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或"穗烂"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叶片,穗轴、果梗和当年的新梢.八十年代在我区仅个别地区有零星发生,随着我区葡萄产业的发展和新品种的引进,葡萄白腐病也开始扩大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引进的葡萄品种力扎玛特,一旦发病损失率都在7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
葡萄白腐病又称烂穗病、水烂病,是葡萄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果粒、穗轴、枝蔓、叶片。若遇高温多雨,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葡萄因遇连阴雨年份,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在河北中东部地区雨水较多,易造成该病害的流行。1症状特点1.1果穗。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果穗感病,一般先在小果穗或穗轴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蔓延到果  相似文献   

4.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前期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使用2009—2014年白腐病发生观测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记录,对病发前七天的气象条件进行逐要素分析,再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关系较为密切,对昌黎地区酿酒葡萄而言,当预报未来一周气温在20—27℃范围内、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且将有降雨出现,则白腐病有可能发生。同时本研究得到了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病情指数的预测模型,对结合短中期天气预报预测病害发生程度进而加强病害防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为酿酒葡萄种植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会发现葡萄果穗过于紧密容易导致上色不均、果粒间互相挤压变形、裂果烂果多,影响葡萄外观。有些欧美葡萄品种进行保果处理后,往往坐果量大,导致后期疏果麻烦、人工成本高,所以在开花前进行拉穗处理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现介绍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白腐病是葡萄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为害主要部位是果穗和新梢,此病发生后往往使葡萄果穗大量烂掉,减产20—30%左右,严重影响果品质量。为害新梢时使新梢腐烂,造成新梢的生长、幼树的成形严重阻碍。所以,在葡萄生产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其为害。白腐病从夏到秋都能发病,特别是7—9月份,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为害更为严重。果穗上发病时,往往先从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梗或小果梗开始,病部出现浅褐色、边缘不鲜明、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步向下部或果粒蔓延。一般小果梗发病3—5天就可蔓延到果粒,使果粒出现浅褐色软腐状,有时先从一个小果穗或果穗下端开始软腐,终至整个果穗烂掉。软腐果面分布着许多灰白色微突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雨后或空气潮湿的时候,从分生孢子器中流出粉红色粘液——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为害。果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俗称"水烂"、"烂穗",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果实、穗轴、果梗、枝蔓和叶片,尤其8~9月份果实成熟期果穗发病最重。一般年份损失10%~15%,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是葡萄病害中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一种病害。1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产上危害严重且常见的半知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腐盾壳霉菌。1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叶片和新梢。白腐病无论侵染果实、穗轴还是新梢,在潮湿的情况下,都有特殊的霉烂味,这是此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主要标志。1.1果穗感病症状大多先发生在接近地面的穗尖处,以后逐渐向果粒蔓延。发病初期,在小果梗或穗轴上生有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蔓延扩大。感病后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区大豆播种期~出苗期,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多,墒情适宜,各地无旱情;出苗期~开花期,气温比历年略低,6月中旬出现低温时段,降水量偏多,7月初出现高温天气;开花~结荚期气温比历年偏高0.7℃,7月上中旬降水较少;大豆鼓粒~成熟期气温比历年偏高1.7℃,8月中下旬持续干旱,影响籽粒灌浆;8月30日~9月4日持续降雨过程使莫旗地区旱情彻底缓解,较利于大豆鼓粒,但对增产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极易引起葡萄白腐病大发生,果农朋友要做好该病的防治。白腐病是一种通过伤口侵染的病害,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该病菌主要来自土壤及落到地面的病残体,靠雨滴溅散传播。据调査,果穗低于40厘米的将近80%发病。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09,26(2):78-79
<正>1葡萄白腐病1.1为害症状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1.1.1枝干。在受损伤的地方、新梢摘心处及采后的穗柄着生处,特别是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初发病时,病斑呈污绿色或淡褐色、水浸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7年玉米生产中,河南省不少地区夏播玉米果穗出现空穗、花粒、苞叶过短、籽粒外露、穗轴弯曲等生长不正常的现象。一、发生原因(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是2017年夏玉米果穗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以豫北地区的新乡市为例,2017年7月中旬积温304.1℃,日最高气温全部超过32℃。此时该区域玉米大部分正处于小喇叭口期,最适宜温度为25℃。高温干旱天气会抑制叶原基的发育和伸长,造成苞叶短小、果穗籽粒外露  相似文献   

15.
吴江 《中国农资》2014,(29):20-20
<正>中期天气预报7月下旬,我国主要降雨区位于华南、西南地区、东北、华北、黄淮等地,上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有30-60毫米,局部地区可超过200毫米。下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多高温闷热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3-7天日最高气温在35-38℃的高温天气。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内蒙古东部、吉林和黑龙江大部气温偏低1~4℃,降雨日  相似文献   

16.
2017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中旬滨州市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日极端最高气温达40.6℃,尤其是7月中旬连续5天出现高温天气,11日大多站在40℃左右,高温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实属罕见,影响了邹平、博兴部分地块玉米开花授粉,导致个别植株秃顶、缺粒,致使穗粒数有所下降,限制了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滨州市2017年出现的高温天气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农业防灾减灾以及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德生 《新农村》2008,(1):15-16
葡萄白腐病常见于我国各地葡萄产区,可造成减产20%-50%,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区(果园)则可减产80%以上。该病主要危害果粒和果穗,也可危害新梢、枝蔓和叶片。目前,我国对葡萄白腐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防治白腐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效地做好无公害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以来,四川省部分市县遭受了持续30余天的高温干旱袭击。如通江县截止8月4日,全县平均降雨仅60.2mm,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77%,尤其是7月12日至8月4日降雨量仅为8.3mm,平均气温27.8℃,比历年同期偏高1.1℃,其中35℃以上高温天气已持续20余天,是1969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已造成大春农作物严重受灾,部分地区处于绝产的状态。根据通江的受灾统计,绝收面积达15.4万亩(水稻绝收7.5万亩,玉米绝收6.7万亩,甘薯绝收1.2万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又名穗烂,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也是蒙自地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在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有冰雹年份易于流行[1]。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一般年份因葡萄白腐病造成的损失为10%~25%,严重年份可在60%以上[2]。尤其是挂果量大、偏施氮肥的地块,损失更大,所以做好此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