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组织格局与生态适应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阿拉善荒漠及其邻近地区 ,有多种一年生植物种群可组成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性植物层片。本项研究利用样地调查与统计资料 ,取得了多种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组成的研究结果 ;在吉兰泰盐湖地区、腾格里沙漠东南部、雅布赖低山区、孪井滩地区、祁连山山麓、额济纳绿洲等地 ,对一年生植物种群生物产量的季节与年度间的波动性进行了调查和测定 ,并与相关的气象资料做了比对分析 ,获得了气候年、季变化与一年生植物层片动态的相关性认识。据此 ,划分了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生态类型。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 ,主要的一年生植物层片有 :.荒漠夏雨型一年生禾草类植物层片 ,荒漠一年生杂草类植物层片 ,沙漠一年生沙生植物层片 ,盐漠一年生盐生植物层片 ,绿洲草甸一年生植物层片 ,绿洲胡杨林一年生植物层片 ,柽柳灌丛一年生植物层片 ,绿洲农田一年生杂草植物层片等。多数一年生植物种是在荒漠优势植物株丛间的裸斑土壤种子库中 ,有丰富的种子储备 ,利用夏季较为集中的降雨迅速萌发生长到结实 ,完成一个短暂的生活周期。也有些一年生植物在沙质土、盐渍土、草甸土等特异性生境中各自具有有效的生态适应机制 ,组成沙漠、盐漠、绿洲林地与草地的一年生植物层片。这些一年生植物层片的组织格局 ,生态适应模式 ,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荒漠一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具有重要的饲用、药用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资料与标本采集信息的考证和野外调查,明确了新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物种数量、分布特征及资源类型.结果 表明:新疆荒漠一年生植物共有236种,隶属于20科109属,其中藜科为优势科,猪毛菜属为优势属.科可划分为4个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科为主,占总科...  相似文献   

3.
杨晓 《干旱区研究》1999,16(3):73-75
按生物学分类划分为〔3〕:5 动物生态学(Animalecology)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动物与动物间及动物与生活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如闸明外界环境条件对动物的习性、活动、行为、繁殖、生存、数量消失和分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影响及作用等。动物生态学进入系统化约在本世纪初。亚当斯(Akams)的《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指南》(1913)可以说是第一本动物生态学教科书〔13〕。美国伯斯(Pearse,1926)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尔顿(Elton,1927)分别著述的《动物生…  相似文献   

4.
荒漠区几种克隆植物生长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克隆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克隆繁殖方式,并对3种草本克隆植物(粗毛甘草、花花柴、芦苇)在于旱环境下的生长构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依据荒漠区克隆植物资源现状及克隆植物生态学发展进程,对未来开展荒漠克隆植物研究提出3点构想。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分布特征对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通过调查78个植被样方,探讨了短命植物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成分较为简单,相似程度较高。短命植物呈斑块状集聚分布。从沙漠腹地到绿洲边缘,短命植物呈现规律性变化,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沙漠腹地和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干扰因子数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表明干扰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垦殖、放牧和工程等大面积、高强度的扰动,使得在荒漠中生长繁盛的短命植物物种骤减。于此同时,荒漠腹地有车辙等碾压痕迹的地方,形成较小范围的积水微环境,为短命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亚敏 《植物检疫》2021,(2):I0002-I0002
植物生态学是植物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研究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诸如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联合国警告称目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和饲用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夏阳 《干旱区研究》1993,10(3):21-2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具有中亚西部——哈萨克斯坦荒漠的典型气候特征,水平地带性植被是小半乔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荒漠,盐生植物群落也有广泛发育。根据生态生物学特性和饲用价值,可作为家畜采食的饲用植物可分为小半乔木、沙旱生灌木、盐中生灌木、盐柴类半灌木和小半灌木、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和小半灌木、蒿类、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多年生草类和一年生盐柴类植物等生态经济类群。从土地的利用角度出发,该区的植被及其饲用植物资源宜作为骆驼、山羊和三北羊等家畜的春秋和冬季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8.
早春短命植物区系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旱地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两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史,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季节的植物类群。它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荒漠鼠类群落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荒漠鼠类群落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型系统。基于三个明显的优点,1)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影响群落的因子相对较少,容易鉴别主要影响因子;2)同域分布的荒漠鼠类彼此间存在明显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3)不同地域的荒漠鼠类群落内共存种在生态、形态、行为、生理生化等诸多水平上趋同,荒漠鼠类群落研究一直广受关注。通过对荒膜啮齿类群落格局之间相同和相异特征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尺度上荒膜鼠类群落格局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制约因子的作用机制。本文综合评述了不同时空尺度荒漠鼠类群落局特征,着重通过对北美和亚洲中部荒漠鼠类群落共存种的组成、分类学、生态学和生态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群落结构组成的趋向和趋异特点、格局的形成过程、相关的主要制约因子,以及群落物种的共存机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凝结水对温带荒漠一年生植物生态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一年生草本植物雾冰藜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有凝结水和无凝结水2个处理,每个处理又分干旱条件和人工浇水2组控制试验,研究凝结水的发生对雾冰藜的叶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凝结水的发生改善了一年生荒漠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提高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叶水势。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提高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最大值。凝结水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只发生在干旱条件下,而且只对上午10:00以前的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在人工浇水还是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均显著增加了一年生荒漠植物的生物量。但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降低了一年生植物黄叶生物量。无论哪种水分处理,凝结水的发生都促进了荒漠一年生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减少了根/茎比例,促进了光合产物在整个植株叶片中的积累,而相应减少了在茎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资料,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屏障的东南部"荒山"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80属261种,植物区系特点是:区系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科属比例高,种相对偏少;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特有种贫乏,区系起源年轻;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活型、生态型都是旱生、超旱生半灌木以及多年生草本,属于温带荒漠性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封闭的内陆盆地和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内在因素,而人为干扰是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被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2000年5月以来的生态输水使近河道地段地下水响应明显,横向于河道一定宽度范围内植被恢复明显,但这种恢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放牧与刈割对科尔沁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放牧与刈割两种草地利用方式对科尔沁草甸植被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自由放牧干扰下,优势度最大的前五个种为虎尾草(27.8)、蒲公英(3.52)、狼毒(3.42)、野韭菜(3.03)、鹅绒委陵菜(2.67);在秋季割草干扰下,优势度最大的前五个种为大油芒(9.57)、狗尾草(7.36)、野古草(6.36)、洽草(4.85)、芦苇(4.74)等五种禾本科植物;2)在自由放牧干扰下,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优势度为35.0,小于多年生植物的优势度55.9;在割草干扰下,多年生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优势度为82.9,大于一年生植物优势度10.6;3)在放牧扰动下,草地群落物种替代表现在不同植物生活型之间,主要是多年生草本为一年生草本和灌木所替代;表现在同一生活型不同物种之间,主要是多年生优质牧草为多年生劣质牧草或有毒有害杂草替代。  相似文献   

14.
选择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10种短命植物,研究在野外埋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关系,探讨荒漠短命植物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年结实的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埋藏9个月后短命植物的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差异,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旱麦草、庭荠、甘新念珠芥、小车前、柯尔车前、鳞果海罂粟)、埋藏抑制型(如弯果胡卢巴)和埋藏不变型(如角果毛茛、鸟头荠、播娘蒿);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萌发速率与种子形状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埋藏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释放差异显著,是该物种长期适应沙漠环境形成异质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寄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调节寄主体内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论述了近年来关于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效性,寄主特性及土壤环境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泡囊--丛枝菌根效应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及农业大生态和微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的集中分布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5个。其中,当地特有属5个、戈壁荒漠特有属2个、蒙古高原特有属1个。有当地种子植物特有种128个,其中贺兰山等山地特有种62个、平原荒漠特有种66个。该中心特有植物的性质,表现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和温带干旱荒漠性质,以及山地森林植物与华北或东亚植物的亲缘联系  相似文献   

1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荒漠地区具有植冠种子库的植物。成熟种子硬实率高达80%以上[1],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很低(约为5%-15%)[2]。本文研究了荒漠区野生甘草植冠种子库大小、种子活力、对土壤种子库的补充、种子脱落机理及植冠种子库的生态功能,指出野生甘草资源植冠种子库在甘草资源保护和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10种短命植物,研究在野外埋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关系,探讨荒漠短命植物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年结实的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埋藏9个月后短命植物的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差异,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旱麦草、庭荠、甘新念珠芥、小车前、柯尔车前、鳞果海罂粟)、埋藏抑制型(如弯果胡卢巴)和埋藏不变型(如角果毛茛、鸟头荠、播娘蒿);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萌发速率与种子形状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埋藏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释放差异显著,是该物种长期适应沙漠环境形成异质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三种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对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的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针对准噶尔盆地的三种典型荒漠植物,研究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对干旱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三种天然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具有较小的平均导管长度、平均导管直径、平均水力直径,而导管密度、单导管壁厚度相对较大。天然多枝柽柳的宽导管(50%)较多,而梭梭、无叶假木贼的窄导管(62%、66%)较多且导管密度较大。三种荒漠物种的解剖特征反映了荒漠区木本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在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阿拉善荒漠分布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砂(Reaumuria soonorica)、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etina)、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和四合木(Tetreana mongol-ica)等灌木为研究对象,以种子吸胀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作为对水分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供实验的各种灌木种子吸胀所需时间顺序依次为:梭梭<四合木<绵刺<膜果麻黄<红砂<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与之相对应的种子千粒重为沙冬青>阿拉善沙拐枣>红砂>梭梭>四合木>膜果麻黄>绵刺,种子千粒重与吸胀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吸胀过程中水分吸收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四合木>红沙>梭梭>绵刺>膜果麻黄,梭梭>膜果麻黄>绵刺>四合木>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红沙。响应于荒漠水分的变化,荒漠灌木可分为对水分敏感性植物和迟钝性植物。对水分敏感性植物,繁殖对策表现为典型的r-对策,千粒重较小,对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如绵刺、梭梭等,对水分迟钝性植物,繁殖对策为典型的k-对策,千粒重较大,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如阿拉善沙拐枣和沙冬青等。响应于荒漠环境为极度胁迫下的易变环境,水分敏感的植物对荒漠植被的稳定具有重要贡献,响应于相对稳定时间尺度内,水分迟钝植物对荒漠植被构建起着关键作用。这种r-对策和k-对策荒漠灌木对水分不同的利用方式和繁殖方式,既能在干旱多变的气候环境变化下保持一定的荒漠景观植被,又能在稳定气候环境下保持另一种荒漠景观植被,从而确保荒漠地表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