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2008,(2):34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相似文献   

2.
春节的习俗     
《河北农业》2009,(1):35-3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年的由来     
现在民间习惯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关于年的由来,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2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层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  相似文献   

4.
儿时的年     
<正>小时候,再没有比过年更值得期待的了,也再没有比孩子们更期待过年的了。我的生日是腊月底,所以我小时候要比其他孩子更加盼望着过年。一进腊月,便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那时的春节仿佛一个距离不断拉长的目的地,离得越近,越觉得遥远,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在我小时候,腊月初八是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的,不知道是不是贫穷简化了过年的程序。不过,腊八到了,过年也就不  相似文献   

5.
春节就要到了,人们忙吃、忙喝、忙玩、忙团聚,可这欢乐的气氛后面,常潜在着疾病发生的可能,值得大家注意。过年、过节时亲友相聚本是一件高兴事儿,可人们在过节时过度欢聚和暴饮暴食往往容易打破常规的生活节奏,这就会由此引发一些“节日病”。  相似文献   

6.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不太一样,但过年的活动却是大同小异的。就北方而言,气候比较冷,以往各地都有不同的猫冬习俗,不过每当时序进入腊月,广大农村便活跃起来,家家户户就开始忙过年了。  相似文献   

7.
春节的脚步又近了,孩子过年添岁,老人更应该在春节善待自己.如何让老年人在适度的娱乐中过一个和和美美、平平安安的健康年呢? 忙年悠着点老人心中都留有年节的旧痕旧俗,往往为孩子穿戴、饮食采购、清扫房间、来往接待弄得筋疲力尽,年还没过,往往就病倒了.因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进,老人过年也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别样年味     
辛丑年春节,因新冠疫情再度来袭,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注定不能回北大荒过年了,同一个“北”字千里难圆。想起庚子年那别样的年味儿,个中滋味儿还依旧萦绕在心头……去年腊月二十八,我们一家三口相约回山东老家过年。不曾想刚到家,武汉封城,紧接着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疫情异常严峻。大年初一,爱人和女儿第一时间开启网上工作模式,手机、笔记本成了他们抗疫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9.
过大年     
<正>在北方,到了腊月,特别是进入腊月二十三这天,几乎每天都是有讲究的。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全家开始为过大年做准备。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全家总动员,进行年底大扫除。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墙面屋顶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扫,除去陈年的污垢,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更是异常的忙碌和热闹,因为过年期间,家里是不做馒头的,整个正月里的主食馒头都是要  相似文献   

10.
“忙年”是农家过年时的民间习俗.一入腊月门,农民就忙着请财神、购鱼肉,办年货,满乡满村的年味儿。然而,这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今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腊月十二日,已是天寒地冻的时令。在山东平度市乡村,一辆辆机动车满载着化肥穿梭乡里,这是有眼光的生意人在为农民逞“土地年货”。在张戈庄镇大玉湾村,两车化肥一进村就被一“抢”而光。农民刘玉发一下子买了20袋化肥。他说,去年他的8亩辣椒亩产200多公斤,这一项就收入了近4万元。今年一到年关,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备足明春的肥料,争取再发农财。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科技》2007,(2):55-57
寒冷的冬天挡不到人们期待春节的热情,从进入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重了。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相似文献   

12.
别样的年味     
正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别有一番味道。腊月27,我分别给哥哥弟弟打电话,商量去父母那里过年的事。哥哥因今年刚搬进新房,不能空人,今年就不回农场了。弟弟家儿子正月初八结婚,忙于婚礼的事,也没有时间跟父母一起过年。于是,我跟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们兄弟三人今年都不回去过年了,不要准备那么多菜,也不用像每年一样忙忙碌碌的。考虑到父母的春节礼还没送,所以,除夕我还  相似文献   

13.
<正>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地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蒸饽饽、蒸年糕、做豆腐、包豆包、割肉、杀鸡、买鱼等等。准备这些食品都是有  相似文献   

14.
乡村腊月     
正转眼,腊月又到了。儿时生活在乡村,最盼的就是腊月了,因为腊月父母就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了,领我们去城里买过年好吃的东西,买家里要张贴的年画,买过年燃放的鞭炮……而我们呢,也放寒假了,可以尽情地玩耍,一天天企盼着过年的到来,乡村的腊月处处弥漫着年味……进入腊月后,父亲开始清理猪、牛、羊圈了,再将家里的简易厕所清理干净,将肥料全部运送到冬眠的田野,开始为土地准备"年货"了,企盼来年有一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15.
前年春节,我们陪爷爷奶奶过年。年初二中午,爸妈叔伯姑姑都在厨房忙饭菜,小辈们在客厅看电视,只见奶奶一个人偷偷溜出屋去,走到门前停着的四五辆车前,喜滋滋地摸摸这辆、又摸摸那辆。“您干嘛呢?”我钻到她身后问。“哎呀,你这丫头,吓我一大跳。我这不看到你们这些儿孙都开着小车回来开心嘛,真没想到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16.
<正>在那餐桌荒凉的年月,杀年猪给了人们拮据的肠胃许多真实的慰藉。那一片淳厚的肉香,穿透岁月,在记忆中长久地潜伏着,印证着那一段艰难的日子,也见证着时代发展的巨变。在通辽农村地区,每到农历春节之前,都有"杀年猪"的习俗。一踏进腊月门,冰天雪地的时节,家家户户磨刀霍霍,就开始杀年猪了。可以说,乡下过年,是一定要杀猪的。只有杀了猪的年,才像过年。随着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付伟 《中国农垦》2019,(3):48-49
在中国很多地方,过年讲求一个“闹”字。从爆表的欢笑,到噼啪的爆竹,那一刻,一切的矜持都可以放下,在辞旧迎新中尽情释放对幸福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广东农垦,刚刚过去的己亥新春同样“闹”得有声有色。无论是特色产品,还是旅游项目,都在春节这场营销大战中拿出了绝招、打出了声势、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皓元 《农家致富》2004,(12):14-14
河南省台前县关坝乡郑三里村农民孙发中进城赶腊月集,将自家喂养的两只“土”公鸡以每公斤10元卖掉后.又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买回4只肉鸡过年:如今,像孙发中这样进行“城乡交换”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19.
春节侃吃     
大寒一过,立春在即,年关迫近。 春节,俗称过年,乃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又到“新桃换旧符”之时,可是吃的主旋律仍是涛声依旧。 吃!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过年,首要之义就是吃——除夕合家欢聚吃团年饭,大年初一抢元宝吃汤圆,初二祈长寿吃面条,初三始出门走亲串友吃转转饭——天天都有吃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乡村的年味     
一到腊月,年味就在乡村弥漫开来。和城市里过年时的冷清相比,乡下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过年,是乡下人一年来难得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买回的一担担年货中,在一盏盏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