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nnoratus)。属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因其体形似笋壳,在广东地方通常称为泰国笋壳鱼。  相似文献   

2.
光倒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同属鲤形目、鲤科、倒刺鲃属,均属江河野生鱼类。前两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后分布于长江水系。近年来,由于传统养殖鱼类价格连年下降,养殖效益降低,而光倒刺囟巴等野生鱼类由于资源量减少、养殖少而价格较高,通常60~80元/kg。  相似文献   

3.
渔业信息     
《海洋与渔业》2008,(7):2-5
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破冰;甲鱼投苗旺季苗种价格有稳有下行;我国首次试养越南巴沙鱼;台湾开发深海樱虾资源;豆粕价格狂涨“黄豆变金豆”;美国FDA来粤考查水产企业;广东桂花鱼养殖热情低落;广东渔政齐心协力“防大汛、抗大洪”  相似文献   

4.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巴亚科倒刺鲃属。俗名黄坚鱼、黄娟鱼、坑娟鱼,是西江水系的主要名优经济鱼类,体厚肉肥,味道鲜嫩,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其肉鲜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其胆液也可入药,主治小儿惊风和火眼热症。由于光倒刺鲃养殖的发展以及江河光倒刺鲃资源的日益枯竭,养殖苗种越来越依赖于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5.
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又称条纹虾虎鱼,属鳢科鱼类。因其色香味美,在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珍馐佳肴,并以每千克10美元的高价出售。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地通常在河流及池塘中进行笋壳鱼的网箱养殖。产品的供不应求,刺激了笋壳鱼养殖新技术的发展。由于养殖所需的鱼苗通常来自于野外,因此鱼种来源很受限制。但是,对于这样一种高价值的经济鱼类,它的生物学和养殖方面的研究都非常有限和零散。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光倒刺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木金 《内陆水产》2004,29(1):26-26
光倒刺鱼巴属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俗称河鱼坚、鱼坚中等。体型近长筒型,尾部侧扁,头宽,吻钝,腹部乳白,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口亚下位,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光倒刺鱼巴属江河鱼类,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杂食性,在自然环境中以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的种子和碎片、鲜嫩青菜及屠宰场下脚料、丝状藻等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饲料,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池塘养殖光倒剌鱼巴技术要点如下。1清塘消毒投放鱼种前,用…  相似文献   

7.
笋壳鱼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又称条纹虾虎鱼,属鳢科鱼类,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通常在河流及池塘中进行笋壳鱼的网箱养殖。由于养殖所需的鱼苗通常来自于野外,因此鱼种来源很受限制。根据近年国外的研究资料,对笋壳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缺帘鱼(Bryeone cphalus)属脂鲤目、脂鲤科、缺帘鱼属,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中上游,是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南美洲国家的重要经济鱼类。该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易饲养,在原产地被广泛养殖,是极为重要的食用鱼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越南鱼     
名称 学名Tilapia mossaambica Peters,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是解放后从越南引进的鱼种,故名越南鱼,也称非州鲫鱼,非州鱼(广西),南洋鲫鱼、吴郭鱼(台湾),金山鲫鱼(香港)。莫谢鱼(印尼),帝士鱼(新加坡),莫贴鱼(泰国),罗非鱼(越南)。  相似文献   

10.
鲥鱼(Macrura reevesii),属鲱形目,鲱科,鲥属。地方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  相似文献   

11.
长江铜鱼养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平 《科学养鱼》2004,(2):14-14
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绚亚科,铜鱼属。地方名:金鳅、水密子、尖头棒、麻花鱼、铜线、芝麻鱼、长江铜鱼。铜鱼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大众喜爱的上等鱼,地方风味菜肴有豆瓣鱼、红烧鱼等。江苏靖江一带宾馆饭店也将其作为高档鱼用于筵席,俗称黄道士,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铜鱼自然资源总体  相似文献   

12.
光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在分类上属鲤科鱼 巴亚科鱼类,地方名称坚鱼、黄坚、坑坚,是我区漓江和桂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受拦河筑堤、水质污染及电、毒、炸等酷渔滥捕的影响,我区江河捕捞量急剧下降。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我们承担了桂林市科委下达的“光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科研项目。本文就该项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摸索、探讨光倒刺鱼 巴养殖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用于饲养光倒刺鲃的三口鱼塘均为正方形,除雁山区3#塘用水泥片石护堤外,其余2口鱼塘均为土埂塘。塘底淤泥10~15cm,池塘用水为机提灌水,平均水深1.9~2.1m,水质pH6.7,透明度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3.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尾重0.3kg达到商品规格。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常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合水温25~30℃,适合pH值  相似文献   

14.
长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福建闽江亦产,目前亦属少见。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15.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原产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等国,是这些国家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到日、韩、新、马、台和港澳等地区的主要淡水鱼产品。该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为淡水鱼之冠。  相似文献   

16.
顾李生  马少玉 《水产养殖》2012,33(11):49-49
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也叫云斑尖塘鳢,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与塘鳢科的其他品种相比,笋壳鱼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2011年6月份,单位引入笋壳鱼于大棚内养殖,经过数月的养殖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光倒剌鱼巴 [Spinibarbushollandi(Oshima) ]属鲤科鱼巴亚科的种类 ,俗名坑坚、黄坚、黄娟、光眼鱼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闽江、钱塘江、元江、海南岛及台湾省 ,经济价值较高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我们于 1998年和1999年两年用木板箱和网箱对其进行了成鱼养殖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箱体结构及规格1号箱和 3号箱为聚乙烯结构 ,规格为5m× 4m× 2m ,网目大小为 2 5cm ;2号箱为木板结构 ,规格为 6m× 4m× 2m ,以宽为 10cm左右、厚约 2cm的松木板钉制而成 ,箱板间距1 5cm…  相似文献   

18.
长丝鲈学名:osphronemas goramyJ,属丝足鱼科(Osphronemidae)长丝鲈鱼属(Osphronemas)。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后来被广泛引进到东南亚一带,俗称固拉密、淡水巨鲷,当地华人也称其为舢舨鱼或三板鱼,又叫巨型丝足鱼,在越南俗称“财神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我国引进长丝鲈已有8年时间,长丝鲈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性。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长丝鲈作为观赏鱼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9.
<正>巴沙鱼(Pangasius hypophthalmus),英文名"Basa",属无齿巨鲇属鱼类,原产于越南湄公河流域,是越南水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巴沙鱼具备食性广、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等优点,成为淡水养殖新兴重要品种之一。巴沙鱼属热带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0~32℃,最适为24~30℃,水温达16℃停止摄食,10℃以下则会冻伤甚至死  相似文献   

20.
光倒刺鲃鱼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地方名:黄绢鱼、坑绢鱼、光眼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囟巴属。广泛分布于西江水系各江河,是广西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体厚肉肥,味道鲜美,胆可人药,主治小儿惊风及火眼热症,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南宁、龙州、桂林等地有不少养殖户进行网箱饲养,效益可观,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其鱼种依靠天然采捕,导致江河的鱼种数量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