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阳能热泵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太阳能与热泵的节能优势,对缓解当前的能耗问题意义重大。近年来,太阳能热泵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室内采暖系统中。本文利用太阳能和热泵技术的结合设计了一种小型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针对银川地区气候条件,对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蒸发端水温对系统吸热量、制热量、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缩机co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型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是可行的,末端温度可以满足采暖需求,系统节能和能量高效利用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工程领域,对空气进行除湿(降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应用在我国南方夏季温室的除湿降温、农产品的低温干燥、农产品生产及储藏间的温湿度调节等方面。因此,应用氯化钙溶液作为空气除湿(降温)系统中除湿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并可通过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再生。实验研究表明,浓度为30%~34%的氯化钙溶液在温度为50~75℃的热源条件下可实现再生,影响再生的效果的主控因子是再生温度、蒸发面积和再生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了一种小型麦冬太阳能灌溉系统,包括水源系统、电源系统、加压系统、控制系统、管路系统和灌水系统等。通过巧妙地结合便利的自来水供水管网设施,合理设计水源收集装置,利用当地太阳能光照资源,有效满足了小面积麦冬的灌溉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建设部和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组织举办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研讨会”1 2月 1 8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 2 0 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和省内外众多房屋开发商参加了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 :太阳能热水器作为节能、高效、安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愈来愈被世人所接受。2 0 0 1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已达 60 0多万平方米。然而现有的产品绝大部分因水箱、支架、管道等暴露在房屋顶部 ,采用自然落差取热水 ,且型号造型参差不齐 ,又无行业规范 ,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效果 ,很不利于城市的景点亮化。故此 ,太阳能热水器更…  相似文献   

5.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普适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大多用于大功率交流发电.为此,设计了一种为单片机系统直流供电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由太阳能发电模块、风力发电模块、控制模块和储能模块组成.通过在普适农业系统中的实验表明,该系统工作可靠,价格适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产现代智能塑料温室中国农机院根据国际温室工程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气候和使用条件,研制成功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新型智能温室。温室由大棚本体、通风降温系统、太阳能贮存系统、燃油热风加热系统。灌溉(喷、滴、渗灌)系统、计算机环境参数测控系统、微型土肥水化验室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系统的雾滴沉积效果与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喷雾试验。用示踪剂含量为60%的胭脂红与水混合成5 g/L浓度的溶液代替农药,保持相对飞行高度为1 m 不变,改变飞机的飞行速度进行喷雾试验;采样点设置在离地面(0.8±0.01)m 高度处,通过76mm×33mm(长×宽)采样纸卡进行采样,各采样纸卡之间间距为5m,采用显微拍摄系统进行图片采集,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保持相对飞行高度为1m 时,综合考虑雾滴沉积特性和喷洒效率情况下,应该选择3m/s 作为喷洒农药的参考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电气化》2003,(2):43-43
目前 ,利用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方法主要有 :“太阳能热电站”,这种发电方式是先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 ,然后把热能转换成电能 ;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在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中 ,最为奇特的要数太阳能气流发电了。太阳能气流电站的中央 ,竖立着一个大“烟囱”,是用波纹薄钢板卷制而成 ,直径10 m,高 2 0 0 m,重约 2 0万 t。在“烟囱”周围是巨大的环形曲面半透明塑料大棚。大棚的中心部分高 8m,边缘高 2 m,直径 80 m。这个庞然大物是在金属骨架上安装塑料板制成的。在“烟囱”底部安装有气轮发电机。这个太阳…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预制式太阳能集热板采暖系统,对该采暖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和性能试验测试。采暖系统主要由预制式太阳能集热板、风机、输气管道、蓄热器、散流器、控制箱等。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集热效率受环境温度、风速、系统进出口温度、太阳辐射量影响。当太阳辐射量变化幅度不大时,系统的集热效率受进出口温度的影响较大。室内温度最高可达到28℃,系统集热效率在18%左右。太阳能采暖系统可以有效地为房屋供热,多余的热量利用蓄热装置储存起来,供给夜间使用,从而实现24小时供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狭窄河道、滩涂及景区内的湖泊及池塘等小型水域水面垃圾清理问题,设计一种太阳能水面垃圾自动清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对太阳能供电模块、动力驱动模块、WiFi远程控制模块、垃圾收集存储模块、中央处理模块进行设计,并将各模块完成系统总体调试后进行校园湖面的垃圾清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通过WiFi进行远程操控,清理垃圾方便高效,同时系统具有自检测和故障排查功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
贺延蒙  马保慧 《农业工程》2022,12(10):30-36
智能温室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作物的优质优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设计了一套日光温室多样化环境智能调控系统。该系统将一年中温室调控按照最优节能分为6个阶段,应用现代检测技术实现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温室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土壤湿度、CO2浓度、光照度参数进行采集;运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实现对各参数的数据处理及对卷膜、湿帘风机等执行机构的动作控制;运用组态王监控软件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监控和手动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调控系统运行稳定,基本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生物质热解设备存在的热解气中水分含量高及设备密封性差等问题,结合农业废弃物原料特征,提出了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反应器、进料和冷却出炭装置进行了专门设计,开发了水气双向分离式生物质连续热解中试设备。设备运行检测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原料处理能力27.6 kg/h,生物炭得率32.2%,热解气产率0.41 m3/kg,热解气热值15.3 MJ/m3,热解气含水率6.82%,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备设计目标与要求。该中试设备的开发为设备示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可为蔬菜种植、挑选清洗、预冷、冷藏(速冻和冻藏)各个环节的空间场所提供太阳能辅助热源,并以水和CO2为工质的蔬菜生产配送基地组合系统,通过对中国4个典型地区的计算分析,并与完全用电驱动的组合系统比较得出,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能不同,太阳能组合系统的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别,广州地区环境温度高,太阳能组合系统全年节约电能和运行费用达69.6%,兰州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全年节约60%的电能和运行费用,乌鲁木齐地区全年节约电能和运行费用为49.2%,北京地区尽管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较低,全年也可节约7.8%的电能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4.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太阳能喷灌系统应用中无法对喷头水力性能进行有效预测的问题,以光照强度为影响因素,太阳能喷灌系统泵出口流量、泵出口压力、喷洒射程、水量分布及系统灌溉均匀性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在夏季典型天气25~36℃下的系统水力性能试验,寻找不同光照强度下系统喷洒水力性能的变化规律,获得系统最佳工作状态下所需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系统流量及泵出口压力均增大,泵的流量和压力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指数分布规律.当光照强度大于900.0 W/m2时,系统流量、泵出口压力、射程及水量分布基本保持不变.获得了平均光照强度与均匀性系数函数关系,当光照强度大于900.0 W/m2时,系统喷灌均匀系数大于88%.当光照强度为200.0~600.0 W/m2时,系统喷灌均匀系数为76%~82%.太阳能喷灌系统在光照强度大于200.0 W/m2时可正常工作.该研究为改善太阳能喷灌系统水力性能,促进太阳能喷灌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含水率的湿黏性有机肥,采用TRIZ理论并结合相关专利分析,设计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破拱装置。针对含水率达到30%的有机肥,驱动气缸完成1~3次往复运动,即可实现破拱,最高能耗仅为0.623 kW,破拱范围大,破拱后料仓内部物料产生的流动为整体流动,流动形式理想,成本仅为原破拱装置的18%。该装置采用TRIZ理论的质量补偿原理及预先作用原理,减少了破拱过程中因能量转换导致的能量损失,同时预先增加系统的不对称性,确保了破拱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应用于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农业中得到利用,基于太阳能的灌溉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基于太阳能供能的节水灌溉技术更是受到较大关注。高效、节能、低碳与环保是开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与基础,是开展节水灌溉与太阳能技术相互结合的保证。围绕着国内外太阳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等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现有太阳能节水灌溉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发展太阳能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开发研制相应的人工智能—太阳能自动节水灌溉系统装置,并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于我国西北旱区武威市一葡萄园内进行,根据葡萄行走向按照30m×30m设置网格,共设计60个采样点。测定表层(10~20cm)、葡萄根区(20~80cm)、深层(80~100cm)3个层次土壤水分。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层次土壤水分均服从正态分布,具有中等变异强度,并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层次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理论变异函数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17.04、167.92、174.81m;采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绘制的各层次土壤水分分布图可以为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的合理取样数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构成方式的研究,归纳出了3种典型的循环水系统:冷热水串联系统、冷热水独立系统和循环水回水开敞式系统.通过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剩余能量的分析发现:无论构成方式如何,其系统余能一般在5~30 m左右,少数可达到50 m左右,都属中低水头余能系统.根据循环冷却水余能特点,提出了3种典型的余能利用方式:水轮-风机组余能利用方式、小型或微型水轮发电装置向外送电的余能利用方式和透平泵余能利用方式.针对3种余能利用方式,指出了各自的关键技术或存在的问题:水轮-风机组的关键是超低比转数水轮机的设计,但其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机型单一,现缺乏对超低比转数水轮机内部流场的研究;余能发电的关键在于水轮机的选型及其循环水的保护和发电机逆功率保护;透平泵的关键是水轮机或者反转水泵的设计,并且水泵反转作水力透平在工作过程、设计理论与方法、流道型式等方面与水轮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透平泵中透平部分是选反转水泵、水轮机,还是水泵水轮机,应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在湿帘-风机通风条件下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情况,探究该通风方式下,温室内的通风降温性能,以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计算,将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温室内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对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湿帘-风机通风工况进行瞬态计算,得到温室内直观的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启湿帘-风机系统后,湿帘侧最初风速可达1.6 m/s,通风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从湿帘入口贯通风机出口的高速气流场,气流速度最终稳定在0.8 m/s;温室内温度场从湿帘侧到风机侧表现出梯度降温的变化特征,同时伴随着温室全局性的微小幅度降温;将风机流量增加1倍后,温室内气流的湍动程度增加,降温速度明显提高.得到的结果将为华南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的正常运行和精准调控温室内的小气候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