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麒麟菇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丽平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4):22-22
麒麟菇是由香菇和阿魏蘑杂交而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开伞后有极浓的海鲜味道、口感不亚于阿魏蘑;出菇时间比香菇和阿魏蘑早,接种至开始出菇45d;产量高于阿魏蘑。生物效率达80%;属于中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无法生产的中温季节,可以向市场供应麒麟菇鲜品,调节了市场鲜菇供应的短缺,同时也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收入。我县于2003年10月从福建农林大学引种试验,现栽培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羊年春节 ,庆元气候温和 ,香菇花菇量大 ,菇民们顾不得清闲 ,都忙于采集加工香菇和卖菇。正月初三起 ,香菇经营老板也闲不住了 ,收鲜菇的经营户直接到香菇生产基地开称收鲜菇 ,仅初三那天 ,全县收购鲜菇达 10t多。香菇市场经营户也在热烈的鞭炮声中陆续开门营业 ,目前日均收购干香菇 5~ 10t,并逐日增多 ,干菇收购价与春节前基本持平。羊年春节庆元香菇交易旺@胡光一 @姚萍红  相似文献   

3.
香菇栽培传统出菇季节主要限于春秋两季^[1],冬夏两季市场特别是鲜菇供应短缺。为满足香菇市场周年供应、改善出菇环境、提高产量品质,我们从2005年开始进行林下反季节香菇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香菇冷藏保鲜加工及包装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迪轩  郭鹏程 《蔬菜》2009,(6):27-27
香菇冷藏保鲜包装加工主要是用于在香菇鲜品的外销运输与超市销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鲜菇原有的风味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同时,精美的包装可提高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香菇王国,全国48个都、道、府、县有45个府县生产香菇。七十年代以前,以生产干菇为主,随着国内消费要求和食品结构的变化,鲜菇生产崛起,至七十年代后半期以来,生产已出现干鲜菇并茂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对比不同香菇栽培料配方袋装生产香菇,综合分析不同配方基料上的香菇成品袋数、出菇时间、鲜菇品质、鲜菇产量和经济效益,筛选出林下栽培香菇较好的配方供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长期以来都是原木或段木栽培,利用木屑等代用料栽培香菇是从70年代开始。1986年我区采用福建古田的“人造菇木”栽培模式。一亩良田搭棚排放10000根菌棒,搭棚需用毛竹4000kg,茅草2500kg,人工60多个,花资1500元。我区每年生产代料香菇1.3亿棒以上,粮田占用10000多亩,菇粮争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菇粮争田的矛盾,我们自1990年开始合作进行了无棚架半地下式栽培香菇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1991年列题在云和镇新岭村22户农家进行100000棒扩大生产,用田10亩,平均每亩香菇净利12000元以上,种粮500kg以上。如陈满林农户,1993年8月28日开始生产4700苗棒,到1994年3月8日的188天中,已收鲜菇4465kg,经济收入13500元,除去成本3525  相似文献   

8.
香菇属低温型食用茵,一般在秋末至春初气温较低时发生,受香菇种性和栽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盛夏期间不能正常出菇生长,通常近半年时间市场上无鲜香菇供应,不能满足市场对鲜香菇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海拔山区和北方地区利用气候较凉的优势开展高温香菇覆土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产夏菇因菇期适时而深受外商欢迎。但覆土栽培菇品上易沾带泥沙;高温时烂棒严重,不得已使用农药又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生产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适于规模化生产的香菇培养料基质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5种不同香菇栽培料配方生产香菇,分析不同配方栽培香菇的成品率、生长周期、出菇品质、鲜菇产量等,筛选出香菇最适规模化生产配方为果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相似文献   

10.
熊飞 《食用菌》2017,(5):53-54
<正>湖北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近年来袋栽香菇发展较快。竹山袋栽香菇,以春栽和秋栽为主,其中春栽主要以鲜菇上市,秋栽以干菇销售为主,部分干菇经香菇加工企业分级包装后,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此外,有少量夏菇栽培。春栽与秋栽相比,众多菇农反映春栽成功把握较大,秋栽菌袋污染率高,成品率低,风险较大。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是,春栽香菇多在12月到翌年3月接种,此时温度较低,杂菌与害虫都不太活跃,发菌期间环境温度、湿度可由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香菇生产过程中,只有对整个生产环节进行整体把握,才能生产更多的高品质香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1菇脚过长菇脚长对香菇产量没有影响,但对经济产量影响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干菇),同时影响鲜菇商品质量,相关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照。温度主要影响头潮菇,温度较高,菇脚就会较长。温度稳定在15~22℃时催菇较安全,晴天温差大于8℃催菇最好。光照不足,菇脚较长,越阴暗菇脚越长。适宜温度正常催菇时应去掉一层遮阳网到冬至前后应去掉另一层网,开春后根据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香菇生产集中在春栽(秋冬季出菇)、秋栽(冬春季出菇),相关生产技术已较成熟,产量较高。但存在市场香菇上市期集中、销售价格低、容易出现量大滞销等情况;而4~6月和9~11月市场优质鲜菇量少,销售价格高,开发春秋淡季香菇市场前景看好。实现香菇春秋淡季出菇,关键在于对炎热夏季菌棒烂棒的控制。本课题通过研发适栽大棚,明确越夏休眠管理技术,探索提高高温期间菌棒成品率,以实现4~6月和9~11月分时出菇。  相似文献   

13.
方新纪  施再旺 《食用菌》2003,25(2):33-33
覆土栽培在香菇的反季节生产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它有效地降低了菌棒的出菇温度,增加了菇床的通风量以及子实体均匀地接受散射光,而且现蕾后菌棒无需喷水,因而可提高鲜菇的质量,但如何有效解决覆土后菌棒背面长菇和由于土壤湿度大而引起的提早烂筒乃是覆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我地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北方香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菇北移 ,主要栽培于南方的香菇 ,在许多北方省份也都开展了代料栽培。由于南北方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 ,在栽培季节、品种选择、管理方面也应因地制宜 ,不能盲目生产。1 品种、季节 品种上如果以销售鲜菇为主 ,可选择菌丝发育时间短、出菇早、产量高、潮次整齐 ,适  相似文献   

15.
刘爱和 《食药用菌》2013,(5):297-298
<正>金福菇(Macrocybe lobayensis)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高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硕大、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鲜品货架时间长且有很高营养价值。适宜夏季栽培,可填补夏季鲜菇市场供应短缺的问题。笔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金福菇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反季节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军 《食用菌》2009,31(1):40-41
人工栽培香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多数方法都有成本高,技术难掌握的缺点。现介绍一项地栽香菇生产技术,此技术通过在我市平泉县生产试验证明,棚式地栽香菇技术,与常规架式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技术易掌握、管理简便、产量高,菇形圆正、菇肉厚、香气浓郁、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且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季节不产鲜品香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香菇出口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现将这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农村对香菇脱水加工,主要是采取晒干、烘烤或晒烤结合等方式,规模较大的生产单位也有应用香菇脱水机的。一般采用脱水机加工的香菇商品挡次较高。怎样提高香菇脱水加工质量,除注意提高鲜菇质量外,脱水加工技术同样至关重要。本文仅就香菇脱水加工过程起始温度对菇质影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七年九月在西德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真菌科学及栽培会议上,荷兰 Agri-systems 公司介绍了开发成功的“菌床式”生产香菇的技术、全套的机械设备及相关的软件技术。该技术利用与栽培蘑菇相似的菌床生产香菇,在精密控制的菇房中,利用六层菇床进行立体栽培。生产过程实现连续机械操作,中央控制系统利用微处理机控制。目前每平方米菇床每次采收鲜菇15公斤,每床连续采收5次。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代料栽培香菇是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按现有的栽培工艺,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大约需要8-11个月的时间,而产菇期长达6个月之久,每平方尺可产鲜菇3斤左右,仍存在着周期长,花工大,菇房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着重于如何进一步缩短香菇的收获期(即子实体生育阶段),探索香菇促成栽培新工艺。从83年开始利用地热温室,采用了“加温养菌法”和“温差刺激催营法”,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成功地缩短了香菇栽培周期。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