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准东地区沙地、裸地、戈壁、耕地和草地进行土样采集,分析了土壤~(137)Cs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估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并对其进行验证,同时探讨~(137)Cs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非耕地土壤~(137)Cs基本分布在地表15 cm以内,耕地土壤~(137)Cs主要分布在犁耕层;非耕地~(137)Cs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耕地呈现均匀分布;草地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戈壁和裸地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耕地有机质含量呈均匀状态分布;各土地利用类型下~(137)Cs含量总体表现为:草地固定沙地戈壁耕地裸地半固定沙地,而有机质含量呈现为:草地和耕地戈壁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裸地。各样点利用~(137)Cs示踪法估算土壤侵蚀速率之间的差异,~(137)Cs示踪技术在风蚀地区测定的土壤风蚀并不可靠。准东土壤~(137)Cs与有机质呈现为弱相关或不相关,在准东风蚀区用~(137)Cs监测土壤有机质动态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颗粒对137Cs分布的影响,选取新疆准噶尔东部地区沙土、灰棕漠土和灰漠土3种主要的土壤类型,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137Cs与土壤颗粒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土、灰棕漠土和灰漠土均以>50μm的颗粒占据主导地位,其占比介于51.35%~90.22%,中值粒径(D50)表现出风沙土>灰棕漠土...  相似文献   

3.
在ARCGIS 9.3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实现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137Cs侵蚀模型估算土壤侵蚀量,再由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抗蚀年限图。参照水利部标准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5级,同时分析了不同坡度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塔拉滩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以轻险型为主,从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SEPDI)来看,属于轻度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变暖趋势,为了深入探究土壤侵蚀与有机碳的关系,利用137 Cs核示踪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王茂沟坡耕地、林地、草地和梯田四种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面下土壤侵蚀对SOC迁移和沉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该...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布哈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西北部布哈河口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并用137Cs定年法测定了该区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随着水动力条件的波动呈有规律的变化。QH06和QH08的深度堆积速率分别是0.137 cm·a~(-1)、0.078 cm·a~(-1),质量堆积速率分别是0.105 g·cm~(-2)·a~(-1)、0.030 g·cm~(-2)·a~(-1)。靠近湖岸,137Cs通量较大,沉积速率较大,分选性也较好。结合粒度特征分析得出,青海湖西北部布哈河口气候变化分为3个阶段:1853—1886年,该区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1886—1940年向湿润方向发展;1940—2013年向干旱方向发展。其中,1978年和1989年粒度特征的明显变化和布哈河水文资料相对应,说明了粒度特征指示该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可靠性。布哈河口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137 Cs断代技术进行沉积物的测年,结合1953—2010年的降雨资料,对黄土洼天然聚湫坝淤地沉积物粒度特征与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淤地4.1 m沉积物是在近百年内形成的,至少记录了42次较大的暴雨洪水事件;集中性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携带粗颗粒沉积物,对土壤的侵蚀力更强;在丰水年,沉积物粒度与年降水、7—9月降水、30日最大降水和24 h最大降水的相关性极显著,而在枯水年,沉积物粒度与降水因子的相关性较丰水年弱。本研究为反演陕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产沙过程,推算侵蚀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荒漠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对于纹层清晰、沉积连续的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其沉积纹层是一种有效的计年方法;而对于沉积纹层并非全部清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红柳沙包,需要综合运用210Pb、 137Cs和14C等多种测年方法,建立沉积纹层的年代序列。建立的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年代为1839-2006年,安迪尔故城为1792-2010年,安迪尔牧场为1600-2010年,达玛沟为1590-2010年。研究还表明,210Pb和 137Cs 测年方法对近百年来形成的红柳沙包沉积纹层计年意义明确,而14C和光释光测年方法不适用于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的年代测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以赤峰市松山区为研究区,以该区耕地地力调查项目取得的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区划图、土壤图为基础数据,选取了气象因素、立地条件、耕层理化、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7个影响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模型,对该区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和划分,结果为研究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不同等级耕地的面积、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实例研究表明,应用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比传统方法更快速有效,等级划分结果更具综合性、客观性、直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建立运用GIS技术开展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一种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的一套有效工作方法和技术流程,对推动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溶菌酶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具有抗细菌、真菌,抗炎症,预防感染等功能。转基因溶菌酶山羊可以在乳腺中特异性表达,从而可以从羊乳中规模化制备溶菌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痕量样本中转基因溶菌酶羊成分定量检测的品系特异性数字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山羊的血液、羊奶、粪便和环境土壤样本等进行检测,用于对转基因溶菌酶山羊成分的溯源。建立的数字PCR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检测限和定量限低至15个拷贝每个反应,可以对羊血、羊乳等制品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还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粪便和环境土壤样本中的痕量转基因溶菌酶羊成分,可进一步用于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的水平转移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地了解玛纳斯流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在Landsat 8 OLI的基础上引入DEM数据进行地形校正,同时对地形校正后的反射率进行倒数、导数和对数等数学变换,从每种变换中筛选出与土壤各重金属相关性最高的波段构建土壤各重金属PLSR预测模型,并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进行探索,并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研究区进行预警。结果表明:在Landsat 8的基础上,引入DEM数据对反射率进行地形校正,以B1波段反射率和重金属Cu为例,经过地形校正后的反射率值与实测土壤表层Cu含量的R2从0.46提高至0.52,表明地形校正后的表观反射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状况;利用土壤各重金属的最佳预测模型分别反演相应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引入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用于评价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总体上呈现从西南方向至东北方向逐渐减弱的趋势,其生态风险排序为恢复区(C区)>退化区(B区)>湖泊入湖口(A区);为了验证基于遥感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预警的预测精度,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实测数据也通过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计算,两者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可以用遥感的手段来反演该研究区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同时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轻警以上级别,生态服务功能已开始退化,应该加强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下4种典型坡面上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趾5个不同地形部位137Cs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用来表征土壤侵蚀程度的137Cs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容重、电导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菌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土壤容重随着137Cs含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电导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而土壤细菌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侵蚀过程能够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及土壤结构,通过影响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wind erosion on water ero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semi-arid regions, complex erosion result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wind and water actions has led to a massive soil loss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prevention of the erosion. However, the mutual influences between wind erosion and water erosion have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This research used a wind tunnel and two rainfall simulators and simulated two rounds of alternations between wind erosion and water erosion(i.e., 1~(st) wind erosion–1~(st) water erosion and 2~(nd) wind erosion–2~(nd) water erosion) on three slopes(5°, 10°, and 15°) with six wind speeds(0, 9, 11, 13, 15, and 20 m/s) and five rainfall intensities(0, 30, 45, 60, and 75 mm/h). The objective wa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wind erosion on succeeding water ero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wind erosion on water erosion were not the same in the two rounds of tests. In the 1~(st) round of tests, wind erosion first restrained and then intensified water erosion mostly because the blocking effect of wind-sculpted micro-topography on surface flow wa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e in slope. In the 2~(nd) round of tests, wind erosion intensified water erosion on beds with no rills at gentle slopes and low rainfall intensities or with large-size rills at steep slopes and high rainfall intensities. Wind erosion restrained water erosion on beds with small rills at moderate slopes and moderate rainfall intensities. The effects we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fine grain layer, rills and slope of the original bed in the 2~(nd) round of tests. The findings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erosion result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wind and water action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to reg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3.
结皮土壤的抗风蚀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结皮是土壤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保护层”,它的存在使得土壤变得稳定,使土壤的抗风蚀性有显著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抵抗冬春季节严重的风蚀,因此在干旱荒漠化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壤结皮分为物理结皮和生物结皮两类,由于生物结皮的生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湿度、温度,才可能存活和生长。而物理结皮只要土壤经过干-湿的过程很容易形成。本文通过实地观察,从不同的土质取得的原状土壤结皮样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土壤物理结皮的形成,与土壤的含水量、颗粒组成、含盐量等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抗风蚀性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便使其在干旱、寒冷地区土壤荒漠化防治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壤结皮的破坏,利用人为手段促使结皮的形成,减少冬春季节风沙对土壤的侵蚀。  相似文献   

14.
2000-2017年天山北坡西白杨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天山北坡西白杨沟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西白杨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样地调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CSLE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土壤水力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该区域侵蚀强度和坡度、旅游活动的关系,结合实地调查,探讨西白杨沟流域水力侵蚀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土壤侵蚀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主要是以轻度、微度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5.52%、24.71%。(2)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模数变化明显。坡度≤5°时,土壤侵蚀模数无明显波动;坡度在25°~35°时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坡度>35°时,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流域内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25°~35°。(3)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随着旅游强度的增加而减少(CK>LG>MG>HG),土壤侵蚀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南瓜对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永安二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51Cr叶片标记的方法,测试南瓜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南瓜叶片可以吸收51Cr并转运到其它器官,幼果期叶片的吸收和转移量要大于苗期叶片;叶片标记10 d后,除标记叶外,地上部分其它器官中51Cr量的分布顺序为:苗期—叶片>茎>花,幼果期—茎>叶片>果肉>花;此外,苗期植株和幼果期植株主根中51Cr的放射性活度都很高。各叶位叶片和不同茎段51Cr放射性活度高低与其与标记叶的距离有关;幼果期果实中51Cr的分配率为9%,表明叶施可以提高果肉中的铬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专家系统的探索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炜 《干旱区研究》1994,11(3):65-72
本文介绍了黄土地区水土保护专家系统的建筑原理与方法,系统采用压缩编码方式存贮各种地学图形与遥感图象数据,具有数据与图象的存贮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图象显示和自动制图功能,该系统可对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预报,并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护规划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供用户选择,用该系统对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7.
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选取9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指标因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干扰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陇中黄土高原进行水土流失生态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兰州的人类活动综合干扰度大于12.0,是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天水位居第二,干扰度在7.0~12.0之间;临夏、庆阳和平凉位居第三,干扰度在6.0~7.0之间;白银、定西两市是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最轻的区域,干扰度在5.0~6.0之间。据此,笔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选取影响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的4个敏感性因子(风场强度、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土壤干燥度),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将4个因子的敏感性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最后确定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综合敏感性分级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准东地区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准东地区土壤风蚀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准东地区总面积的15.27%、17.20%、22.66%、19.49%和25.38%。通过对准东地区土壤风蚀敏感性分级研究,并提出其分区保护与建设措施,以期为准东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