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的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属半发酵茶,具滋味浓醇爽口,茶香浓郁和叶底绿叶红镶边等独特的品质风格。滋味和香气是确定品质的基本因子。对乌龙茶而言,香气因子更是衡量乌龙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乌龙茶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乌龙茶香气,本研究对八仙茶和岭头单枞的香气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为选育和制作高香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供试材料八仙茶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的八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乌龙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乌…  相似文献   

2.
福建乌龙茶的矿质营养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十多年来福建马龙茶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研究状况,本文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乌龙茶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含量;(2)乌龙茶茶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浸出率;(3)乌龙茶品质与营养元素的关系;(4)乌龙茶品种、产地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并提出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方面内容,即乌龙茶产区微量元素的普查;微量元素与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系;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加工机具对乌龙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乌龙茶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制茶种类缘于历史渊源,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份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早期皆由先民自大陆传入,福建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亦先后传入。然而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在台湾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大陆乌龙茶绝然不同。各茶区亦依其产制环境之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做青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6,28(6):16-17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适当的温度(20~23℃)有利于做青过程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做青环境相对湿度影响做青叶水分散发,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叶片厚度、气孔大小和气孔数、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的层数等)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相对湿度也不相同。掌握做青技术关键对提高乌龙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安溪乌龙茶出口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各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系根据特定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背景而定。安溪乌龙茶出口,具体地说,其依据有:1.资源状况资源一般指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方面。资源构成的差异,影响静态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具备实现比较效益。安溪所以演变为今日著名的乌龙茶产区,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殊荣,并非偶然。系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市场竞争过程,选择了适合乌龙茶栽制的优越自然资源、品种资源,以及技术、劳动力优势等形成的。据此,安溪有实现乌龙茶出口…  相似文献   

6.
采用乌龙茶品种丹桂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制荼工艺要求制成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探讨EGCG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最终保留含量。结果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EGCG含量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EGCG的最终含量为绿茶保留量最高(81.63mg/g),约降至鲜叶的57.8%,其次白茶(74.04mg/g),再次为乌龙茶(73.65mg/g),红茶保留量较低(2.76mg/g),约为鲜叶含量的1.95%。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溯源福建建瓯的北苑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制小团茶,成为驰名天下的龙团凤饼;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的。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龙团改制散茶,制法也相应改革,品质不断提高,誉满天下。乌龙茶是沿袭武夷岩茶的制法,而武夷岩茶又与北苑龙团的原料、采制方法相近似。乌龙茶具有自然的花香与醇厚的滋味,而且对人体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保健功效,因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乌龙茶的历史悠久,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精湛的传统加工工艺;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此挥毫写就了璀灿的茶文化,本文拟简述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茶文化。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有别于其他茶类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是具有自然、幽雅的花香,香精油含量高,冠于其他茶类(窨花茶除外)。福建是乌龙茶的发祥地与主产区,乌龙茶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闽北工艺与闽南工艺,闽南传统乌龙茶以花香浓郁而倍受青睐。但是近些年来,乌龙茶加工出现一些单纯追求外形色绿、内质绿叶绿汤的现象,甚至追求“越绿越好”,  相似文献   

9.
(一)茶王获奖者(6个)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山市岩茶厂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龙兴茶叶有限公司乌龙茶铁观音泉州日香茶业有限公司乌龙茶佛手永春苏坑天源茶厂绿茶品品香牌文洋翠芽福鼎市品品香茶厂花茶茉莉花茶王福安茗春馨香茶叶有限公司(二)金奖获得者(17个)乌龙茶白芽奇兰漳州芗城晨晖茶庄乌龙茶凤凰单丛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乌龙茶肉桂武夷山市星愿有限公司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市茶厂乌龙茶“鼎仙岩”牌闽南水仙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永春支公司、永春湖洋镇政府乌龙茶铁观音安溪县西坪镇龙坪村乌龙茶“鼎仙岩”牌佛手福建茶叶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了福建省申报的福建乌龙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就福建乌龙茶受保护的35个县(市、区)及福建乌龙茶的质量特色进行了公告。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饮料在日本的市场及其制造方法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1)原料A.乌龙茶福建省产的乌龙茶,因品种、产地、收获期以及级别的不同,分为诸多种类,各种类在形状、芳香、食味、色泽方面各具特征。乌龙茶由福建省向国外输出时,需经中国商品检验局(CCIB)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口。B.水制造乌龙茶饮料的原料用水,其水质对饮料的品质影响极大。乌龙茶饮料和水的关系,宛如红花与绿叶,美味可口的乌龙茶饮料离不开优质的水,正如中国有句俗话所说:牡丹虽美还须绿叶扶持。象含钙、镁较多的水、或含铁而发生混浊的水,都会使香味发生变化。一般多用井水做原料水,但用水必…  相似文献   

12.
台茶12号(又名金萱)、13号(又名翠玉)是由台湾省茶叶改良场杂交选育而成的乌龙茶品种。上世纪90年代初由福建福安民间引进并逐步在闽东地区推广。闽东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与台湾省较为相近,但气候条件、土壤质地、栽培管理,特别是制茶工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探讨这两个品种在闽东生产环境条件下,适宜的乌龙茶制作工艺,2002年,笔者对其做青工艺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我国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动,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效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的茶叶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乌龙茶类其发展前景如何呢? 1、乌龙茶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独具鲜明特色的乌龙茶,以其香高味醇和绿叶红镶边的品质受到消费者喜爱,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几乎为我国所特有(这使得外国生产商很难插足我国市场),国外没出口乌龙茶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茶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乌龙茶产量上升较快;我国生产乌…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业》2006,(6):32-32
11月19—23日.由日本乌龙茶进口商社协议会会长前平明庆、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贸易投资部部长安田真人等一行4人组成的日本乌龙茶输人商社协议会代表团(以下简称“协议会”)来华考察,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是古老的茶乡,是我国主要的乌龙茶产地,乌龙茶产量占我国乌龙茶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之极品,已是名扬天下。近年来适应市场需求,经多方努力,全县逐步建立以铁观音为主导品种,黄旦、本山、毛蟹合理配置的四大名茶生产基地。但其中仍然有部分早期栽种的品种混杂的色种茶园,1997年春分前两天,笔者在安溪县感德镇大坂村大坂角落一块3分面积的山地色种茶园进行嫁接铁观音试验,同时与一般低产茶园改造方法对比,(即:采用清园挖沟重新种植铁观音扦插苗)。下面介绍色种茶园嫁接换种铁观音的方法:(一)嫁接时…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无可置疑,但具体发源于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尚有争议。至于后来有人提出的闽南漳州说,显然有主观臆断之嫌。为厘清乌龙茶发源地问题,本文从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为辅助,通过认真思考、比对,得出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张水存 《福建茶叶》2011,33(4):58-59
乌龙茶主要产地在福建、广东和台湾。半发酵的乌龙茶应始于明代中后期而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当时国内生产的茶叶有绿茶和乌龙茶(或称武夷茶)。这时候,欧洲人陆续东来,对中国茶叶始有所见闻。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Giambatista Ramusio)写的《航海记集成》中载:“在中国,所到之处都在饮茶,空腹时  相似文献   

18.
海外乌龙茶市场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输出比较早的茶类,以各时期输出的主要市场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风靡欧美时期;侨锅茶时期和日本乌龙茶热时期,或称液体乌龙茶时期。一、风靡欧美时期荷兰人是最早购用中国茶叶的队训人。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明万历38年(161O年),荷兰商人在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以后又在爪哇、苏门答腊多次购买华茶,转运欧洲卖给英国等国家。并按厦门方言茶(TAY)的读音称茶为THEE。当美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到东方进行贸易时,已成为欧洲人普遍的饮料。至于当时输往欧洲的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