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冻害是影响山西省五寨县甜糯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防御冻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是了解五寨县低温冻害特征,选择最佳播种和采收时间,规避冻害风险。利用五寨县65 年气温、10 cm地温、霜日等气象资料和近10 年的冻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概率统计、Excel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低温冻害对五寨县甜糯玉米全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寨县甜糯玉米生育期内,春季冻害危害风险较高,秋季冻害危害风险较低。甜糯玉米苗期至3叶期,冻害危害风险最高时段为4月25日—5月15日。甜糯玉米采收期,冻害危害风险最高时段为9月下旬。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旨在为科学合理种植甜糯玉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笔者利用2012—2020年四川西充县西凤脐橙、香桃、二荆条等特色农作物的产量资料和相应年份暴雨洪涝、低温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大风5种气象灾害的成灾率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得出:1)5种气象灾害对西凤脐橙产量影响程度的顺序为低温冻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大风、连阴雨;其中,低温冻害对西凤脐橙产...  相似文献   

3.
武功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夏玉米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武功站1935-2010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夏玉米产量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武功地区1935-2010年各个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风速、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玉米生育期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16 ℃/10a,0006/10a,-0158 ℃/10a,-26707 h/10a和-0063 m/(s·10a),SPI呈减小趋势,气候朝干旱演变;夏玉米生育期各气象因素能综合其他气象因素的信息对单产产生作用,日照时数对夏玉米单产综合决定能力最高,决策系数为2309%,降水量呈减小趋势是夏玉米单产增加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决策系数为-673%;通过技术创新等人为因素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给武功地区夏玉米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站1992—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河源市柑橘生长发育气候适宜性以及柑橘各生长期受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河源市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均满足柑橘生长发育需求。春梢期影响柑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和暴雨。夏梢期和秋梢期,暴雨、大风和高温呈多发时期,暴雨是影响当地柑橘的主要气象灾害,其中,东源是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龙川是高温日数最多的地区,龙川在夏梢期应重点防御高温。在冬梢期,低温霜冻在北部地区最为严重,其中,和平和连平是防御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可为河源市柑橘种植生产优化布局、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园春  张红艳 《农业工程》2018,8(10):126-129
冻害是北方引种香樟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香樟冻害的影响,对北方引种及驯化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按秋末初冬气温骤降型和严冬持续低温冻害型。选取枣庄市近几年较重2次冻害,对造成2次低温冻害的几种气象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相关气象要素和冻害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①秋末初冬气温骤降型冻害的关键因子是降温幅度和极端低温的强度;②严冬持续低温冻害分析的关键因子是极端低温强度和香樟冻害临界温度的持续时间,地面极端低温对1~3年生新植香樟影响较大;③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的2次冻害叠加是造成枣庄市2016年香樟树毁灭性打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巴林左旗国家基准气候站近30年气候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巴林左旗春玉米生育期与温度、水分、日照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春玉米生育期的气象灾害及危害程度,从春玉米生育期气象服务着手,提出为农气象服务的应对管理措施和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农业工程》2019,9(8):129-131
以山西省玉米种植业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山西省玉米种植产业所面临的低温、干旱以及洪涝等主要气象灾害的调整与危险性,并结合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西省五寨县气象资料,从五寨县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和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黄芪不同生长发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揭示黄芪生长特性及品质优良的机理。详细阐述了野生黄芪抚育栽培技术,旨在推广五寨县黄芪种植经验,扩大黄芪种植范围,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6年长乐市冬种马铃薯种植生产大面积减产,产量剧减。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2016年长乐市冬季低温冻害对马铃薯生产的严重影响,得出了低温冻害是造成马铃薯产量剧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也影响人们的日常饮食。我国水稻产量的提升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但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气象灾害的侵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大风、暴雨和洪涝。为了降低气象灾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以及影响水稻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同时提出了气象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鲜食甜玉米需水量、需水规律及节水灌溉制度,指导其科学合理灌溉.[方法]连续开展2 a鲜食甜玉米田间灌溉试验,以群众高产种植经验为试验处理,在试验小区内安装智墒和云智能气象站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分析了甜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计算了甜玉米逐日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分析了其需水量规律;针对实际灌溉中存...  相似文献   

12.
孙培良 《农业工程》2019,9(2):97-100
针对聊城市夏玉米出现的果穗较短、秃顶严重及株籽粒重降低等原因导致的玉米产量降低,对夏玉米生育期的降水、日照、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减产原因主要是夏玉米播种期的强降水造成土壤湿度饱和导致烂种、开花授粉期的高温致使授粉不良,以及遇连阴雨寡照天气不能授粉所致。结合聊城市气候及玉米生产状况,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延安市1991—2020年13个国家气象站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4月中旬~5月中旬(春季花期)的旬极端最低气温和109个加密区域站2008—2020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2013—2020年4月中旬~5月中旬的旬极端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订正延长和空间插值,并利用GIS技术,绘制樱桃冬季、春季花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国家气象站与加密区域站温度观测数据相关性非常好,可以得到加密区域站30a温度数据;温度受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共同影响,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0.001的可信度检验,计算出的温度分布呈现出沟壑区沟谷低山顶高的特征;区划结果为延川县中东部、延长县、宜川县以及宝塔区东部、黄龙县、洛川县、黄陵县为樱桃低温冻害低风险区;甘泉县、富县、宝塔区西部、延川县中西部、子长县南部、安塞区南部为樱桃低温冻害中风险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区北部、子长市北部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种植方式与灌水模式对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择试验区域玉米生产中常用的3种种植方式[DM(全膜双垄宽窄行沟播)、C(全膜双垄等行距沟播)、CK(裸地平作)]和两种灌水模式{I0[播种期(75%~85%)θf、苗期-拔节前期(65%~75%)θf、拔节后期-孕穗期(70%~80%)θf、孕穗期-开花期(70%~80%)θf]和I1[播种期(75%~85%)θf、拔节后期-孕穗期(75%~85%)θf]}进行组合,对不同处理下糯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能够使糯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宽窄行种植对株高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对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效果显著;I0与I1相比对糯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不明显。因此,全膜双垄宽窄行沟播是本研究条件下最适宜糯玉米生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长时间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内降水、气温、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湿润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旱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自东向西大部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主要受SPEI3-8影响,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扬  周维博  李慧 《节水灌溉》2016,(9):124-128
基于泾惠渠灌区30a的气象资料,采用CROPWAT模型分析了泾惠渠灌区作物蒸发蒸腾量及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并运用SPSS软件,计算了灌区作物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玉米蒸发蒸腾量平均值为524.33mm,蒸发蒸腾量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棉花蒸发蒸腾量平均值为869.13mm,峰值出现时间与玉米一致;灌区玉米在抽雄-开花期灌溉需水量为130.12mm,籽粒形成-乳熟期灌溉需水量为359.32mm,9月下旬以后,灌溉需水量下降;棉花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值为869 mm,整个灌区灌溉需水量平均值为453.6mm,棉花苗床期灌溉需水量开始增加,花铃期达到最大值,吐絮期灌溉需水量减小;灌区作物需水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小,与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以来河南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种植空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直接依赖于降水、光照及温度等自然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基于河南省1960—2015年气候观测和太阳辐射量数据,采用逐步订正法估算了159个县级空间单元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河南省玉米种植空间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河南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1960—2015年间呈倒U形的动态变化,玉米生产高气候潜力空间持续向豫西迁移,弱势气候潜力区自2000年来聚集于河南省北部地区。61.11%的河南省玉米生产优势气候潜力区与玉米优势种植区现状重合,但其他各类型潜力区与种植区现状偏差较大。种植规模分为适当增加、逐步减少、保持稳定3种类型,提出河南省玉米种植空间优化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CROPWAT模型分析泾惠渠灌区冬小麦和玉米蒸发蒸腾量及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同时运用SPSS软件,计算灌区作物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蒸发蒸腾量平均值为634.04 mm,蒸发蒸腾量最高峰出现在4月中旬—5月中旬,灌区各分区蒸发蒸腾量趋势基本一致;玉米蒸发蒸腾量平均值为525.22 mm,蒸发蒸腾量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8月下旬,其中三原最大为535.97 mm,富平最小为514.68 mm;灌区冬小麦在播种—越冬期灌溉需水量最低,返青—拔节期需水量增加;灌区玉米在拔节—抽雄期需水量增加,灌溉平均需水量为133.04 mm;7月—8月为籽粒形成乳熟期,需水量为359.15 mm,至9月下旬,玉米灌溉需水量下降;灌区作物需水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与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小,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