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褐缘灰斑病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是香蕉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香蕉褐缘灰斑病的早期诊断、检疫及防治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从而准确及时鉴定出病原菌种类.本文介绍了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种类和分类,概述了国内外香蕉褐缘灰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传统、血清学、DNA指纹图谱、常规PCR...  相似文献   

2.
赖跃先 《植物医生》1997,10(6):17-17
香蕉叶斑病(banana leaf spot)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3种,是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3.
稻普通矮缩病(RD)是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知此病仅发生在温带地区如日本、朝鲜、中国和尼泊尔。 近来在菲律宾的哥打巴托北部Midsayap的稻田中发现了稻普通矮缩病症状。感病植株表现矮化和在叶片上出现小的褪缘斑或条纹。被东格鲁病侵染的大多数植株也表现出褪缘斑,因此,与稻普通矮缩病的症状不易区分。但是,在只被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侵染的稻株体上稻普通矮缩病的叶片症状才清晰明显。  相似文献   

4.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叶斑病在香蕉产区普遍发生,常见的叶斑病有褐缘灰斑病、煤纹病、灰纹病,其中褐缘灰斑病尤甚。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株产量减少,果实质量下降。一、症状1.褐缘灰斑病:叶片感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上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病斑周缘黑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灰色霉状物。病斑发生多时,全叶枯死。2.煤纹病:病斑多发生于叶片边缘,多呈短椭圆形、褐色,斑上轮纹较明显,病部在叶背面长出的霉状物,色泽较深。3.灰纹病:叶片感病初期为随圆形小斑,后扩展为两端略尖的长椭圆形大斑,中央…  相似文献   

5.
25%施立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叶斑病是我国南方蕉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其症状由不同病原危害造成 ,常见的有蕉叶灰纹病 (Cordanamusae)、蕉叶煤纹病 (Helminthosporiumtorulosum)和蕉叶褐缘灰斑病 (Cercosporamusae) 3种。叶斑病均发生于温、湿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广东和海南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天敌进行调查,共发现8种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和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Kamiya);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长崎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agasakiensis(Ishii)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文内简要描述了6种天敌的主要鉴别特征,并提供了一些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7.
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李鄂平陆炳片宁章全吕斌叶青(浦北县水果生产办公室535300)香蕉叶斑病是浦北县近年来香蕉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分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等三种类型为害,其中以褐缘灰斑病最为严重。流行时,常造成蕉叶枯死,果实...  相似文献   

8.
在害虫侵染下,植物能够通过气味吸引害虫天敌以防御害虫的侵染,这被称为间接防御反应.本文研究发现,二斑叶螨的侵染增加了叶片总呼吸、交替呼吸途径容量以及交替呼吸途径容量在总呼吸中比例的水平,并提升了叶片对二斑叶螨天敌的吸引作用.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的处理则降低了二斑叶螨侵染叶片对天敌的吸引作用.水杨基氧肟酸的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二斑叶螨侵染叶片的叶片温度,但降低了其光合速率;而二斑叶螨侵染叶片对天敌的吸引作用可能和其光合速率有关.基于以上结果,讨论了在害虫侵染下线粒体交替呼吸途径对于植物间接防御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25%乙嘧酚(ethirmol)对香蕉褐缘灰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1.3084x 1.1806,EC50为822.26mg/L,EC90为7918.72mg/L。  相似文献   

10.
槟榔幼苗健壮程度直接影响槟榔植株前期的生长速度、中后期的果品品质及最终的果实产量.本文综述了槟榔幼苗期发生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白化、日灼、肥害)、侵染性病害(炭疽病、大茎点霉叶斑病、枯萎病)以及虫害(椰圆蚧、基斑毒蛾、斑腿蝗虫、红蜘蛛、黑刺粉虱)的发生症状、防治方法等.根据槟榔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探索各种病害、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槟榔苗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深圳盐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在对3批美国进口原木进行检疫时发现虫样,该批有害生物经深圳局动植中心植检专家鉴定并由中科院动物所专家复核,为检疫性害虫——缘脊楔天牛(Saperda tridentata Olivier),属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缘脊楔天牛体长8~17 mm。体黑色,被灰白色和橘红色绒毛。触角黑色被灰白色绒毛,复眼下叶内缘镶有细的橘红色绒毛斑纹,复眼上叶后缘具显著的相当宽的橘红色绒毛斑。前胸背板具2条橘红色绒毛纵纹,位于两侧,有时基端加宽至几乎相连;两侧各具2个黑斑,紧挨纵纹纵向排列。鞘翅橘红色绒毛斑纹  相似文献   

12.
香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地区。香蕉叶斑病(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等真菌性病害的统称)常年发生为害,一般发病率为20%~40%,严重的达80%,对香蕉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以上。多年来在广东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农药主要为丙环唑  相似文献   

13.
<正>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果实蓝色,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随着蓝莓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其病害的发生也愈加频繁。2013年7月对沈阳市蓝莓种植园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新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基生枝中上部芽眼,受害芽坏死,芽眼周围出现褐色或红褐色椭圆形病斑,凹陷,后期中部呈灰白色,病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皮蠹科(Dermestidae)斑皮蠹属(Trogoderma)害虫的经济重要性及传播蔓延进行了评述,对有害种类的危害性进行了比较.在基本上明确了我国该属有害种类的基础上,认为谷斑皮蠹(T.granarium Everts)、墨西哥斑皮蠹(T.anthrenoides Sharp)、肾斑皮蠹(T.inclusum LeConte)和胸斑皮蠹(T.sternaleJayne)应作为我国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集了田间常见的8种有害蝽类,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inn.)]、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和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经过室内饲养获得其1~5龄若虫及成虫。通过对不同龄期若虫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确定了不同龄期若虫的鉴别特征,特别是低龄若虫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保》1995,(1):39-40
香蕉叶斑病是浦北县近年来香蕉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分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等三种类型为害,其中以褐缘灰斑病最为严重。流行时,常造成蕉叶枯死,果实瘦小,产量损失严重,对香蕉生产构成很大威胁。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规律,笔者从1990年开始对该病的田间发生为害情况作了系统观察;进行了产量损失测定;调查了该病与品种及栽培条件的关系,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9种主要为害果树、林木、蔬菜、稻麦、烟草、药草等植物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区分进行了研究,各种类的1~5龄若虫及成虫标本均通过田间采集和室内饲养方法获取。通过对不同种类若虫进行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提供了3~5龄若虫间的鉴别特征。9种有害蝽象分别为: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  相似文献   

18.
吴帮承 《植物医生》1999,12(2):42-43
立枯病和猝倒病是许多花卉、蔬菜、果树、林木等苗期的根部病害。采用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都可发生此病。病害普遍而严重。两种病害发生规律相似,防治方法基本相同。一、症状识别立枯病在早期发生,可引起烂种。苗期发病,茎基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当病斑...  相似文献   

19.
落葵 (潺菜 ,下同 )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小苗或大苗 ,一般小苗受害多。茎基部或茎部染病 ,初期出现红色凹陷斑 ,病健交界处黄色至褐色 ,叶片不萎蔫而不引人注意。当病斑绕茎一周时 ,病部缢缩 ,最后只剩下几根维管束 ,菜苗折倒死亡。菜农常称之为“烂脚病”。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k櫣hn)。该病菌一般不产生孢子 ,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传播繁殖 ,除落葵外 ,还可侵染黄瓜、番茄、辣椒、豆类和甘蓝等多种蔬菜 ,引起苗期的立枯病。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 ,且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 2~ 3a(年 )。…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茶花上发现了茶花灰斑病和茶花炭疽病两种新病害。茶花灰斑病有两种症状类型 :有限病斑型初期叶上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扩大后微凹陷 ,灰褐色至灰白色 ,叶背病斑茶褐色 ,多为不规则形或带圆形 ,病健交界明显 ;无限病斑型多表现在叶缘或叶尖 ,初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即速向健康部位呈扇形扩展 ,暗红褐色 ,无边缘 ,其外缘呈墨绿色浸蚀状。茶花炭疽病叶上病斑呈不规则圆形 ,灰白色 ,但近边缘处为深褐色 ,叶背面病斑褐色 ,后期叶部病斑两面同时出现略突起的小黑点物 ,成熟后顶端破裂 ,溢出玫瑰色胶质物。该病与茶花灰斑病的有限病斑类型的症状相似 ,但可视叶背面有无小黑点相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