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兰属植物种间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中国兰属(Cymbidium ) 的28个原生种和部分种的不同品种及3个杂交种共50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获得250条可明显区分的DNA扩增片段, 除S143-850 bp 1条带为全部材料共有外, 其余带均为多态性位点。这些带最大的为2 100 bp, 最小的为200 bp, 以集中在1 031~300 bp的带居多。UPGMA进行聚类分析显示: RAPD的聚类树状图所呈现出的亲缘关系大体与ITS系统发育树一致。建兰亚属可能为一自然类群。大花亚属并非自然类群, 其成员之一文山红柱兰(C. Wenshanense Y.S. Wu et. ) 偏离出去而与兰亚属聚在一起。兰亚属则为一高度异质性的类群, 分散成互不关联的3支。本结果和IT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有必要对经典分类的兰属属下分类, 特别是兰亚属进行修订。对3个亚属中各组的划分基本与传统分类的一致。春兰品种间的多样性高于其它测试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7份西葫芦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5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扩增出367条带,其中302条表现多态性,占总数的82.29%,表明西葫芦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聚类分析将47份西葫芦种质材料分为两大类。在第Ⅰ类群中,可将32份种质分为4个亚类;第Ⅱ类群分成5个亚类。从生长习性来看,矮生与半蔓生的亲缘关系最近;从皮色来看,白色与绿色亲缘关系最近,亲缘关系最远的为白色与花皮。  相似文献   

3.
桃梅李杏四种主要核果类果树RAPD指纹图谱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 10个随机引物对桃、李、梅、杏 4种核果类果树的代表品种进行RAPD扩增 ,获得了几个树种的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应用单一引物可区别核果类果树的不同种乃至品种 ;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聚类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种间亲缘关系 ,梅和杏的亲缘关系最近 ,桃次之 ,李最远 ,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支持梅和杏为同一亚属 ,李、桃各为一亚属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31份野生树莓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技术分析了31份野生树莓资源的亲缘关系,从100个A系列随机引物中选出了15个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将这15个引物应用于31份野生树莓材料,共扩增出182条谱带,其中170条为多态性标记(占93.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谱带12.13条,表明不同树莓资源基因型间存在着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UPGMA聚类分析树状图,31份野生树莓资源在遗传距离0.5100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从分子水平研究了树莓属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树莓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及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5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扩增谱带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产生143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1条,多态性检测率为56.6%,表明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pc软件处理RAPD数据,41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9个亚类,主坐标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10个亚类。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枇杷属植物及其近缘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20份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属植物(石楠和石斑木)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30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4条引物对2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32条谱带,全部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100%),表明枇杷属植物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33~0.77,并根据相似性系数,利用UPGMA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性系数为0.485时,20份枇杷属植物及其近缘属可分为3大类:所有的枇杷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第1类,而石楠和石斑木分别构成其余2类,这与传统的分类方法一致;但18份枇杷属种质可分为5个亚类,这与枇杷属植物的传统分类法有所不同。初步推论,开花时间和老叶叶背的茸毛可能不是判断枇杷属植物亲缘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且枇杷属植物的进化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九种李属植物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阮颖  周朴华  刘春林 《园艺学报》2002,29(3):218-223
 以李属植物9 个种的20 个材料为研究对象, 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在建立适合李属植物的PCR2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 从45 个随机引物(10 mer) 中筛选出24 个, 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 共获得24 张DNA 指纹图谱, 326 条DNA 谱带, 其中有311 条为多态带。建立了基于RAPD 的李属植物亲缘关系树形图, 树形图的聚类结果与经典的李属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基本一致。另外, 根据聚类结果, 作者认为: 1) 乌苏里李是中国李的一个变种而非一独立的种; 2) 杏李是一李杏杂种且与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 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 ) 是由樱桃李(P. cerasifera Ehrh. ) 和黑刺李(P. spinosa L. ) 自然杂交形成的后代。  相似文献   

8.
美人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美人蕉属4个种和5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从1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 扩增出223条DNA带, 其中140条为多态带, 占62.78%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8.26条。3个种和7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 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RAPD扩增结果建立美人蕉UPGMA聚类图, 在0.11处将56份种质划分为4类。分子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4个种分属4个类群, 52个品种分为大花美人蕉和兰花美人蕉。对美人蕉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山楂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山楂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20个不同品种的山楂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所选山楂品种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16条谱带,177条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81.9%,其中包含27条特异性谱带,揭示了山楂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利用NTSYS软件和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71~0.87,实生楂与其他山楂品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对黄桃新品种‘黄金冠’及其它6个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对桃品系进行了RAPD扩增,共扩增出84条谱带,其中38条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5.2%。利用NTSYS软件和UPG-MA聚类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78~0.86,黄桃19和其它桃品系亲缘关系最远,‘黄金冠’和锦黄2号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与枣核性状相关联的RAPD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 340个随机引物,对枣有核池和无核池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 3 348条 DNA带,选出 11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用这11个引物进行个体验证,发现只有引物 S154在金丝小枣的 16个类型中(占供试有核类型 88.21%)扩增出一条820 bp的特异带,而无核小枣的6个类型中(占供试无核类型85.71%)无此特异带。综合分析初步认为,S154820是与枣有核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该标记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核桃早实性状相关联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RAPD技术进行核桃早实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用18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600条DNA带,选出5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用这5个引物进行单株确认,发现只有引物OPG15在早实类群的8个个体中扩增出一条710bp的特异带,而晚实类群的8个个体中无此特异带。初步分析认为,OPG15710可能是与核桃早实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该标记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3.
TAO Xia 《园艺学报》2006,22(11):2156-2158
AIM:To assess the genomic polymorphism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PCR (RAPD-PCR). METHODS:The DNA of WKY rats and SHR was amplified with RAPD-PCR using 100 single primers. The PCR products were resolved with electrophoresis on agarose gel and stained with ethidium bromide. RESULTS:Thirteen of the 100 single primers resulted in genomic polymorphism. In the RAPD method, genetic alterations appeared as either loss or gain of a band, shift of a band, or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intensities of a band of SHR DNA relative to WKY rat tissue DNA. The other primers produced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not different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SHR present genomic polymorphism. RAPD-PCR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detect genomic polymorphism in SHR.   相似文献   

14.
ISSR分子标记分析杏鲍菇菌株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应用ISSR技术分析了杏鲍菇生产性菌株的DNA序列多态性,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ISSR引物对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这些杏鲍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采用平均分类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3处可将这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5.
甜樱桃SSR标记的选择性扩增微卫星( SAM) 法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甜樱桃‘红灯’为试材, 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 SAM) 法分离、克隆了100个SSR序列, 其中81个非重复, 可用。加上搜索数据库所获得的1个SSR序列, 一共82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仅从69个序列的77个基因座设计出特异引物。合成38对特异引物, 对其中的36个基因座进行检测。其中19对引物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 另外8对引物扩增出非预期片段。最后, 以27个甜樱桃种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从27对可扩增出带的引物中, 筛选出多态性引物24对, 获得了24个甜樱桃基因座特异性SSR标记。  相似文献   

16.
香榧品种遗传变异与品种鉴定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正  陈力耕  童品璋 《园艺学报》2008,35(8):1125-1130
利用ISSR方法对香榧本地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04个DNA片段,其中88个片段为多态性扩增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84.6%。根据ISSR引物的扩增图谱,确定部分供试品种的特异条带。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析,利用UPGMA法构建了分子树状图。聚类结果把供试的香榧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分为两大组,第一组包括大圆榧、米榧、旋纹榧、獠牙榧、芝麻榧、落霜榧、象牙榧,第二组包括小圆榧、茄榧和细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羊蹄甲属3种园艺树种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罗瑜萍  龚维  邱英雄 《园艺学报》2006,33(2):433-436
 利用ISSR-PCR方法对香港羊蹄甲属(Bauhinia) 中最常见3种园艺树种: 红花羊蹄甲(B. purpurea) 、宫粉羊蹄甲(B. variegate) 和洋紫荆(B. blakeana) 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从74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 共扩增出80条DNA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8.88条, 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5条, 占总条带数的68.8%。其中, 有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并分别能准确地鉴定羊蹄甲属3个园艺树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ISSR - PCR的DNA电泳谱带在检测香港羊蹄甲(B. blakeana) 品种的真实性方面非常有用。同时, 通过对3个种扩增条带的叠加性进行分析, 证实了洋紫荆杂交起源的父母本为红花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