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环境DNA(eD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皮肤、黏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作者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环境DNA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周进 《河北渔业》2003,(6):3-5,24
依据近 2 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转移、病害防治以及生物修复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相关科研及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DNA序列分析是一种广泛用于分析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了解生物类群之间仔在的种属关系并研究生物类群的系统关系。相对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DNA序列分析可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DNA序列分析在黏孢子虫系统学研究和病原检测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对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物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系统,通过反复循环反应,使模版DNA得以扩增,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它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简单、快速等特点,可应用于医学、生物及水产养殖病毒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水产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水产生物基因组研究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的应用。以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为分界点,首先回顾了早期水产养殖生物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及为开展全基因组测序所做的相关基础研究,然后重点介绍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水产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和经济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水产生物基因组研究发展趋势。水产生物经济性状遗传机制高度复杂,从全基因组角度阐明其遗传机制仍有很多难题,但基因决定性状是生物学法则之一,探索这一过程的奥秘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种生物基础性研究的深入,对各种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特性不断了解与掌握,现在已把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相关学科和应用领域,解决了我们以前一些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例如,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鱼类种群、种属的分类鉴别,鱼的种群大小的确定,鱼类个体识别,新鱼种的培育,鱼类种属的进化关系等等。让我们对鱼类的进化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新鱼种的培育,为我们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水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效、灵敏,应用领域更广;该技术的灵敏性使其非常适合于检测濒危物种、低密度物种入侵、瞬时和隐秘物种的存在,特别是当检测低密度物种的采样工作难以控制时,其敏感性、简便性和降低危害性的优势愈加显现出来。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入侵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环境DNA定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与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环境DNA技术与环境RNA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革新以及新一代测序手段、大数据及机器智能技术多技术结合助力该领域研究的前景,以期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生态学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存亡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立足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现状,针对我国渔业生物过度开发和保护不足等难题,提出了通过开展渔业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来推动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学科发展的思路,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在渔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物种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监测、外来物种评价、水产品市场监管、渔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展望了DNA条形码可以成为渔业生物区系研究、水域生态研究、电子分类技术以及宏DNA条形码新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呼吁扎实推进我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一种用短的标准DNA片段快速、准确地识别与鉴定物种的技术。近年来,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DNA条形码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标准基因片段,着重阐述了其在生物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展望了其发展状况、应用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和在畜牧养殖业中的重要意义;综述了DNA指纹、小卫星变异重复序列、线粒体DNA、微卫星等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和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DNA分子标记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AFLP技术筛选锯缘青蟹性别差异DNA片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盐和酚氯仿异戊醇 (PCI)结合法提取DNA ,利用AFLP技术 ,应用 5 2个引物组合 ,检测了锯缘青蟹 (Scyllaser rata)雌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筛选与锯缘青蟹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实验中共扩增出 4 312条带 ,筛选出候选差异DNA片段 74 8条。这些差异DNA片段的获得 ,为研究锯缘青蟹性别的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依靠形态鉴定的指环虫种类的正确性,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系统发育。2009-2014年在额尔齐斯河采集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鳃部的指环虫,依靠形态鉴定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和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18S rDNA序列与Gen Bank中1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坏鳃指环虫同源性为99.36%(457/460),碱基转换率为0.65%(3/460);伸展指环虫同源性为100%(472/472)。用MEGA4.1软件分析和计算3科8属19种单殖吸虫18S r DNA序列的遗传距离。3个科单殖吸虫种类的种间遗传距离0.006~0.238,指环虫科的遗传距离0.007~0.047,指环虫科与锚首虫科的遗传距离0.097~0.182,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的遗传距离0.164~0.235。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坏鳃指环虫和中间指环虫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伸展指环虫聚为一支,最终指环虫科的所有虫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同时也为额尔齐斯河人工养殖银鲫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家鸡囊胚细胞微量DNA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微量的家鸡囊胚细胞DNA应用于种蛋孵化前的PCR性别鉴定,本实验应用Chelex-100法、常规试剂提取法、DNA试剂盒提取法进行微量囊胚细胞的DNA提取,并应用W染色体性别鉴定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提取适合于PCR的模板,其中以Chelex-100法提取的效果最好,最小细胞数为10个,其次为常规试剂提取法和DNA试剂盒提取法,最小细胞数分别为50个和1200个。本研究对微量家鸡囊胚细胞DNA提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改进,为家鸡种蛋孵化前性别鉴定技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植物疾病,就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核酸杂交、PCR、DNA指纹和16SrRNA检测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原体检测中已有大量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Scallops (family Pectinidae) comprise species of high commercial value, supporting both commercial fisheries and mariculture activities. Accurate and reliable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species level identification are of outstanding utility for taxonomic and food authentication surveys.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has been used to design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bivalve species. However, the low interspecific variability at the 3′ end of this gene has limited its utility and only few scallop species have been assess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high variable 5′ end of the 16S gene to develop a novel decaplex PCR assay that enabled a fast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eight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callop species in a single PCR reaction. A total of 285 individuals including fresh and manufactured samples from eight different processed presentations from 11 different scallop species were collected representing diverse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Our assay accurately identified all the analysed samples at the species level. Furthermore, to enhance the utility of our assay, the PCR product amplified by the family specific primer set that was utilized as positive control was also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non‐target) scallop species by DNA sequencing analysis. In its present form, our multiplex PCR method can be of great utili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udies involving scallop species and for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that regulate seafood authentication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18.
The 16S-23S intergenic spacers (ITS) of ribosomal DNA from ten independent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iniae and one reference strain ATCC29178 were sequenced, aligned and used to design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imer set for rapid and specific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 iniae. This primer set amplified a 377-bp DNA fragment specifically from S. iniae, but not from other common bacterial pathogens of fish or from non-fish pathogens. The PCR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to allow detection of the organism from agar, broth culture or infected fish tissu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CR assay was established by the detection of DNA as low as 0.02 ng or as few as 10 CFU bacterial cell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fic PCR assay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fish infection with S. iniae.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代表性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对常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对比,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