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市公园树种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延安市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延安市公园绿地的树种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公园绿地中共有树种40种,分属23科30属,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树种组成有很大差别,共有树种4种,树种优势科、属不明显。城市公园的树种多样性小于森林公园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简单,城市公园中仅有少数群落构成树林形式,大部分是草地上散植少量乔木和灌木,乔木和灌木的郁闭度和覆盖度小,树种的高度小于森林公园的高度。树种构成的生态习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杨家岭革命遗址公园常绿树的数量大于落叶树外,其他公园落叶树的数量均大于常绿树。公园观赏树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生长指数对福州市公园绿地树种关联性和植物群落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公园乔灌木生长指数大于60的有56个树种;种间关联较强的树种集合有6组。在群落空间构成上,森林公园Ⅱ区的群落空间特征较显著,其余群落的空间特征差异较小。结合福州市公园树种种植现状,提出公园树种配置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树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了昆明市公园中人工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水平偏低的4个因素,提出了提高人工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水平的5类方法,以期为昆明市公园植物造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21个具有代表性公园绿地中观果树种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公园绿地中观果树种的种类,并对上海地区公园绿地中观果树种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扬州荷花池公园中的绿化树种进行调查,了解了荷花池公园中行道树种、绿化树种、绿化灌木和藤木植物种类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荷花池公园中绿化树种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今后荷花池公园的景观提升以及扬州市其他公园绿化树种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及满都海公园为例,对公园内树种与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求对呼和浩特市综合性城市公园树种与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如何提高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赵丽娜  段大娟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24-2825,2831
通过对石家庄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乡土树种的种类、数量、配置形式和应用频率。调查显示,石家庄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有75种,占所调查公园绿化树种总数的44.1%,可见石家庄市乡土树种应用种类偏少,常用树种过于集中。建议大力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增强乡土树种的应用频率,丰富配置方式,注重乡土树种的生态效益,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9.
庆元县城区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乡土树种在公园绿地中的推广应用,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在对公园绿地绿化中乡土树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庆元县城区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种类,分析了乡土树种的功能及应用优势,归纳出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为公园绿地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彩叶树种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走访北京市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精品公园、郊野公园、城市道路绿地、居住社区绿地,对北京市彩叶树种的资源、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彩叶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总共有43科78属222种(含品种,不包括野生种);彩叶树种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应用中生态环境丰富,应用形式多样,配置方式灵活(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色块色带、基础种植和垂直绿化).  相似文献   

11.
公园绿地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区公园绿地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数量比例与投影面积由于公园特点的不同存在差异,但大部分数量比例分布在1∶1以下,均值为1∶3,投影面积总体比为1∶2;8个公园总体表现出落叶树种较多,而常绿树种较少的特点,群落季相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合肥市望湖公园绿化树种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望湖公园植物共有64种,隶属46科57属。其中木本植物45种,占总数的71%;草本植物14种,占总数的22%;藤本植物5种,占总数的7%。并就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对合肥市望湖公园绿化树种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合肥市望湖公园的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今后城区树种规划提供依据,调查了北京市城区37个公园的793个群落,统计出这些公园的数量优势树种75种,投影盖度优势树种78种,并对优势种进行重要值排序。结果表明:在793个群落中,优势种虽种类多达89种,但其中20种频次较高,反映出北京城区公园绿地规划中主要树种突出,群落结构变化大,植物景观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彭静  郭勇君 《吉林农业》2010,(11):184-185
文章通过对赣州市城市园林树木的现状即现有行道树种、现有公园绿地树种和现有附属绿地树种进行分析,结合赣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赣州市城市园林树木选择的原则和标准,并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适宜在赣州生长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最后探讨了赣州市园林树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赣州市城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赣州市城区绿化树种种类较少,尤其是乡土树种种类少、数量少的现状,根据赣南的实际情况和具有丰富的亚热带树种资源的特点,为丰富赣州市城区绿化树种、提高城区的绿化品位,对赣州市城区街道和公园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要求、适宜选择的乡土绿化树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13个代表性公园绿地的色叶树种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广州市现有100种色叶树种(含亚种、变种和品种),占全市园林树种的8.14%,主要集中于大戟科、桑科、苏木科和使君子科,其中乡土树种33种,体现出地域性植物景观特色;乔木、灌木居多,而藤本类、常色叶树种不足;并对广州市发展色叶树种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居住区、单位附属和道路等31处绿地彩叶树种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在园林绿化植物中的配置与造景效果,对彩叶树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安城市绿化树种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安城市绿化系统中的公园(包括环城公园),街道广场,机关学校,居住区等作为实地调查的对象。对其中的树种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绿化树种的丰富度,乡土树种的应用,各类树种的比例,管理养护等。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列举了一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尚未大量使用的乡土树种。认为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应用问题,充分突出西安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9.
浅议北宫森林公园彩叶树种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北宫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该公园彩叶树种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彩叶树种的选择原则、选择方法和结合形式,并总结了北宫森林公园彩叶树种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城市公园木本植物群落树种组成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代表性样方法对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环城公园、植物园等地的木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木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健康状况、分布位置等,在分析群落结构、树种组成、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等基础上,探讨木本群落结构组成及树种间关联性,为城市森林建设和经营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