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监测、调查、分析与研究,浅析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并结合大关县实际,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晚疫病的蔓延为害着巧家县番茄种植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针对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趋势,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三防"于一体的措施,控制病害,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巧家县番茄种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重度发生会造成田间茎叶连片出现枯斑或枯死,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目前药剂防治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方法。本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药剂对乐都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及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产区发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常造成马铃薯的绝产。因此世界各国专家都把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当地番茄晚疫病的发生,选用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4种番茄晚疫病防治药剂75%百菌清、80%烯酰吗啉、霜脲·锰锌和5%氨基寡糖素,对当地主栽番茄品种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旨在筛选出对番茄晚疫病具有显著防效的药剂。试验结果表明:除75%百菌清以外,其余3种药剂的二次防效均高于一次防效,防效最高的药剂为5%氨基寡糖素(防效65.03%)。第一次施药时处于病害始发期,第二次施药时处于病害高峰期,病情指数达到40以上,表明施药对于此阶段的病害发生控制作用不显著。对比9个处理的防效结果,除75%百菌清用药后病情指数略高于对照以外,其余6个处理施药后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适时喷药对于晚疫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必须坚持尽量少用、适时使用、科学用药的原则,优先选择悬浮剂、水乳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等环保剂型。专家对马铃薯几种高发病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一是马铃薯晚疫病。可侵染马铃薯茎、叶、块茎并造成毁灭性损失的病害。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晚疫病最易流行成灾。在我国南方多雨省份发生普遍,病害严重发生时,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  相似文献   

7.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丽、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试验探索以不同处理方式,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叶面喷雾2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76.25%,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生长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正确诊断、合理预防、适时防治晚疫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存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多雨多雾地区和多雨高湿年份及2季栽培地区危害最重。马铃薯发生晚疫病不仪会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因此,应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循环特点、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田间种植马铃薯的严重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正确指导农民防治这两种马铃薯病害有重要意义。一、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1.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及症状。马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青枯病、蚜虫等病虫也时有发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防治。本期种植技术三、六版集中介绍马铃薯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一、真菌病害1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晚疫病以往多在保护地发生,但近几年特别是多雨年份—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青枯病、蚜虫等病虫也时有发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防治。本期种植技术三、六版集中介绍马铃薯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一、真菌病害1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晚疫病以往多在保护地发生,但近几年特别是多雨年份—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控制晚疫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种植面积,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最频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产业化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需要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基于此,介绍相关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肇尧 《中国农资》1997,(5):17-17,20
利用多抗霉素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效果表明:1.5%多抗霉素300倍液防治这三种病害防效分别为91.6%,90%和88.6%,防效优于百菌清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种植面积,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最频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产业化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需要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基于此,介绍相关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5,(8):82-8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实验重点研究了土壤消毒剂、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共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高于生物农药和土壤消毒剂,其中以代森锰锌防效最好,达92%,每667m2产1780 kg,较对照增产40.98%,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盐源县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疫病是我县马铃薯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由于农民对晚疫病的防治意识较差,轮作的间隔年限短,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做好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现将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及综合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理论以及不同农作物空间阻隔病原茵的原理来控制玉米大、小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不同病害的防治和抑制作用不同,产量和经济结果不一样,本试验的最佳处理为2行玉米套种2行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