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农村普通饲料粉碎机,将其筛限孔径用2厘米的钻头扩孔后加工的稻草,不再是细粉状而是绵软的屑状,称之为稻草屑。作者于1986年秋冬进行了稻草屑栽平菇比较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分A,B、C 三组.A.稻草屑94%;B.整稻草47%加寸长稻草47%;C.稻草粉94%.三组均要加石膏2%.过磷酸钙2%,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3%、多菌灵0.2%。栽培种为佛罗里达侧耳麦粒种。稻草材料均用3%石灰水浸泡处理,调整好湿度和pH 三种材料各投入150公斤,每50公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使用蜗牛酶和纤维素酶从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双核菌丝体中,成功地分离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菌丝体培养时间,混合酶液 pH 值,一定浓度的酶液用量,酶解温度和时间与原生质体形成相关。原生质体的两种再生型被观察到,并计算了再生频率,糙皮侧耳为2.5%.佛罗里达侧耳为2.3%。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平菇的遗传分析提供原始材料,我们对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 担孢子进行了化学诱变.反复进行了DES(硫酸二乙酯)诱发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鉴别探索,从1200株单核菌丝中初步获得25株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平均突变率为2.05%,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佛罗里达侧耳担孢子用滤纸法收集,4℃冰箱保存,10%DES原液用无水乙醇配制,现用现配.基本培养基配方:蔗糖20g,硝酸钠2g,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的遗传分析工作在国内外几近空白,为使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佛罗里达侧耳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用DES化学诱变获得,具体方法参见《食用菌》1992年第6期“佛罗里达侧耳担孢子的化学诱变”一文。 (二)培养基 a.基本培养基(MM):葡萄糖2%,硝酸钠0.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氯化钾0.05%,琼脂1.5%,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各微量,重蒸馏水配制,pH值自然。b.完全培养基(CM):葡萄糖2%,蛋白胨0.4%,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5%,碳酸钙0.01%,琼脂1.5%,pH值自然。以上均为8磅20分钟灭菌。c.出菇培养  相似文献   

5.
我所于1984年秋引种平菇宁杂一号,通过品比和生产试验,表现良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品比试验 (一)材料供试菌种有:宁杂一号(由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教研室提供,是佛罗里达侧耳-1×褐平菇-17单孢杂交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袋栽平菇的发菌速度,提高平菇产量,我们于1986年8月至87年10月进行了本项小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方法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侧耳。培养料为棉籽皮100kg、石膏2kg、过磷酸钙2kg、多菌灵100g,含水量65%左右,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7.
侧耳属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杂种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佛罗里达侧耳孢子,得到抗NaN_3药物的突变体。突变体的原生质体经0.83%碘乙酰胺灭活处理,与姬菇单核菌丝释放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然后涂布在1×10~(-6)NaN_3药物选择再生培养基上,得到一个融合子菌落。经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融合子的12条区带中,与双亲共有的区带5条,与佛罗里达侧耳亲本同者2条,与姬菇亲本同者3条,新菌株独具的区带2条,证实为双亲融合杂种。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番茄新品种,在南平市大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引种园进行番茄新品种试验观察,通过试种和田间适应性比较鉴定,取得了大量生育期观察记载和测产、考种数据,从中筛选和鉴别出一些性状优良、品质较好的番茄新品种,可作为更新当地老品种的良种材料.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Zadra■il(1980),曾研究过无菌秸秆基质补充NH_4NO_3对九种菇类的影响。表1为阿魏侧耳、佛罗里达侧耳和P.salmoneo-stramineus 等三个侧耳,对基质中添加NH_4NO_3的反应。通过对木质素和有机质总量分解的测定,以确定添加氮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段木银耳菌株94-2,是笔者1994年从10多个耳堂选择的30多个分离材料中,用耳木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一个高产菌株。1995年多点栽培试验,耳农普遍反映良好,具有出耳率高,抗逆性强,朵大、片厚、洁白,高产的优点,在适宜条件下,100kg段木可产干耳1.5kg以上。有一个耳农,栽培2500kg段木,收干耳57.5kg,创100kg段木产2.3kg的高产记录。为了使耳农更好地掌握94-2菌株的栽培技术,现将菌种培养特征及其与常规菌种不同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栽培平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电泳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6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栽培平菇菌种多样性丰富,64个菌株有44个酶谱类型,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60%相似水平上分为6大类:第一类包括以白黄侧耳为代表的21个菌株;第二类包括以德国引进菌株为代表的6个未定种名菌株;第三类包括7个白黄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杂交的杂交种及4个未定种名菌株;第四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五类包括以糙皮侧耳为代表的14个菌株;第六类包括以肺形侧耳为代表的7个菌株。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赵萍 《食用菌学报》1998,5(4):42-47
以糙皮侧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用钾肥KCl、KNO_3、K_2SO_4、KH_2PO_4对糙皮侧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KCl、KNO_3、K_2SO_4、KH_2PO_4均可有效地提高糙皮侧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和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山县规模栽培的秀珍菇为育种亲本,采用连续组织分离方法,经系统的自然筛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新菌株子实体在15℃~35℃环境中正常生长,平均单产为320g·袋^-1,生物学效率为64%,比原菌株增产6.3%,而且种性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7.
利用N+注入杏鲍菇菌块,筛选高产新菌株。对N+注入后的杏鲍菇菌块进行培养,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通过出菇试验进行产量比较。结果表明N+注入时间的长短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43%。获得的诱变高产菌株,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锦带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锦带花幼叶为试材,提取锦带花基因组的DNA,并对其纯度、浓度进行检测,建立适合锦带花的ISSR-R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DNA扩增效果良好,完全能满足进一步试验的需要.同时对锦带花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锦带花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稀释浓度为3倍的DNA模板,0.20 mmol/LdNTP,稀释10倍体积高保真PCR缓冲液含(Mg2+)3.0 μL;1.00 μmol/L引物,1.25 U Taq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0℃退火45 s,72℃延伸1.50 min,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3份锦带花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白灵菇菌株TN01为试材,选取香菇、杏鲍菇、白玉菇3种食用菌菇根为原料配制外援营养液,测定各营养液主要成分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与浓度营养液对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PDA培养基相比,适量加入白玉菇菇根提取液可提高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添加外援营养液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的白灵菇子实体产量最高,小区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4.6%。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后对白灵菇子实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有提升的效果,但对亚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无促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了的合成培养基培养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菌丝体,在培养基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硼(B)和锌(Zn)。实验证明,低浓度的B对菌丝体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Zn浓度在5 ppm以内,明显地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可溶性搪含量增加;但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B、Zn袭度在10ppm以上,对菌丝体生长均显抑制作用,但菌丝体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对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