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提出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的概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以前的成长氛围,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的特点和面临的矛盾,旨在引起教育界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关注也日趋显著,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片面并且尚显不足,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以及贫困生群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难融入群体生活,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易平等相处。针对这种挑战,应当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为:加强大学生的合群性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教育,把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转型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1. 自主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淡化目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带进大学校园。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并轨招生、自主择业”等制度的建立,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当今的大学生不像以前那样,“跨过高考的横杆”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进入了“保险箱”。他们深深地感到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形成了“自我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观念,尤其表现出渴望在经济上自立的心态。对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特别关…  相似文献   

5.
陈景 《甘肃农业》2007,(1):50-52
通过对独生子女问题的由来和独生子女产生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探索了解决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对9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孤独、无聊、抑郁,甚至出现了自杀的情况,许多人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同辈群体上,希望在同辈群体中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撑。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同辈群体环境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点是要探索出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及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应该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呈现多样性。本文从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出发,分析这一群体人际交往的特点与现状,力图找出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与推进他们人际关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一方面网络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心理学上称“网络综合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创伤。近年来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不断加大,通过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使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问题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江南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评,主要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每月零用钱数额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吕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86-4688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对河北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河北地方高校大学生多来自本省农村,非独生子女多,家庭经济负担重;学生最为关心就业问题;就业期望较高;希望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别从大学生、高校和政府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级5022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参测学生的15%,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冲动、社交攻击、躯体化、依赖几个方面.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独生子女;文史类学生在社交退缩和强迫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艺术类学生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问卷采用开放式访谈法,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制定,由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性健康行为7个维度共41个条目构成),调查了广东省12所高校213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932人,女生为1204人),在调查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与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并具体分析其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在7个维度中,体育锻炼行为得分最低;体育锻炼行为高分组分别与中分、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体育锻炼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从大一到大四,体育锻炼得分除大一和大二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农村、城镇和城市之间体育锻炼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行为是广东省大学生生活方式构成中的最大短板;体育锻炼行为正向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能力较差,再加上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安全问题尤显突出。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然后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林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陈遇春  王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78-10179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杨陵职业技术学院307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农林类高职生这一群体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12.05%;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而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女生样本Z检验的结果差异并不显著;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庭溺爱。他们普遍缺乏在竞争社会中的创新意识和在逆境中与困难抗争的坚强意志。学生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高等院校教育必须着力抓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素质培养。在抓好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全面的素质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重要的在于拓宽视野、巩固基础、加强知识的融通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这与接受口径宽、涵盖面广…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很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当代大学生公德行为现状进行了阐述: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文明举止;二是有些人虽然具有较强的公德认知,但较少付诸实际行动,缺乏自律,缺乏团队意识。并对大学生公德行为问题的原因,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家庭、学校德育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四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高校加强公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改善家庭中的因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方法对吉林农业大学1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心理健康以及学业成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均与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也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自身存在着诸多的与其他知识层次和年龄结构的人的不同特点。而专科大学生存在的这些方面的问题,便更加的突出和特殊。我们有必要对其心理现象进行认识,加以分析并由此找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将专科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干得更好。基于此,笔从专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专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专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高校在新时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大学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