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hm2.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l 为害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  相似文献   

2.
小麦根腐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近年在河北北部麦产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大障碍。迁安市2001年种植小麦2.3万 hm2,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达1.7万 hm2。─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减产30%~70%。 1为害   小麦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小麦根腐病为害,为害幼苗和成株期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感病严重的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而幼苗未出土便变褐而死;受害轻时病苗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片发黄。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该病以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小麦蜜穗病及其为害状小麦蜜穗病为我国较少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小麦线虫病的一种并发病。封面照片右为穗部放大,有黄色胶状菌脓,左为线虫为害引起的叶片扭曲。孙广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小麦蜜穗病及其为害状@孙广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4.
2016年平舆县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通过对病害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和病程观察,及对防治和生产问题调查研究,明确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早、发展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等发生特点,气候条件适宜及菌源充足等暴发原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防治不当,也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埋下了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地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及减药控害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O'DonnellT.Aoki)引起的小麦冠腐病(wheat crown ro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新发生的病害,发展迅速,为害严重。为此,对其症状、国内外发生现状、病原学研究、病害发生成因、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为今后对小麦冠腐病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sororiniana (Sacc .)Shoem是近几年阜城县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2 0 0 0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2 .4万hm2 ,此病发生 1 .3万hm2 ,病田率达 54% ,病田平均病株率达 61 % ,严重田块病株达1 0 0 %。小麦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能为害小麦植株的各个部位。苗期感病 ,芽鞘及根变褐腐烂 ,无效分蘖增多 ,丛生不长 ;成株期感病根冠或茎基部腐烂 ,引起茎基部折断而倒伏或形成“白穗” ,造成小麦减产。1 严重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分析 ,造成小麦根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主栽…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尖眼点病 (wheat sharp eyespot),几乎遍布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各麦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为害,是这些麦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了解决小麦纹枯病对麦产区造成的威胁,国内外学者已就该病害的病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控害增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发生为害简况   20世纪 70年代以前,小麦纹枯病在我国─些麦区虽有发生,但不普遍,为害不太严重,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80年代以后,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  相似文献   

8.
一、控制病虫草鼠为害,植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作物病虫草鼠是农业生产的大敌,控制其发生和为害,保障农业丰收是植物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大力发展植保科学研究事业,组织广大植保工作者和农民与病虫草鼠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旧中国一些严重为害的病虫害,如东亚飞蝗,小麦条锈病和水稻三化螟等基本得到控制,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高唐县小麦金针虫发生加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虫是高唐县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本县为害小麦的金针虫主要是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金针虫主要在小麦越冬前和小麦返青后两个时期为害.在土中为害播下的小麦种子、植株的根和地下茎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据本县植保站春、秋两季调查结果(表1),近年来该虫在本县麦区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范围不断扩大.虫口密度由20世纪90年代每平方米0.1头.发展到现在的0.58头,严重地块高达8头,平均死苗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0.2%,发展为现在的1.5%,严重地块高达30%左右.在部分地区已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总结分析了近30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1991年以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持续发生为害较重,赤霉病、叶锈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条锈病近年呈回升态势,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此外,在黏虫、黑穗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