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新宇 《新农业》2014,(6):28-29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盘锦极具代表性的滨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目前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部分地区仍处于裸露荒芜状态,本文通过湿地退化原因分析找出了科学合理的有效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充分利用开发城市滨海滩涂湿地,在滨海新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滨海滩涂湿地的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耐盐碱植物种类的筛选和植物景观构建。针对上述2大难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归纳总结,交叉运用生态学、园林美学、旅游学等相关理论,将植物美学与生态功能相融合,为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提供新思路。并以杭州大江东临江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景观规划,结合现状,分别从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景观设计,人与植物景观互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旨在形成生态效益优化,植物景观优美,生物群落多样的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景观,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其芦苇面积现居世界之首.近几年来,湿地退化严重.芦苇产量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制约湿地经济的发展.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分析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因素,从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淡水不足、水盐失衡以及生境破坏四个方面对其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方法]采用2014年Landsat-8卫星数据以及2013年天绘01-01卫星数据和资源3号卫星数据,通过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野外滨海湿地调查,提取辽东湾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进行资源分布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辽东湾滨海湿地面积为4.22×10~5hm~2,其中自然滨海湿地和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分别为3.62×10~5和0.60×10~5hm~2,分别占辽东湾滨海湿地总面积的86%和14%;淤泥质滩涂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与盖州市团山街道西崴子村之间,碱蓬和芦苇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至辽河口之间且呈现零星散落分布,养殖池、沙滩、库塘等全区均有分布,盐田主要分布在长兴岛及附近区域。影响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围填海活动、侵蚀与淤积作用、内外力复合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农业开发、油田开发、苇田开发、虾田开发、旅游开发等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以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如果滩涂湿地遥感影像存在云雾噪声,则会严重影响滩涂湿地信息的判读、分析和使用。从影像整体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小波的同态滤波算法,在去除CBERS影像滩涂湿地云雾的同时保证了滩涂湿地信息不被损坏。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影像云雾噪声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滩涂湿地的全貌清晰可见,遥感影像的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大大提高了滩涂湿地图像信息判读、分析和使用的价值,为滩涂湿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新模式,对4个湿地公园进行实测和问卷调查。比较得出:人工湿地公园与天然湿地公园在植物种植上的区别,分析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植物层次结构生硬、种类选择不当、人工痕迹明显和管养困难等问题。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同位置提出四类植物种植设计模式,分别是观花植物种植模式、浮岛种植模式、滩涂种植模式和沿岸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芦苇沼泽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芦苇沼泽湿地被当作开发的对象,通过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法对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芦苇沼泽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假设其芦苇沼泽湿地全部开发为稻田,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芦苇沼泽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2395.0万元。开发为稻田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925.4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8%。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8项,主要表现在水分调节功能价值和控制侵蚀、保护土壤价值分别占整个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35%和32%,开发为稻田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为4项,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价值,占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75%。  相似文献   

10.
盘锦市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与发展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本文对盘锦市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保护与发展芦苇沼泽湿地资源的对策,以期为盘锦市芦苇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晨 《现代农业》2013,(2):77-78
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面积8万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近年来受水资源和工程制约沼泽化面积不断增加,严重的影响芦苇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详细对盘锦辽河三角洲湿地地理位置、区划与功能定位进行阐述,以期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建新  崔栋  赵振国  李光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9-17051,17062
对栽种水葫芦、大藻、水鳖3种湿地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研究,分析3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包括幼苗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以及在不同覆盖度(包括100%、80%、60%)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成熟期(7~9月)对污染物去除率比其他阶段明显要好;大藻最佳覆盖度为60%、水葫芦最佳覆盖度为80%、水鳖的最佳覆盖度为60%。  相似文献   

14.
对辽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和植被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Cd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且40~60cm土层含量最高;Cr的垂直分布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40~60cm土层最低;Pb的垂直分布表现出由表层向底部逐渐降低的趋势;Zn的垂直分布与Cr相似,也表现出由表层至底部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u无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土壤重金属水平分布上,由沿海向内陆,表层土壤重金属逐渐增加,且靠近双台子河的芦苇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能力要高于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但芦苇对重金属的累积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芦苇叶中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量要高于茎。  相似文献   

15.
四方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方湖湿地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湖泊湿地。调查共发现湿地维管植物61科129属165种;恶性杂草共有15科22属23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9科11属13种。外来植物有9科13属14种。国家保护植物3种:莲(N.nucifera)、野大豆(G.soja)和野菱(T.incisa)。该湿地总体状况良好,是典型的草型湖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拍摄图片和查阅资料,对黑龙江省蒲鸭河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确定蒲鸭河湿地植物现有41 科112 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有中生植物50 种,湿生植物46 种,沉水植物1 种,浮叶植物2 种,浮水植物3种,挺水植物10 种。筛选出16 种适合在寒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中应用的观赏植物,并对湿地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还具有滩涂湿地比重大、湿地类型广泛以及淡水渔业初级生产力较高等特征;同时结合水文、生态及植物优势群落等要素对该湿地进行3级分类,并初步探讨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对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利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辽东湾湿地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学理论,提出了辽东湾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川平原滩涂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区域分布差异。[方法]选取黄沙古渡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和平罗湿地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滩涂湿地发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是干旱区典型的河流湿地类型,其形成受到水文、局地地形、城市建设以及旅游等多重因素影响。银川平原滩涂湿地共发现了26种植物,隶属于11科23属26种,其中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优势科,分别占植物总数的26.92%、15.38%、15.38%,群落多样性测度指标表明其群落物种组成相对单调,大多是单优群落斑块。植物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平罗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银川黄河湿地黄沙古渡湿地;上、下游区域滩涂湿地植被多样性较高,而中游区域滩涂湿地植被多样性较低;老滩涂植被多样性较高,新滩涂植被多样性较低。这说明滩涂发育程度和地理位置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电导率、分形维数的测定,表明随着滩涂湿地发育程度的提高土壤质地越细腻,结构组成越好,表现为平罗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吴忠黄河湿地黄沙古渡湿地。滩涂发育程度、地理位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pH和分形维数的重要因素,随着滩涂发育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和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地理位置则是pH区域性差异的主导因素。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电导率等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表明滩涂发育中的偶发因素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为该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湿地植物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原则,分析比较了4种常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并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和生物滤床作为人工湿地的对照试验)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湿地床中,美人蕉(C.flaccid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风车草(Cyperus slternifolius)长势良好,覆盖度接近100%;纸莎草(Cyperus papyrus)长势较差,环境适应性差。在HRT为13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植物对CODMn,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0%、12.7%、5.2%,植物对浊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工湿地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13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