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头河水库供水潜力与抗旱减灾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石头河水库的工程规模和运用概况;拟定了在现有基础上均匀和非均匀增加供水量的多种供水方案;通过长序列多年逐旬模拟兴利调度,提示了水库在城乡生活、工业及农业供水方面的潜力;并分析了水库的抗旱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波分析法,对西安市区主要地表供水水源黑河、石头河水库、石砭峪水库年径流序列进行周期性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径流序列均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有较显著的下降趋势.即,对应于23,30,8,11 a的周期变化,2020-2030年黑河径流将处于偏枯阶段;从较大时间尺度14 a分析,2023年左右石头河水库径流将处于偏枯阶段;从20 a尺度分析,2022年左右石砭峪河水库径流也可能处于偏枯年份.为了保证该时段西安市区供水,建议提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发其他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3.
刘家峡水库调度方式对黄河上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调度方式对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结合水库防洪、发电、供水调度模拟模型,设置了水文情势的量、时间、频率、延时和变化率5种基本特征的32个指标,采用水文变异法(RVA)对不同水库功能模式下,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进行定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刘家峡水库发电调度有15个水文情势指标发生高度改变,占指标总数的47%;水库供水引发了20个水文情势指标发生高度改变,占指标总数的近63%;供水调度对河流水文情势整体改变度为0.77,较发电调度改变程度0.43更高,相对防洪和发电调度,改变更为强烈,影响更为广泛。在防洪、发电、供水三个水库功能中,供水调度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最显著,防洪调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生态安全,协调水库社会经济供水和生态环境供水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考虑三种不同的生态需水方案建立了红崖山水库的生态友好型调度模型,通过优化模拟方法得到水库的供水方案和调度图.优化结果表明:生态调度后水库供水对社会经济用水的影响相对较小,供水服务经济功能价值有了大大提高,三种生态需水方案下河道生态下泄水量分别达到4506万m3、6621万m3和5400万m3.在不突破地下水开采红线控制指标下,为满足各方案水资源供需平衡,三种方案下蔡旗断面来水量控制目标分别是2.82亿m3、3.21亿m3和2.96亿m3.研究思路和方法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区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和生态友好型调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阿克苏流域的三座大型平原水库,即上游水库、胜利水库和多浪水库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比较了各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现状,并对监测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座水库枯水期污染程度比丰水期高。水质污染物可分抑制性因子(F1),包括NH3-N、SO42-、Cl-和矿化度以及富营养性污染指标(F2),包括TN、TP和CODMn。目前水库水质主要由第一因子F1决定。枯水期水质污染大小次序为胜利水库>上游水库>多浪水库,而丰水期为多浪水库>胜利水库>上游水库。三座水库水质与引水河流的水质污染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红碱淖湖泊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表明入湖地表水量减少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红碱淖湖泊持续萎缩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入湖地表水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用水增加、水库工程拦蓄、植被建设耗水量增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方面。结合流域内水库工程供水情况,考虑适当压减农田灌溉面积以压采现状地下水超采量,设置不同用水情景预测了未来湖泊面积:若流域内水库工程按照现状供水水平向河道外供水,考虑压采现状流域内地下水超采量781.3万m3,湖泊面积可维持在35.6km2,较2010年湖泊面积38.2km2缩小2.6km2;若流域内水库工程按照设计供水能力向流域外供水时,即使压采781.3万m3的地下水超采量,未来湖面面积仍将进一步缩减至22.0km2。  相似文献   

7.
生态流量控制与水库其他效益之间的矛盾是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践运行的最大障碍,协调生态保障与水库既得利益间的平衡关系是开展面向河流健康的水库调度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河流生态需水过程为生态控制目标,结合文峪河梯级水库的运行需求,划定不同阶段的多目标寻优秩序,并据此建立梯级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依据不同水平年来水状况及远景年的相应措施,设置不同调度情景进行梯级水库模拟调度,得到不同情景下的梯级水库调度方案。最后,对方案中梯级水库的供水保证率、发电量、生态保证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无、低限、适宜三个生态流量控制下的文峪河梯级水库综合效益统计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 三个生态流量约束限制,对下游的城镇与工业用水影响不大,其保证率高达99.39%。(2) 对灌溉用水而言,由于将生态流量优先权设置在灌溉用水前,对农田灌溉用水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农田灌溉用水的保证率随生态流量的增加,有所降低,适宜生态流量控制方案较不考虑生态约束方案,保证率下降了10%,且很多枯水年份,破坏的月份达到了8个月,即一年中大部分月份不能满足灌溉需求,可见其破坏程度以及其潜在的经济社会影响不容小视。(3) 三个方案下泄的生态水量都较多,且水量过程差别不大,但生态水量下泄多发生在灌溉用水满足的时段。(4) 由于城镇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态用水都是从下游取水,其变化对发电量的影响较小。且实施最小生态控制情况下,梯级水库的强制下泄水量有所减少,为柏叶口和文峪河水库间的补偿调节,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通过联合运用,在保障下泄水量要求的情况下,柏叶口相对增发,使梯级总发电量增大,并略高于其他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8.
淡水资源稀缺性城市供需水量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是制约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沿海淡水资源稀缺性城市.本文以严重缺水的滨海城市--大连市为例,从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活用水量的需求和城市供水不足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两方面入手,分析大连市城市供需水量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城市生活用水量随城市化的增长而增长.(2)大连市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速度由快变慢,主要是由淡水资源缺乏导致城市供水量不足引起的.(3)如果不解决大连市淡水资源的现有瓶颈,城市供水量不足对城市化的限制率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汾河水库淤积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库淤积是水库所控制的流域上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水土流失的结果.汾河水库淤积的沙量约94%来自汛期,依据1963-1987年的资料,建立了汾河水库自然驱动力情况下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汾河水库淤积影响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淤积有减少的趋势,淤积除受自然因子驱动外,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也是水库淤积的主要因子.1988年后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后,人类活动对减少水库淤积的贡献率呈增大的趋势,表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水库的淤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讨论了头屯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详细分析了头屯河入库水沙特性和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水库泥沙淤积的趋势进行预测,指出水库排沙减淤的可能性.为恢复水库库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