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谷粒内部水分扩散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采用谷物薄层干燥数据和具有第3类边界条件的扩散方程确定谷粒内部水分扩散系数的方法,并确定了3个品种玉米粒内部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具有通用性.可供干燥过程模拟和干燥机优化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精准预测玉米出机水分含量是实现玉米干燥过程自动控制的关键。为提升玉米干燥系统自动化程度,实现玉米出机水分的快速、无损、精准预测,研究依托粮食干燥模拟试验系统,通过调节干燥过程的热风温度、干燥段温度和排粮频率,设计8组多批次玉米干燥平行试验,分时段获得玉米干燥过程6个点位的温湿度特征数据,以及相对应的出机玉米水分含量数据;通过相邻平均法(adjacent average smoothing,AAS)对12组温湿度特征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平滑后的数据点集合毛刺减少、波动明显缓解,12组特征数据与玉米出机水分含量的Pearson相关性大幅提升,提高幅度在0.061~0.105之间,为后续构建玉米水分预测模型提供了数据基础;进而,研究以相邻平均法平滑后的12组特征数据作为模型输入量,构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玉米干燥过程出机水分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LM的玉米出机水分含量预测模型以sigmoid为激活函数、神经元个数设定为22时,模型运行速率较快、预测效果较好,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88 6和0.9...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的水分多在25%~30%左右,脱粒时间一般在11月份。这样高水分的玉米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不易贮藏或销售。通常的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果穗仓贮干燥玉米果穗收获后,由于水分含量大,籽粒难脱且破碎严重,所以北方地区普遍地采用果穗仓贮干燥。这种玉米干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自然风和太阳能,节能效果明显,干燥质量好,成本低。但是,这种玉米干燥方式需要的仓容较大(果穗的比容是谷粒比容的1倍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示踪原子技术测定干湿粮混合干燥中谷粒内部的水分分布状况,从而揭示了该干燥工艺的水分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5.
研究鲍鱼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装载量以及盐溶液浸泡浓度对鲍鱼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微波真空干燥的干燥速率曲线包含加速、恒速及降速3个阶段;研究鲍鱼微波真空干燥的水分比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鲍鱼微波真空干燥的干燥动力学满足Page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能够准确描述鲍鱼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干燥玉米的主要目的是要及时降低玉米的水分,保证安全储藏。机械烘干玉米在除去了大量水分的同时也破坏了玉米的部分内在品质,与低水分自然晾晒的玉米相比烘干玉米的质量标准也明显降低。在不适宜的热力干燥条件下,也常常会引起玉米品质的恶化。因此各种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粮食进行机械烘干时,应研究干燥过程对粮食质量的影响以及适宜的干燥条件。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经过渗透预处理的樱桃番茄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对渗透预处理樱桃番茄进行微波真空干燥,绘制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装载量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降水速率变化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符合Page方程,该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樱桃番茄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为樱桃番茄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龙眼果肉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研究了固定真空度下不同微波强度对龙眼薄层干燥水分的影响.采用8个常用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建立了龙眼干燥水分比和时间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强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分别对8种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确定模型参数,发现Page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能准确预测龙眼果肉干燥水分的变化规律.干燥过程大致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阶段;当微波强度较低时干燥过程由升速和恒速阶段控制;当微波强度较高时,干燥过程由降速阶段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笔者建立的自然多孔介质干燥分形孔道网络模型(袁越锦,杨彬彬,焦阳,等.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分形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I.模型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65-69)的正确性,采用新鲜土豆切片进行热风对流干燥试验,并对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形孔道网络模型模拟得到的多孔介质内部温度、水分含量的分布与响应较规则孔道网络模型的更接近试验结果;分形孔道网络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目前常用干燥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湿斑和不规则干燥前沿等现象;多孔介质的喉径分布对干燥有显著影响,喉径分布不均匀程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孔隙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干燥时间无确定性关系。孔道网络模型考虑了多孔介质孔道细观结构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在预测多孔介质内部水分分布与响应方面更接近真实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连续谷物干燥机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现有的连续谷物干燥机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大、在线测谷物水分困难等问题.【方法】结合玉米干燥的特点,设计了在连续干燥机上采用高低料位质电双参数变速测控的方法;开发了测控新方法的控制系统,融合了LabVIEW软件技术,并进行了干燥测控系统试验.【结果】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实现了质量参数法和电参数法交替在线测量水分.【结论】在整个玉米干燥过程中,热风温度自动控制在140~160℃,干燥机出口的玉米平均水分为14.7%;平均单位耗热量为5 100kJ/kg H2O,远低于行业标准(8 000kJ/kg H2O).  相似文献   

11.
木材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超声波和真空干燥的优点,采取超声波 真空协同干燥方法,对核桃楸试件进行干燥。在不同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的条件下,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建立对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波 真空协同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绝对压力对于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影响较小;干燥过程中,温度对干燥速率起着主要作用,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木材的干燥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有效扩散系数和菲克单方向扩散方程得到的干燥模型和实际干燥动力学很接近。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及求解木材干燥过程热质迁移数学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木材实际干燥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对促进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水分迁移、能量转移、应力应变与数值求解方法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木材干燥过程中热质迁移模型建立及求解的研究现状,根据木材干燥机理、热质迁移理论及干燥生产实际分析了模型可借鉴应用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干燥情况的多维(2、3D)热质迁移以及考虑木材干缩现象的热质-应力应变耦合数学模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玉米深床常温通风干燥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在试验台上对玉米深床干燥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温度、不同干燥床深下玉米的干燥速率变化特性。结果发现,温度和床深对干燥速率均有较大影响:风温越大,干燥速率越快;干燥床深越大,干燥速率越慢。用Page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适合于玉米深床低温通风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结合超声波和真空干燥的优点,采取超声波一真空协同干燥方法,对核桃楸试件进行干燥。在不同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的条件下,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建立对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绝对压力对于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影响较小;干燥过程中,温度对干燥速率起着主要作用,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木材的干燥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有效扩散系数和菲克单方向扩散方程得到的干燥模型和实际干燥动力学很接近。  相似文献   

15.
地黄浸膏超声真空干燥特性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浸膏具有黏性大、透气性差、对热敏感等特点,难以实现快速高品质干燥。利用自制超声真空干燥装置对地黄浸膏进行干燥,对干燥产品的形态结构和指标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干燥温度、超声功率、真空度对地黄浸膏干燥效率的影响,并进行超声真空干燥模型研究,确定不同干燥条件下地黄浸膏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真空干燥方法能明显提高地黄浸膏的干燥速率,且干燥产物疏松多孔,粉体性质优良,主要指标成分含量较高。Page模型能准确描述地黄浸膏超声真空干燥过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在(1.87~5.65)×10~(-8)m~2/s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超声功率、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平均活化能为32.729 k J/mol。  相似文献   

16.
粳稻谷粒不同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粳稻云粳九号,合系15号及合系34号谷粒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的研究,明确了谷粒水分含量在14%时,整精米率最高,且谷粒水分含量间及品种间整精米率差异极显著,水分含量过高(16%)或过低(13%)都容易造成碾精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碎米,从而降低整精米的产量,也影响大米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DSSAT软件在模拟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适用性,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玉米生长模型DSSAT-CERES-Maize模拟了水分胁迫条件下辽宁地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并确定了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的最优方案。试验将玉米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拔节、抽雄、灌浆和成熟5个主要生长阶段,选择其中的拔节期(J1、J2、JCK)和抽雄期(T1、T2、TCK)进行水分胁迫控制,分别采用田间持水量的60%~65%(轻度水分胁迫)、45%~50%(中度水分胁迫)和30%~35%(重度水分胁迫)3个水分胁迫水平,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随机排列。利用DSSAT-GLUE参数估计模块得到不同的参数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玉米物候期、单粒质量、产量、叶面积指数(LAI)、以及土壤水分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以确定该模型模拟辽宁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的精度。结果表明:遗传参数P2的估计值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59.03%。在模型应用过程中应选用轻度水分胁迫以及在生育后期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观测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可以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误差可以减小到6.7%~9.9%。在对作物LAI和水分动态模拟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同一生育期水分胁迫程度越低模型模拟精度越高;同一水分胁迫条件下抽雄期处理模拟精度高于拔节期处理。从留一交叉验证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总体模拟误差在12%~15%之间。说明DSSAT-CERES-Maize模型在模拟辽宁地区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传统水稻考种机谷粒表型分析算法在功能和效率上的局限性,针对穗上谷粒原位计数和被遮挡谷粒几何特征还原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通用算法框架。【方法】将穗上谷粒原位计数与被遮挡谷粒还原这2个复杂任务分别拆解为2个阶段,将其核心阶段建模为I2I问题。基于MobileNet V3设计1种能够解决I2I问题的轻量级网络架构,并针对2个任务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数据集图像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和超参数对其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使用TensorFlow Lite runtime解释器将模型部署在考种机的树莓派4B开发板上,并进行测试。【结果】该算法在穗上谷粒计数任务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快速性,且具有一定的泛化性能。在被遮挡谷粒的形状还原任务中,该算法所还原的谷粒图像在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和颜色分数评价指标中准确率均达到97%以上。【结论】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完成穗上谷粒计数和被遮挡谷粒的还原任务,且具有轻量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根据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和热量的迁移机理,建立了木材微波真空干燥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木材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升温加速干燥段(Ⅰ)、恒温恒速干燥段(Ⅱ)和后期升温减速干燥段(Ⅲ),且恒温恒速干燥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木材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其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在0.9以上,且含水率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高于温度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对真空条件下木材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以截面为20 mm×20 mm,长度分别为100、150、200、250、300 mm的桦木为试材,在干燥温度分别为60、75、90℃,绝对压力分别为0.02、0.04、0.06、0.07、0.08 MPa的真空干燥条件下,对试材内部水分移动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材表面水分移动速率大于内部水分移动速率,二者的比值在10~150之间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不同条件下各种规格试材的干燥速率与温度、绝对压力的关系式,并与理论推导得出的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木材表面水分蒸发速率与内部水分移动速率之比。最后根据不产生干燥缺陷的最大(极限)速比,得出木材真空干燥过程中不产生缺陷时的温度和绝对压力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