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陈新杰 《食用菌》2001,23(5):37-37
近年来随着屯河木垒阿魏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新疆木垒阿魏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但子实体病害已成为影响阿魏蘑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现将阿魏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红菇病 引起阿魏蘑子实体变色、僵化腐烂的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病害发生时,往往从菌褶开始,然后僵染菌柄、菌盖,最后导致整菇呈粉红色状,菇农称此病害为“红蘑菇病”。一旦菇房有红菇出现,若不及时处理,大棚内气温又高于20 C以上时,一个星期之内,全菇棚大面积感染,导致大量等外菇或绝收,并且…  相似文献   

2.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隶属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其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故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栽培前景。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和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其子实体病害也随之发生,现初报如下:1 细菌性腐烂病 病原分离出黄色假单孢杆菌和托氏假单孢杆菌。①症状:表现为菇体水渍状腐烂、恶臭;病班褐色有粘液。发生于柄和菌盖上,使菌柄发黑、菌柄内纤维管束由白转黑。②发生条件:菇房高温高湿;子实体有机械损伤或虫口。病原通过水、工具、昆虫或人传播。③防治方法: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  相似文献   

3.
《吉林蔬菜》2017,(7):35-35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1真菌性病害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  相似文献   

4.
草菇菇床鬼伞类杂菌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枝 《食用菌》1992,14(6):39-39
鬼伞类杂菌是草菇生产的菇床中常见的竞争性真菌.在栽培实践中我们发现,本地区的优势种为墨汁鬼伞(Coprinus satramentarius),这些鬼伞类杂菌的繁殖力强,它不侵害草菇菌丝或子实体,但与草菇争夺养分和水分.严重发生时,也会影响草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导致草菇减产.此外,当它成熟腐烂后,产生墨汁样的粘液,留在菇床上会导致其他病害发生.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群生或单生,菌盖初呈卵形,早期白色后渐变为铅灰色或灰白色,表面有鳞片毛,后平直.菌柄白色细长、中空,有菌环,孢子椭圆形,暗色.成熟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志军 《食用菌》2001,23(4):36-37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因其原料来源广,栽培工艺简单,周期短,产量高,并具色、香、味、形均优而受青睐,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栽培过程中往往忽视对病害的预防,造成不必要损失。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栽培鸡腿菇中所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为食用菌生产常见杂菌。在鸡腿菇栽培中可污染菌种、培养料和子实体。侵染初期为白色、棉絮状,而后从中间出现淡绿色粉孢子,并逐渐扩大色泽加深。子实体被侵染时,开始在菌盖处形成一团棉絮状菌丝,菌盖逐渐腐烂,并向下蔓延至基部。 防洽方法:①严防菌…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褐斑病和细菌性腐烂病是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造成平菇严重减产,解决好这一问题是高温条件下平菇栽培成功的关键。1 病害症状1. 1 细菌褐斑病 又称细菌性锈斑、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  相似文献   

7.
翅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身茂  闫永先 《食用菌》2001,23(4):31-31
翅鲍菇中文名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拉丁文学名为 pleurotus eryngii var.nebrodensis,也有称白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刺芹侧耳)、刺芹侧耳阿魏变种(阿魏蘑)亲缘关系很近,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稀有食用菌品种之一。野生的翅鲍菇、腐生或寄生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生长的阿魏植物根茎上,子实体于春末夏初发生。人工栽培翅鲍菇,在国内仅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味如鲍鱼,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和高…  相似文献   

8.
平菇     
正【别名】侧耳、耳菇、北风菌、蚝菌。【来源】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属)植物侧耳Pleurotu 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实质体。【产地】我国各地区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白色、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子实体丛生或叠生,分为菌盖和菌柄2个部分。菌盖呈贝壳形或舌状,褶长,延生。菌柄生于菌盖一侧(偏生或侧生),白色,中实,柄着生处下凹。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阿魏蘑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 6种供试配方而言 ,纯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个数多 ,大 ,产量最低 ;不添加玉米秸 ,纯棉子壳栽培阿魏蘑个数少 ,大 ,产量最高 ;使用配比 60份、40份、2 0份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个数多 ,略小 ,产量没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结果 ,使用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优化配方为 :玉米秸 60份 ,棉子壳 40份 ,麸皮 15份 ,棉饼 5份 ,糖 1份 ,过磷酸钙 1份 ,石膏 1份 ,石灰 1份 ,水 180份。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栽培中发黄腐烂子实体的细菌组成,构建16SrDNA文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和RsaI分别对随机克隆进行酶切筛选,并测定代表性克隆16SrDNA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刺芹侧耳子实体病状组织中存有两类菌群,分别为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同时,对刺芹侧耳子实体病状组织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16SrDNA鉴定及BLAST分析,病原细菌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同源性较高,其作为引起刺芹侧耳工厂化栽培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阿魏蘑是干旱草原上的一种菇菌,它因寄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阿魏蘑肉质细嫩,味美可口,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较高。阿魏蘑还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我厂从1996年开始引进栽培,生物学效率达60%~85%。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阿魏蘑出菇适宜温度在8~25℃,以15~20℃生长较快,品质亦较好。本厂安排在7~8月繁殖母种、原种,9~10月做生产菌包,11~翌年4月可进行出菇栽培。 2原料与配方 阿魏蘑是一种腐生或寄生兼有的菌类,常生长在大型草本植物阿魏的根茎上,人工栽培常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阿魏蘑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白阿魏蘑Pleurotusnebrodensis(Inz.)Quél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其子实体洁白如玉,味如鲍鱼,质地细腻,久煮不烂,食之脆嫩可口。人工栽培白阿魏蘑,可用棉籽壳作主料,加玉米粉、石膏等辅料,用17cm×34cm×0.04cm的塑料袋,采取直接熟料栽培或先发酵后熟料栽培。在25℃的条件下,菌丝30~40d长满袋,8~15℃出菇最适。出菇后在温度8~20℃,温度85%~95%,空气新鲜和散射光照的条件下,子实体可正常生长。生物学效率可达50%~85%。  相似文献   

15.
以黑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③(黑木耳菌糠25%,木屑55%,麸皮15%,玉米粉2%,豆粉1%,石灰1%,石膏1%)。该配方栽培元蘑菌丝生长、产量、生物学效率略优于对照组,并且元蘑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相当。以黑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元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稻草栽培白阿魏蘑的高产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婉娟  刘招龙 《食用菌》2002,24(1):21-22
白阿魏蘑 (Pleurotus nebrodensis)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白阿魏蘑洁白清靓 ,菌肉肥厚 ,质地细腻 ,脆嫩可口 ,味如鲍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尤其是多糖含量高达每克 190 m g,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 ,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量高 ,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有很高价值的保健品和高品位的食用菌。人工较大面积栽培白阿魏蘑 ,在我国仅有几年的历史 ,新疆、北京、天津、河南、福建等地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栽培基地。现在多数地方是采用棉子壳作为白阿魏蘑的栽培材料…  相似文献   

17.
白阿魏蘑肉质肥厚、色泽洁白 ,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白阿魏蘑产品的售价较高 ,再加上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许多菇农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不太了解 ,只是受到影响而盲目栽培 ,缺乏相应的技术 ,生产管理不当 ,导致栽培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 ,我们一直从事白阿魏蘑栽培技术研究 ,并通过推广实践 ,对白阿魏蘑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其总结成文 ,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以期促进我国白阿魏蘑产业的发展。1 菌种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各地乱引乱繁 ,使白阿魏蘑菌种混乱 ;母种多次转管 ,一扩再扩 ,引起种性…  相似文献   

18.
杨慧 《吉林蔬菜》2008,(1):52-52
蘑菇褐斑病又称干腐病或千泡病, l发病症状菇蕾发病。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彤成菌柄和菌盖.变为黄白色质地干缩的小菌块.后期菇体不腐烂,无褐色汁液渗出,也不散发恶臭味。生长中后期的子实体发病,菌盖上出现稍凹陷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病斑中间灰白,边缘较深,湿度大时,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梗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9.
麒麟菇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麒麟菇由香菇和阿魏蘑杂交而来,子实体形态与杏鲍菇相似(菌盖略大于杏鲍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开伞后有浓郁的海鲜味道,口感不亚于阿魏蘑。为引进食用菌新品种和栽培技术,推进闽清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中心从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引进麒麟菇母种45支和栽培种5包进行试验推广。现将试验过程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的驯化培育和试验出菇1.1室内试验品种引进后进行母种扩大培育和栽培种扩大繁殖,首批先在室内进行菌种驯化培育和栽培试验,使其适应闽清的气候环境。部分菌袋进行出菇试验,室内子实体形成与生长适温是15~25℃。将菌袋放在四层楼顶楼,不用空调降温,约在28~40℃进行耐温试验。经过一个夏天,到了秋末子实体仍可在菌袋上长出,得出该品种与其他菌种相比菌丝较耐高温。1.2出菇试验充分了解菌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抗病虫害能力。以室内试验得出的初步数据,在海拔900m的后佳和海拔800m的下祝高山地区进行试验栽培。菌袋制作时间,下祝乡在4月间,后佳在3月间。下祝乡菇农有栽培白木耳和杏鲍菇的管理技术,对麒麟菇管理技术易于掌握,试验按照菇农习惯用长菌袋(长40cm,宽12cm)制作菌筒(打三个接种孔)。由于这种菌袋容量...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褐斑病,是金针菇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影响较大。子实体罹病,轻者产生斑点,不宜制罐,重者乃至整丛变黑腐烂,失去食用价值。为此,笔者对该病害发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