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淑芳  张占兴 《食用菌》1998,20(1):38-39
近年来,我国香菇代料栽培发展很快,但由于有些菇农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污染率高,造成香菇减产或绝收。 1 污染原因 1.1 料袋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 特征是杂菌在料袋内普遍发生,种类多样。有时前期无任何表现,后期突然暴发。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①灭菌灶设计不合理,仓内有“死角”。②温度达100℃保持的时间太短,袋料中心由于传热慢灭菌不彻底。③原料严重霉变,杂菌基数大,按常规灭菌达不到彻底灭菌要求。 1.2 表面微孔造成污染 特征是出锅后5~10天,在袋表有杂菌小斑点,细查在袋膜有小孔。造成微孔污染的原因:①塑料袋质量不高,韧性差,本身存在有微孔。②在装料、出锅、转运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的小孔。③灭菌灶仓壁粗糙,在装锅过程中扎破袋造成的微孔。 1.3 接种过程中造成污染 特征是接种穴周围有杂菌斑。主要原因:①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有杂菌孢子存  相似文献   

2.
我县自推广袋栽黑木耳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杂菌污染也较严重,给耳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对杂菌的污染进行了重点探索,现就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浅见.(一)灭菌不彻底污染的杂菌,最常见的是霉菌.我区菇农大多是采用常压灭菌,因锅封闭不严,锅内装料又较多,常常灭菌不透,幸存的霉菌孢子萌发繁殖造成料袋污染.灭菌不透的料袋(17×35cm),接种  相似文献   

3.
蔡建国 《食用菌》2003,25(6):41-41
在农村传统的土蒸锅灭菌已沿用多年,虽建造简单,但弊病很多。正方形的锅灶,虽能充分利用空间,但蒸汽不能环流,灭菌温度不均;圆形多为直筒式,高度一般在1.5m左右,装出锅劳动强度大,又因墙壁多为水泥沙浆面,菌种袋灭菌过程中下沉,袋壁易磨破,且热量多为灶壁吸收,费料费时,又因  相似文献   

4.
用塑料袋制作菌种,在高压锅内灭菌出锅时常发现有膨胀的料袋。这是由于高压灭菌时袋内空气被加热,当达到1.5个压安全阀开始自动排气,袋内外压力突然短时失衡,袋内空气膨胀而使塑料袋局部膨胀。胀袋后极易招致杂菌污染和破损。特别是在制作黑木耳菌袋时,料与袋膜分离不利划口出耳。笔者在多年的科研与生产中摸索出一个解决胀袋的好办法:首先在装料时不可装的过松或太紧、太满,要在料面以上留8~10cm空袋。然后不封口装入锅内,在最上层用报纸或麻袋盖好即可灭菌。灭菌结束待压力回到零时趁热在锅内将袋口扎紧后取出,再用事先备好洁净的皮筋固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熟料栽培过程中,菌袋套环因高温灭菌易发生变形。变形环会造成接种后菌袋封口不严,菌蝇从菌袋两端侵入为害。笔者经多次实践,在菌袋两端填充苦楝鲜叶可防治菌蝇为害。具体做法如下:1装袋 先将规格袋一端打活结,培养料从另一端装入,装到接近袋口时,填充苦楝鲜叶,套上套环,再用小方形薄膜封口。翻转料袋解开口,用同法装料、填叶、封口。填叶组和对照组各100袋。2灭菌 将装好的填叶袋和对照袋放入锅中,把苦楝叶的煎煮液和待用的方形报纸也放入锅中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填叶组的菌种要用灭菌过的苦像…  相似文献   

6.
在食用菌的袋料栽培中,可移动常压蒸汽发生炉为通入式灭菌,这是当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培养料灭菌方式。这种方式由于灭菌时是塑膜包裹,没有仓容的限制,但许多菇农为图省事,任意加大灭菌数量、拉长灭菌时间,使料袋灭菌超量超时。  相似文献   

7.
杨辉德 《食用菌》2003,25(5):44-44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已由原来的家庭分散为经营逐步过渡到规模人化 ,集约化生产 ,设施食用菌已显端倪。为此必须建造一些大型 ,超大型土灭菌灶 ,但由于灭菌仓容积大 ,加之食用菌灭菌材料栽培袋比较软 ,相互堆积挤压 ,造成仓内蒸气循环不畅 ,容易形成灭菌死角 ,致使部分栽培袋灭菌不彻底 ,有的菇农因此而损失惨重 ,有的菇农通过延长灭菌时间如保持 10 0℃ 17小时加以补救 ,既浪费能源 ,增加成本 ,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笔者用圆钢、角钢等锡接成灭菌钢篮 (图1) ,作为盛装栽培袋的容器 ,关键它能保证灭菌仓内空气畅通。确保在单位时间内…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生产,接种是个关键,它必须在相对无菌的空间,通过无菌的工具,将纯的香菇菌种接入彻底灭菌的料袋,并从各方面杜绝杂菌的侵入。但从目前香菇菌袋总的污染情况来看,接种污染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发展新区有些菇农缺乏有杂菌的意识,无菌操作不严,常导致大批菌袋污染,损失惨重。现将香菇袋栽接种污染的表现与原因剖析如下:1环境污染在年久失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破旧房屋内接种,环境中的杂菌基数过大;接种间不进行认真整修,达到不密闭的基本要求,虽用消毒药剂进行过多次熏蒸,仍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个别菇农为…  相似文献   

9.
秋季袋栽香菇难免发生污染,有时污染还较严重。菇农一般是采用重新灭菌、接种,但效果不理想,往往发生重复污染。笔者从1988年开始把被污染的香菇菌棒经灭菌后改栽佛罗里达平菇,生物转化率均在120%左右。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贵阳 《食用菌》2002,24(3):13-13
常压灭菌灶灭菌加水是一难题,初学种植的菇农,稍不注意便干水烧坏锅,灭菌过程中加水过多会引起降温,导致灭菌不彻底或出现水袋子等现象.笔者在川东地区的常压灭菌灶中推行一简易"自动"加水装置,深得菌农欢迎,它既经济(不到3元),又简便易行,效果也不错,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1.
吴志贤 《食用菌》2006,28(6):62-62
袋料香菇栽培中,料棒灭菌是生产的重要环节。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是香菇主产县,该县菇农香菇料棒灭菌从前采用土锅灶灭菌法。推广小型常压锅炉在袋料香菇料棒灭菌上的应用,与土锅灶灭菌法相比较,具有两个优点:一是灭菌程度一致;二是节约成本。该县袋料香菇年生产量8000万袋,如果  相似文献   

12.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压灭菌广泛使用。因灭菌时间较长,常常因不慎会导致水干、锅裂、袋烂,致使人力、物力浪费。目前虽有许多观察锅内水位变化的方法,我们觉得使用时都不方便。为此,我们对常压灭菌灶的检查水位变化及加水力法作了如下的改进,以供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宏伟 《食用菌》2009,31(4):75-76
塑料膜覆盖式常压灭菌锅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适于规模较大食用菌栽培的灭菌方法。近年来在东北食用菌主要产区被广泛应用,但广大菇农对其灭菌的原理和使用的要领掌握不全,常常造成灭菌不彻底,出现大量的酵母茵、链孢霉、绿色木霉等污染,严重时可达80%以上的污染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如何提高塑料膜覆盖式常压灭锅灭菌效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灭菌灶是袋料栽培的常用灭菌设施,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在灭菌过程中总存在两个较大的矛盾:(1)在达100℃保持8~10个小时过程中必须多次加人100℃的热水,否则锅中会因水干而烧裂。但是在加人热水的过程中,如控制不好.灶内温度就会降低到100℃以下,以致不能保证彻底灭菌;(2)在灭菌完毕,取出菌料袋时,由于灶内温度较高,菌料袋烫手,手又不能浸冷水,否则菌料袋内易产生杂菌,同时,人在灶内取袋时间较长,难以忍受,为了争取生产时间,又不能等灶内的温度降到常温再取袋。针对以上两个矛盾,笔者结合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15.
灭菌锅是制作菌种的必要设备之一。虽然高压灭菌锅早已问世,但因价格昂贵,所以目前有不少菇农仍使用常压蒸锅灭菌。《食用菌》1985年第1期介绍了“平压水封口灭菌锅”,解决了锅体的设计问题,使用方便、可靠。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积  相似文献   

16.
王增术 《食用菌》2004,26(5):43-44
近年来,我县秀珍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菇农在袋栽秀珍菇养菌和出菇过程中常发生烂袋现象。因此,怎样预防烂袋。提高袋栽秀珍菇的经济效益,是广大菇农急切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更正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相似文献   

18.
我厂以往袋栽香菇都是在室内养菌室内出菇,商品菇不高.从1989年开始改为室内养菌玉米地出菇,经两年的实验,商品菇达95%以上.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制作栽培料袋培养基为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8%.石膏粉和糖各1%.另加多菌灵0.1%,水55%,pH自然.采用大锅装料灭菌,即见大气撒料,锅装满后,用塑料薄膜密闭锅盖,保持2~3小时后出锅装袋.先把规格为50×2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放在5%的石灰水中消毒,趁热装袋,料装至袋的1/3,用手把袋口拧上,3~5个摞起来准备接种.  相似文献   

19.
平菇栽培在我县农村已普及,但由于技术措施陈旧,产量不高。笔者通过比较试验,发现渗灌出菇比常规管理出菇可增产30%以上。长荡乡菇农徐跃文用此技术,投料3000kg,收鲜菇5682kg,生物效率接近190%。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同常规。待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周围用刀片划3~5个宽3~5cm、长20~25cm的口子,移至事先用砖铺好的出菇场所,然后一层菌袋一层泥堆积,最上层泥要厚些,并做成蓄水沟,利用泥的渗水性和保水性,通过菌袋上的口子将泥中的水渗灌到菌袋中起到补水作用。故在出菇时期水沟内要灌满水或营养液,采菇后每天灌1~2次水,其它管理方法同常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刀片划口时不要伤害菌丝;菌袋堆积高度一般为1~1.5m,不宜太高;所用的泥土事先进行消毒,易板结的土不宜采用。 采用渗灌出菇,菌墙牢固不易倒,菌袋的两头出菇整齐,便于管理,菌袋出过二潮菇后也不用浸泡补水,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栽培主要有瓶栽、袋栽两种方式。袋栽又有长袋、短袋之分,其中长袋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花工少,但长袋栽培往往畸形菇、光头菇较多,产品质量差,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两年多的试验,摸索出室外层架式栽培技术,199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广,仅童游乡徐挡村就栽培了300万袋,产猴头菇干晶120余吨,产品质量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