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竹丰产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苦竹丰产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苦竹林的产笋量、产材量和现存竹材产量,但不同施肥处理对苦竹林生长和产量影响程度不同,氮肥对苦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发育于花岗斑岩的红壤可以不施或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密度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及地径生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就笋产量指标而言,经营密度为1400株/hm2的四方竹竹林出笋量最高,为合理的经营密度.在2~6年生四方竹竹林中,随着竹龄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地径及出笋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经营密度对四方竹出笋量、平均竹高及平均地径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竹龄对四方竹出笋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2因子2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单位面积年龄比例和经营密度对苦竹出笋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根据出笋情况,确定当地出笋周期,并选定最佳方案,为今后苦竹林地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笋趋势为先增后减,当地发笋盛期为4月16日至4月23日,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为1∶1时,发笋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毛竹鞭笋开发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夏、秋两季鞭笋的生产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根据毛竹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毛竹林,采取控制毛竹密度、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能提高毛竹产笋量,可在夏、秋两季供应鞭笋,调节竹鲜笋供应淡旺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根据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毛竹林,采取合理的密度控制、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能使毛竹四季产笋.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自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等特性.被人们称为笋中珍品、餐桌佳肴。因为苦竹笋在4—7月份产笋,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储藏保鲜技术。峨眉山市笋农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多种苦竹笋的家庭储藏保鲜新方法,现将他们的三种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绿竹密度与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繁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4-184,195
应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绿竹经营密度及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影响,结果表明:绿竹林分经营密度和竹株年龄结构对鲜笋产量、母竹大小等因子有较大的影响,鲜笋产量和挖笋个数均随着丛立竹数及1 a母竹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当从立竹数和1 a母竹数均达到一定量后,单株发笋个数、笋个体重、新竹大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毛竹荒芜低产林是过度采伐、掠夺性挖笋和长期失管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荒芜低产林立竹数稀少,林相杂乱,杂灌草丛生,竹林生产力低下,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一般改造模式)、B(增施促长剂经营模式)处理立竹数可以达到2 700株/hm2,形成毛竹单优群落,A、B与ck处理比平均胸径分别提高20.8%和41.6%,平均高分别提高34.4%和47.9%,年龄结构趋于合理。A、B处理与ck处理产笋量和产材量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B处理与A处理比,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17.2%和10.1%,产笋量和产材量间有显著差异。毛竹荒芜低产林必须采取较集约的经营措施,增施毛竹促长剂对毛竹荒芜低产林改造有积极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苦竹类植物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苦竹类植物中产于日本的大明竹Pleioblastus gramineus(Bean)Nakai、、长苦竹Pl.simonii(Carr.)Nakai,中国产的苦竹Pl.amaru(Keng)Kengf.、宜兴苦竹Pl.yixingenis Chu &Chao、斑苦竹Pl.maculatu(McCl.)Chu&Chao。采用20个引物(10bp)进行扩增出的DNA片段,用于种间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苦竹与宜兴苦竹关系密切;(2)大明竹与其它4种关系较远;(3)形态为分上将中、日产苦竹分成两类没有得到RAPD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白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的特性。由于苦竹笋产笋在4~7月份,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贮藏保鲜技术。峨眉山市笋农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多种关于苦竹笋的家庭  相似文献   

11.
于2007年在沙溪堤坡采取生态技术进行绿竹培育的生长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生态技术培育(模式III)与常规集约经营(模式II)、传统粗放经营(模式I)比较,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当年出笋率,绿竹平均胸径增大,竹株大小差异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式III与模式I产笋量间有显著差异,模式III与模式II、模式I产材量间有极显著差异。可见,溪河堤坡采取生态技术培育绿竹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造林绿化途径,具有明显的生长效应,有利于提高产笋量和产材量,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资源分布、生长现状及经营技术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荒芜低产石竹林平均胸径大多在1~2cm之间,立竹数一般只有750~1 500株/hm2,竹鞭多盘结在土层0~20 cm,杂灌、杂草较多,林分生产力低下。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石竹林的质量与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经改造,林分的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有大幅度增加,产笋量、产材量、现存竹材量分别为对照的1.6、25.6、27.4倍。综合技术措施处理与对照相比,产笋量和竹材量两者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取综合经营技术措施处理可以提高石竹林的产量。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是改造荒芜石竹低产林的有效方法,在戴云山脉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石竹林,建议在戴云山脉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毛竹是我国南方主要大型散生竹种。它具有竹大笋多,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毛竹林,施行高产集约栽培技术,可以达到春季产春笋,夏秋产鞭笋,冬季产冬笋,四季笋高产的目的。现介绍集约管理的高产技术,供参考。 (一)选择适宜竹林 经营四季笋的毛竹林,必须在气温不低于-15℃、年降雨量500~2400毫米的气候,300~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砍伐杉木后形成的乳源木莲毛竹新林型的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毛竹枝叶分布层次明显,乳源木莲位于林分上层,林分结构合理,物种多样性较高;乳源木莲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能够保持较高生长量,有利于培育乳源木莲大径材;3种混交处理中,2002--2012年不同密度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虽有差异,但差异较小;不同处理毛竹高径生长、产笋量和总产材量均存在差异,以RD处理、RC处理为好。乳源木莲毛竹混交林是拟自然更新的林型,能够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具有省工、适用、高效的经营特点,适宜在中亚热带林区高丘低山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酸竹低效林的改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建瓯市野生福建酸竹低效林实施松土、施肥等低效改造抚育措施,比较分析改造前后竹林立竹密度、地径、林龄结构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2007年改造区竹林立竹密度增加5021株.km-2,平均地径提高0.3 cm,Ⅰ-Ⅲ度竹所占比例提高42%,产笋量增加433 kg.km-2,经济效益明显,低效改造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8.
苦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微生素和糖类,嫩笋微苦带甜,清香可口,具有促进消化、清凉解暑,降脂减肥等医疗功效。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乡素有苦竹笋之乡的称谓,当地农民利用所产鲜嫩苦竹泡制加工成香甜适度,咸酸嫩脆,回味悠长的泡苦笋,投入市场被人们称为佳肴美味,笋菜一绝。其泡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结合文献考订,认为苦竹属PleioblastusNakai的后选模式种为McClure指定的青苦竹Pcommunis(Makino)Nakai(=Pchino(Franch.etSavat.)Makino),而非川竹Psimonii(Carr.)Nakai.篱竹Phindsii(Munro)Nakai或大明竹P.gralrtineus(Bean)Nakai。经对安徽苦竹属植物系统整理,承认安徽产该属植物5种,分别为苦竹 P.a/narus(Keng)Kengf.,斑苦竹 PImaculatus(McClure)C.D.ChuetC.S.Chao,衢县苦竹PjuxianensisWeneta1.,仙居苦竹PhsienchuensisWen和光节苦竹PglabrinodusG.H.Lai(新种),排除了高舌苦竹P.altiligulatus S.L.ChenetS.Y.Chen,华丝竹PintermediusS.Y.Chen,硬头苦竹P20ngifimbriatusS.Y.Chen。实心苦竹PsolidusS.Y.Chen和宜兴苦竹PyixingensisS.L.ChenetS.Y.Chen5个种在安徽的分布。图1参31  相似文献   

20.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5-146
研究经营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的经营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9000~13500株/hm2密度范围内,新竹平均胸径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在7500~12000株/hm2密度下,新竹平均竹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产材量受到平均胸径大小与立竹数量多寡的双重影响。从培育茶秆竹笋竹两用林经营目的综合分析,茶秆竹以笋竹两用林为经营方向,合理经营密度以9000~10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