉唑(500mg/L)单剂,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或扑霉灵)混剂对双抗菌系防治作用均低于50%;1 000 mg/L百可得单剂,500、1 000 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均可控制双抗菌系引起的腐烂,防治效果在83%以上;1000mg/L咯菌腈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为83.3%,500和1 000 mg/L嘧霉胺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1%和98.9%.500mg/L百可得、抑霉唑和嘧霉胺单剂,500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500 mg/L甲基硫菌灵混配相同浓度扑霉灵对敏感菌系均有88%以上防治效果.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不再使用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单剂或这两类杀菌剂混剂防治柑桔采后病害,可选择1 000 mg/L百可得(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单剂,500mg/L百可得和相同浓度咪唑类混剂.同时建议将嘧霉胺登记用于柑桔采后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防治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0622 mg/L、0.1079 mg/L;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药剂混配和防治芝麻茎点枯病提供药剂筛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恶霉灵与多菌灵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抑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常用土壤杀菌剂多菌灵与恶霉灵及其混合使用防治甜瓜枯萎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对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3.01 mg/L,恶霉灵的EC50为261 mg/L,多菌灵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萌发,恶霉灵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菌丝生长,恶霉灵可显著刺激甜瓜生长,恶霉灵与多菌灵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采用田间常用浓度进行土壤处理,恶霉灵与多菌灵混合使用相对防效达82.21%~86.67%,与单独使用恶霉灵相比可提高防治效果13.23%,与单独使用多菌灵相比,可提高防效60.47%。  相似文献   

4.
对防治桔梗立枯病常用的代森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通过筛选,250g/L吡唑醚菌酯EC在浓度为1000mg/L时防治效果最好,5%百菌清和70%甲基硫菌灵对桔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欧李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半致死浓度(EC50)均低于0.700mg/L,其中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27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57.645mg/L。供试的10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EC50均低于2.500mg/L,抑制作用最强的是500g/L异菌脲悬浮剂,EC50为0.024mg/L;效果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2.496mg/L。24%腈苯唑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可以用于欧李褐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芦柑果实采收当天用施保克、特克多、扑霉灵等药剂处理,具有显著的防腐保鲜效果,贮藏1个月、2个月、3个月综合防效最高分别达87.5%、88.0%、92.1%。若加入百可得或扑海因,保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d、第7d和第14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d以内。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剂(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等3种杀菌剂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和2.187mg/L,可选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细格链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河南省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已成为目前该省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常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喷克、大生、扑海因、宝丽安等药剂进行防治,前5种对斑点落叶病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后二者对斑点落叶病有较好防治效果,但药剂品种单一,不利于开展综合防治,长期使用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3 0、0.004 6、0.008 2 mg/L。在病菌侵染前使用,9种药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防止苹果黑星病菌的侵染,施药5 d后保护效果都在70%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吡噻菌胺悬浮剂3种药剂的保护效果较好,施药5 d后接种,防效仍在90%以上。病菌侵染后使用,9种药剂中只有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的扩展致病,病菌接种4 d后施药,防效在80%以上。9种测试药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主要推荐药剂,克菌丹和吡噻菌胺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保护性药剂推荐使用,在病菌侵染前或侵染后的5 d内使用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低毒高效新型杀菌剂,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菌效果顺序为10%氟硅唑EW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75%百菌清WP50%腐霉利WP50%敌克松WP,对应的EC50分别为0.05mg/L、0.16mg/L、1.36mg/L、3.88mg/L、78.56mg/L、750.26mg/L。因此,在这6种杀菌剂中10%氟硅唑EW可作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2.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250 g/L丙环唑乳油等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分离鉴定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6种药剂中,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337 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0.474 9 mg/L和0.7 172 mg/L。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浓度为9 mg/L时相对抑制率最高,为74.78%,其4.5 mg/L的相对抑制率次之,为61.4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400 mg/L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0 mg/L相对抑制率较大,分别为58.89%和33.67%;30%噁霉灵水剂效果最差,37.5~600 mg/L相对抑制率为0。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混用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以敌力脱、富力库分别与阿米西达按1∶1混配,进行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浓度1 000 mL/L时的防治效果,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敌力脱+阿米西达>富力库>阿米西达>敌力脱,相互间差异显著,其中富力库+阿米西达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混剂富力库+阿米西达和敌力脱+阿米西达使用浓度由1 000 mL/L增加为2 000 mL/L,防治效果有所增加.综合考虑,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初期,采用1∶1比例的富力库+阿米西达混剂1 000 mL/L,即富力库500 mL/L+阿米西达500 mL/L,喷药3次.  相似文献   

14.
1防治草莓病害的杀菌剂1)防治灰霉病的农药。主要有普德金、喷富露、保加新、创美兰、耐尔、代森锌、百菌清、福美双、大丰、异菌脲、扑海因、百可得、速克灵、甲霉灵、多霉灵、过氧乙酸、腐霉利、纳米欣、农利灵、嘧霉胺、宝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 g/L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 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 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 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 d、第7 d和第14 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 d以内。  相似文献   

16.
苹果斑点落叶病经八十年代初鉴定为Alternaria mali Roberts强毒株系,并选出扑海因等特效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进行防治,于花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年中喷药4~5次,可有效控制其害,然而由于扑海因等药剂均为进口,价格昂贵,多数农民可望而不可及,致使该病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为改变这一状况。自1986年以来,我们连年进行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新农药的筛选工作。在供试的十余种药剂中选出防效与扑海因相当的新农药一代森锰锌。 田间试验看出,70%可湿性代森锰锌1000倍液防效近似于扑海因1000倍液,而500倍液防效则优于扑海因。据1989年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灰霉病菌做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单剂对灰霉病菌的EG50由低到高依次为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WP)、20%甲基立枯磷乳油(EC)、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扑海因悬浮剂(SC)、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VIP),以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WP)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G50为5.17 mg/L.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中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明确病原菌,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NCBI进行核酸Blast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和100%,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 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分别为19.643 1、23.245 4、37.750 5、70.253 3和139.217 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 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  相似文献   

19.
选用4种药剂处理,进行了茶饼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为茶树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 g/亩+5%海岛素水剂30 g/亩,对茶饼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高于当地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甜瓜种植过程中易发生枯萎病、蔓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生长受到抑制,产量下降等。生产中为了防止土传病害,促进甜瓜生长,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常采用药剂蘸根等方法处理。以绿宝甜瓜为对象,比较了4种药剂处理对根腐病防治的效果以及对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1药剂选用及试验处理选用鑫尊800倍液(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福赛1 200倍液(27.8%噻呋·苯醚甲悬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