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的产后配种在产后45-60天内进行,可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产后监护在各阶段有其特定的内容,对新产牛的监控是重中之重。产后乳房护理到第四天完成。产后母牛要采取补液等一系列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产后配种在产后45~60天内进行,可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产后监护在各阶段有其特定的内容,对新产牛的监控是重中之重。产后乳房护理到第四天完成。产后母牛要采取补液等一系列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笔者介绍了做好奶牛围产后期健康监控的重要性。同时,笔者结合临床研究成果,介绍了奶牛产后健康监控的7个重点技术措施,其中包括新产牛的标记措施、胎衣不下监控技术、产后1周体温监控技术、围产后期主要代谢病监控技术、围产后期慢性酸中毒监控技术、围产后期子宫健康监控技术和围产后期蹄病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付畅 《中国乳业》2023,(9):41-46+53
随着奶牛行业发展,牧场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追求高产量同时,都关注奶牛产后是否能尽快配种并受孕,从而缩短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新产牛护理中子宫保健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产后子宫保健的过程和子宫恢复的状态决定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的受胎率,即首配受胎率。奶牛产后如果子宫复旧不全,会多发繁殖疾病,严重影响奶牛首配受胎率。由于产后发情配种未怀孕则导致受孕时间推迟,产犊间隔增加,意味着空怀饲养天数增加和牧场经济效益降低,所以牧场应时刻关注奶牛产后子宫护理工作及常见繁殖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新产牛,即产犊至产后21 d的泌乳牛,该阶段的牛群最为敏感.牧场新产牛的饲养管理好坏,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奶牛整个胎次产量潜力的发挥,更影响到每头奶牛为牧场带来的收益.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非常注意对新产牛的常见疾病进行防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牛产后疾病临床上最常见,清傅青主氏说:"生化汤是新产的主剂,而血块的圣药也,凡是新产,快痛未除,或有他病,总以生化汤为主,随证加减……。"丹溪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前贤斯言,确有道理。生化汤曾广泛用于人的产后疾病,近年  相似文献   

7.
母牛产犊后,体内激素水平剧烈下降,生殖器官和新陈代谢将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对产后母牛进行及时护理或护理方法不正确,很可能导致母牛出现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等疾病的发生。本文就牛产后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健康是奶业生产效益的基础,而奶牛健康主要以生产性疾病为主,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早期的泌乳阶段,预防并控制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生,重点要抓好奶牛产前产后饲养管理和产时护理,才能使奶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1参配牛的选择由于奶牛性控冻精价格较高,慎重选择参配牛非常必要。参配牛体况应中等偏上,发情周期正常,无生殖道疾病、流产史、传染性疾病等。成母牛应在产后2月左右,生殖道恢复正常,才可做参配牛。2同期发情处理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便于后期的产犊监控,使用同期发情处理,集中分批次发情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产前产后90 d(产前60 d~产后30 d)是奶牛泌乳周期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到整个胎次奶量和死淘率,甚至还会影响到奶牛下一个胎次生产性能的发挥,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为此,本文从干奶牛、新产牛、泌乳牛等方面介绍了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简述了奶牛饲养管理误区:干乳期减料,奶牛抗病力强,早配种早产犊早挤奶,拴养省心省事等。  相似文献   

11.
母牛的围产期是疾病多发期,因而应格外重视。除了对产房要认真消毒、牛床要有清洁干燥的垫草外,对母牛产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产犊后的母牛体力消耗很大,不但疲劳而且口渴,  相似文献   

12.
母牛在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很多,养殖人员要对牛产后容易感染的疾病进行了解,由于感染的疾病种类不同,要根据牛的症状进行准确诊断,并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才能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同时,也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母牛产后护理工作,降低母牛的患病概率。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一个规模化大型牧场,牛群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泌乳牛群的分群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牧场的生产效率、牛群健康和以及活资产的增值。根据不同牧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群方案,在头胎、经产泌乳牛分开饲养的前提下,以泌乳天数为基础,以近三次实际测产的真实数据的平均产量为依据,同时参考奶牛体况及怀胎情况进行分群工作。初产牛。对新产牛加强产后护理工作,严格按照兽医中心的制度执行,使奶牛在产后尽快恢复采  相似文献   

14.
业已发现,酮病和产后子宫疾病均与高产奶牛在产犊前的过量饲喂(overfeeding)和过度肥育(Overfattening)有关。然而,当一头牛同时发生酮病和产后子宫疾病时,人们习惯于把酮病认为是继发的和由于产后子宫疾病引起食欲减少而造成的。本研究目的在于确定酮病与产后子宫疾病之间,以及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类疾病的多发时期。做好奶牛产后护理,有助于降低奶牛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产奶量。本文通过对围产期牛舍环境、产后奶牛的护理措施和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和优化了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方案,实现了产后奶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奶牛体况得到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奶牛流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奶牛场4年奶牛流产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奶年流产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二季度发生最多(47%);最多发阶段为妊娠的前5个月,特别是妊娠4~5月(55.2%);产后空怀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流产;青年孕牛和头产牛流产发生多,随胎次的增加,流产率逐渐下降;发生过子宫疾病的牛易发流产。非传染性流产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青年孕牛、妊娠早、中期牛饲养管理以及有效控制子宫疾病。  相似文献   

17.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的繁殖疾病遗传参数。本研究收集了1993-2017年间北京地区27个场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25 026条繁殖疾病记录,统计分析发病规律,采用阈模型和线性模型,以场年、胎次和产犊季节为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为随机效应得到遗传参数来探究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遗传规律,同时尝试单独对子宫疾病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奶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记录占整个泌乳期繁殖疾病记录的54%;使用线性模型和阈模型所得奶牛产后0~35d遗传力分别为0.015 2(0.001 9)和0.094 4(0.01),使用SAS计算两个模型繁殖疾病EBV排名秩相关达95%(P<0.01);在繁殖疾病中,子宫疾病占48%,且主要集中于产后0~35d,利用线性模型估计得到产后0~35d子宫疾病遗传力为0.010 7(0.001 6)。根据线性模型得到的EBV计算繁殖疾病遗传趋势,发现自2000年以来,公母牛繁殖疾病、子宫疾病估计育种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疾病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大型的集约化奶牛场,奶牛的正常配种和关键产科疾病的防治,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作者根据在现代化奶牛场多年的工作经验,设计“奶牛繁殖性能监控表”,记录和掌握产后母牛及犊牛的个体状况,并根据此表记录的信息制定牛群产后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文章指出,产后20~30天之内,对产后母牛进行全覆盖子宫药物灌注,使奶牛在产后60天内出现第一次发情;产后100天以内出现第二次发情再配种。一次配种,成功率在70%以上,半年以上不孕牛控制在10%以下。配种一头母牛平均消耗精液1.8~2支,使全年成年母牛的总受胎率保证完成92.5%以上。此套奶牛产后监控管理措施的实施,可减轻授精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奶牛的利用效率,减少牛群产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趴脚是导致规模化奶牛场成乳牛淘汰的常见原因之一,给奶牛场带来的损失较大。笔者以我国南方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2022年1—12月份奶牛趴脚记录为基础数据,分析在不同月份、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不同场地、有无其他疾病下该牧场奶牛趴脚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4月、5月、9月、10月的趴脚奶牛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产后30 d内的新产牛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产后31~60 d的高产牛;不同胎次之间奶牛发生趴脚的概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胎次奶牛趴脚发生率相对较高;牛舍内通道是趴脚发生的主要区域;疾病导致奶牛趴脚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20.
在2个规模养猪场和1个规模养牛场中采用归芪益母汤随症加减的方法,对猪牛产后疾病(如胎衣不下、产后风寒感冒、产道感染、产后腹痛、产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进行治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母猪治愈89头,母牛治愈7头,说明归芪益母汤对母畜胎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