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担子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担子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担子菌中的深入研究,担子菌的品质、产量、栽培效率和利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化系统两个方面重点阐述讨论担子菌在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果树遗传转化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载体转化系统包括农杆菌质粒载体法和植物病毒载体法;直接转化系统包括化学诱导脱氧核糖核酸直接转化法和物理诱导直接转化法;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系统包括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基因转化和生殖细胞浸泡介导遗传转化法。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胡萝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转化方法(包括基因枪法、电击法和PEG介导法)的分子机制和进展,并对遗传转化中受体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和菌株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建立一个高效胡萝卜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桃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桃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桃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文中侧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桃树研究的茎尖培养法、胚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品种、外植体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环境等对桃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桃树遗传转化的关键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目前西瓜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受体的培养和西瓜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西瓜遗传转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西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西瓜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受体的培养和西瓜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西瓜遗传转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果树中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于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导入法。介绍了DNA直接导入法中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原理、类型和基因枪的轰击参数、受体材料、基因型、轰击前后的培养条件等对其遗传转化频率的影响,并系统地概述了基因枪法在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改良果树性状相关基因、启动子及多基因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果树基因枪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真菌的遗传转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中有很多是具重要经济和医疗价值的一类真核生物。近年来,对真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包括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转化方法、选择标记、受体、转化效率等方面;并对其遗传转化应用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梨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梨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应用于梨树研究的叶片培养法、茎尖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以农杆茼介导法为主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介绍了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等对梨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介绍了影响梨树遗传转化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木本果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曾黎辉  吕柳新 《果树学报》2002,19(3):191-198
从遗传转化方法和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两方面综述了木本果树遗传转化技术近年来的进展。木本果树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影响转化的因素主要从受体与再生系统、选择标记基因与转化细胞的筛选、培养方法与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还归纳了导入目的基因并获得再生植株的木本果树种类,并对木本果树基因工程进展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食用菌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PEG法、电激法、基因枪法、限制酶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采用的启动子有ras启动子和gpd启动子,采用的筛选标记有营养缺陷型标记,抗生素抗性筛选标记,除草剂和杀菌剂抗性筛选标记,代谢产物抗性筛选标记,本文综述了这些遗传转化方法以及启动子,筛选标记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自1989 年发现了菊花对农杆菌浸染的敏感性,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已成功应用于菊花花色、花期、株形、抗病虫及耐非生物胁迫等性状的改良中。从影响菊花遗传转化效率的农杆菌菌株类型、外植体选用、辅助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抗生素筛选等几方面阐述了菊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应用现状,对菊花分子育种性状改良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菊花转化效率改善途径的探索和环境友好型转基因新技术研发前景提出展望,以期为菊花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菜类作物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菜类作物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大众蔬菜,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蔬菜中,从而选育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文章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菜类作物高频再生转化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遗传转化技术在白菜类作物改良上存在的问题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欧美杨107为试材,采用农杆介导法进行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基因+API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探讨了影响欧美杨107的遗传转化的不同因素,初步建立了欧美杨107品种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和虫试效果,证明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欧美杨107的基因组中,从转基因株系中筛选出生长发育正常并抗虫能力强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综述了高等真菌遗传转化所采用的选择标记和外源DNA导入受体真菌的几种方法,比较了高等真菌复制型转化与整合型转化的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简述了高等真菌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用蕈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南瓜属(Cucurbita)作物包括中国南瓜(C.moschata D.)、印度南瓜(C.maxima D.)和美洲南瓜(C.pepo L.)等许多重要蔬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南瓜属作物遗传转化技术普遍存在转化效率低、重复性差、假阳性和嵌合体干扰等诸多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南瓜属作物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验证亟需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前人在南瓜离体再生、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等转化方法上做过不少探索,普遍认为以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离体再生是最具潜力的转化体系。笔者对现有的研究基础进行综述,为促进其在南瓜属作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16种基因型的二倍体甜菜(Beta vulgarisl L.)为材料,建立并优化了甜菜的植株再生体系;对影响甜菜转基因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抗生素标记基因的适宜筛选浓度为200mg/L;菌液适宜浸染浓度OD600为0.3;浸染最适时间为10min;外植体与农杆菌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添加乙酰丁香酮的适宜浓度为100μmol/L。研究结果的获得,为完善甜菜的遗传工程以及甜菜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西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分析等生物技术应用于西瓜性状遗传改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建立了成熟的西瓜高效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应用于优良种苗快繁与重要性状遗传转化研究;染色体组水平的倍性操作已成功用于西瓜育种实践;在西瓜中已鉴定克隆多个重要性状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或直接转化法,已将一些目的基因导入西瓜中,进行抗病、耐盐等重要性状改良;RAPD、RFLP、SSR、ISSR、AFLP等多种分子标记开始广泛应用于西瓜种质资源分析与系统演化、品种鉴定与倍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草莓叶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雪梅  汤浩茹 《果树学报》2004,21(6):598-602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是目前草莓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叶盘再生体系是获得转基因草莓的必要条件。迄今为止,导入草莓的基因大多为报告基因,少数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目的基因,且受体再生率较低,转化方法单一,转化品种有限。就影响草莓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基因型、生理状态、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的研究情况及草莓的基因转化情况作了综述,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 = 0.6,侵染下胚轴40 min,再共培养3 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