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品种选择大球盖菇st0128品种适宜在新疆栽培2栽培区域和季节安排2.1区域安排选择海拔800-2500m林地栽培较好。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灌水排水良好。林木高度约20m,天然郁蔽,遮阴度60%以上。大球盖菇温型较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4℃~40℃,最适宜温度为24℃~28℃;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4℃~30℃,最适温度为15℃~25℃。2.2季节安排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新疆气候特点,一  相似文献   

2.
用稻草栽培巴氏菇(Agaricusblazei Murrill)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稻草栽培巴氏菇的技术。通过组织分离法培养种菌 ;用大麦粒制作栽培菌种 ;用稻草、米糠、鸡粪和其它配料做栽培料 ,堆积发酵。堆高 1.50 m,宽 2 m,长度不限 ,每 2 d翻堆 1次 ,共翻 4~ 5次 ;栽培料装入栽培床的厚度为 2 0 cm,其含水率为 6 0 %~ 6 5% ;料温 2 5℃播种 ,用量 3~ 5瓶 / m2 ;8~ 10 d后覆上消毒的稻田土 3~ 4 cm;4周后出菇 ;栽培料的 p H值 6 .5~7.0 ;出菇相对湿度为 90 %~ 95% ;采菇时洗净菇柄基部的泥土 ,纵切后以 6 0℃烘干 ;产量为 1kg/m2 。栽培料发酵与栽培时保温、保湿与适当通风的条件 ,是栽培巴氏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产油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农艺综合方案:密度62463~63710株/hm2;N肥(纯N)321.79~359.04kg/hm2;P肥(P2O5)319.94~345.32kg/hm2;K肥(K2O)293.64~333.30kg/hm2。  相似文献   

4.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6,(11)
正大球盖菇又名酒红菇,因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现在主要栽培方式有陆地、林地、温室等,在庄河地区以温室栽培占主导。大球盖菇温室栽培有两大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产量较高,在市场价格较高时上市获得较高效益。二是有效改良温室土壤,培肥地力,利于下茬各种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发育。1栽培时间大连和丹东地区一般温室栽培大球盖菇选择在8月末到12月末进行撒料播种。5~6月最好不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在云南省保山市进行了小麦栽培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顺序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密度>氮肥施用期>钾肥施用量。磷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在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磷肥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在山区通过增施磷肥来增加产量是一项高产、低耗的措施,但同时还必须配合增施尿素和适当增加密度,以发挥其更大的增产作用。优化措施方案筛选结果表明,要获得高产,其氮肥施用期以分蘖肥50%+拔节肥50%和分蘖肥50%+种肥50%的施肥方式为最好。产量250~270 kg/667 m2的组合优化方案为:密度14.54万~15.84万株/667 m2,施尿素37.31~39.91 kg/667 m2、普钙43.27~49.77 kg/667 m2、硫酸钾9.93~12.10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分蘖肥50%+拔节肥50%。产量在230~250 kg/667 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12.15万~13.05万株/667 m2,施尿素37.81~39.62 kg/667 m2、普钙41.36~45.87 kg/667 m2、硫酸钾8.27~9.77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产量210~230 kg/667 m2的措施优化组合为:密度11.39万~12.16万株/667 m2,施尿素35.87~37.41 kg/667 m2、普钙36.32~40.15 kg/667 m2、硫酸钾8.74~10.02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或种肥30%+分蘖肥20%+拔节肥50%。  相似文献   

7.
<正>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来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其生产过程为:建造菇棚一配制培养料一培养料建堆发酵一装袋播种一发菌管理一菌袋覆土一出菇管理一适期采收。1.建造菇棚。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甜玉米秸秆为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示范表明:甜玉米秸秆栽培蘑菇,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转化率最高,产量多5~10kg/m2,效益多15~20元/m2,采菇期长25d。  相似文献   

9.
薛勇 《吉林农业》2004,(5):39-39
1、施蘑菇汤 将蘑菇在采收、加工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kg料加水1~1.5kg,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成10~15kg,喷蘑菇菌床30~40m2。在出菇高峰时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2、施粪土肥将猪粪、牛粪晒干后粉碎,用石灰溶液预浸堆制15天,再加入粪肥数量5%的肥泥和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补给量1 00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最大。土壤水分为20%时,产量最大且子实体生长健康,土壤水分为30 %,产量降低且菌丝幼菇易死亡。5~10℃菌丝生长迟缓,原基易形成,20~25℃菌丝生长快且健壮,不易或无原基形成。湿度50%~70%时,原基稀疏,幼菇分化及成菇量少,湿度80%~90%时,原基密,幼菇分化和出菇量大,羊肚菌总产量最高。遮光率为50%时,产量仅为78 kg/667 m2,遮光率为90%时,产量为278 kg/667 m2。综合而言,栽培种用量以200~250 kg/667 m2为宜,营养配方以M2为佳,最佳补给时间和营养用量分别为15 d、1 000 kg/667 m2,最佳水分为20%。菌丝最适温度20~22℃,原基最适温度10~15℃,出菇最适温度10~20℃。最佳空气湿度80%~90%,最佳遮光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选用本地自然海区羊栖菜苗种,采用软筏式进行羊栖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羊栖菜生长与海区水温有很大关系,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最快是在5月,4月次之,12月最慢。从2005年9月28日起,历时7个月的养殖,至2006年5月初羊栖菜开始上市,至6月底全部收成,2×10^4 m^2养殖面积共收获羊栖菜(干菜)1.366×10^4 kg,产值20.763 2×10^4元,纯收入9.663 2×10^4元,创效益每667 m^23 221.06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株来源于新疆吐鲁番市葡萄病叶上真菌的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性状,测量初生分生孢子和次生分生孢子的大小,基于ITS、LSU基因片段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该纯化菌株活化培养至不同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培养,混合正交试验,分析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菌株Pt4-1菌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菌株Pt4-1在PDA、SDA培养基上较CMA培养基生长更快,菌株在 SDA培养基、半光照、pH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生长速率为2.29 cm/d;菌株Pt4-1在CMA培养基、半光照、pH 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小,平均生长速率为0.55 cm/d。【结论】菌株Pt4-1为蓝色刺孢霉Quambalaria cyanescens;菌株Pt4-1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不同,在PDA、S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分泌紫色色素,在CMA培养基上生长但不分泌色素;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色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 vulgaris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天然分布区内臭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内蒙古不同天然分布区内,臭柏可在年平均气温为一5.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4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6℃以下.年平均降水量18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各地区新梢平均年生长量为7.7~14.6cm;②根据关联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对臭柏生长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大小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10℃积温、年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蒸发量、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气温。因此,在干旱区造林生产实践及臭柏引种推广过程中,在关注年降水量的同时,热量因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10℃积温对臭柏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接草的方法 ,研究了鳢肠 (EcliptaprostrataL .)和马唐 (DigitaiaSan guinalisL .Scop .)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 :在数量上 ,当鳢肠、马唐的接草密度分别为 4 0株·m- 2 和 30 0 0茎蘖·m- 2 ,草龄为 64d ,马唐的密度达 2 0 0 0株·m- 2 时 ,鳢肠灭绝 ;而当鳢肠、马唐的接草密度分别为 1 40 0株·m- 2 、 8 4株·m- 2 、草龄为 5 4d ,鳢肠的密度达 1 2 0 0株·m- 2时 ,马唐灭绝。从单位面积生物量上看 :当鳢肠、马唐接草密度、草龄及马唐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 1 0株·m- 2 、 2 1 0 0株·m- 2 、 72d和 70 95 7g·m- 2 时 ,鳢肠灭绝 ;而当它们的接草密度、草龄及鳢肠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 1 40 0株·m- 2 、 1 0株·m- 2 、 72d和 1 2 65 3g·m- 2 时 ,马唐灭绝。并组建了马唐、鳢肠单位面积生物量、数量、单株生物量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是该省早熟玉米的重要产区,为确保玉米播种质量需要了解该区4—5月地温的变化进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研究选取拜泉县、富锦市、讷河市和绥棱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以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4—5月)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时间推进而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0日地温波动幅度最大,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7℃、8℃、9℃、10℃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3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20日,适宜播期为4月27日至5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以改善褐口蘑菌丝体生长。[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自制PDA培养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最佳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维生素B1、赤霉素、三十烷醇、肌醇、吲哚乙酸、维生素C对褐口蘑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肌醇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菌丝生长致密,其最适添加的浓度为1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褐口蘑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树林  潘存德  阮晓  王强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0):1834-1839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检验“自毒作用对天山云杉天然更新障碍温度效应假设”,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天山云杉林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山云杉生长季(5~8月)天然林地表层(1 ~5 cm)土壤昼(光同期)夜(暗同期)平均温度(12℃,4℃)为基准,采用智能环境模拟温度变化对天山云杉凋落物3,4-二羟基苯乙酮(DHAP)自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温度≥(14℃,6℃),DHAP处理液浓度≥7.5mM时,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天山云杉种子萌发,并对幼苗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温度升高会增强DHAP的活性,降低其产生自毒效应的临界浓度,使天山云杉天然更新更易受到自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10号,于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登记推广。杂交种母本为胞质雄性不育系"02102A",父本为恢复系"R5"。龙葵杂10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6d左右,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约为2 245℃。株高为168.1cm,茎粗为2.8cm,叶片数为29片,花盘直径为23.5cm,子实含油率为40.69%。在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子实、油平均产量为3 305.7kg·hm~(-2)和1 344.2kg·hm~(-2),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6.3%和18.2%。龙葵杂10号的适宜种植区为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或其它省份相应地区。另外,还提出了龙葵杂10号的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提高体弱学生体质的试验结果。说明体弱学生采用中等运动量进行长期地、有计划地锻炼,无论从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来看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四学期的试验,3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从166厘米提高到171.26厘米(p<0.01),体重从54.5公斤提高到58.83公斤(p<0.05);胸围从77.63厘米提高到85.2厘米(p<0.01);肺活量从3374.66毫升提高到4013毫升(p<0.01);安静时脉搏从77.63次/分降低到67.6次/分(p<0.01);引体向上从5.16次提高到15.4次(p<0.01):弹跳从40.46厘米提高到56.83厘米(p<0.01):立定跳远从196.73厘米提高到230.66厘米(p<0.01);100米快跑从16.46秒提高到13.75秒(p<0.01);1500米跑从6分零3秒提高到5分42秒(p<0.01);灵活性从11秒68提高到10秒3(p<0.01);达标人数从0提高到93%。本文对中等运动量的锻炼方法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