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雏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较弱,常患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曲霉菌病和下痢等疾病,影响雏鸭成活率。因此,要加强对雏鸭疾病的防治,以保证雏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育雏是养好鸭的关键,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由于影响雏鸭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和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为将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疾病防治篇     
肉鸭传染性浆膜心包炎防治技术荣 庚 鸭传染性浆膜心包炎是由于鸭感染了鸭疫里氏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易发接触性致死性的败血症,该病在海南省各地流行,主要感染2-7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死亡率特高,7日龄内和8周龄以后的肉鸭极少遇见。因为海南气温高,雏鸭下水早(多为3日龄下水游戏),池塘多数养有鲳鱼,鲳鱼常咬伤雏鸭的脚蹼,经皮肤外伤而感染此病的占85%左右。因海南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且夜里有微风,养鸭户95%以上将雏鸭放在小棚里过夜(没有任何保温措施)而导致雏鸭常在10-15日龄出现感冒,此时鸭疫…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4,(11):22
提高雏鸭育成率,可大大提高鸭的成活率,进而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下面谈谈提高雏鸭育成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辛牧 《新农业》2011,(9):44-45
1.雏鸭饲养管理 从出壳至30日龄以内的幼鸭称为雏鸭。育雏前对雏舍(膨)运动场,垫草、饲养用具等认真消毒,雏舍(棚)力求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准备好饲料、药品、记录表格等。  相似文献   

6.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雏鸭饲养 1.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8.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稻鸭共栖”技术,实现了无公害稻鸭高产高效双丰收,养鸭农户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对雏鸭的饲养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致使雏鸭成活率不高,特别是在早春季节,这种状况尤为突出,从~定程度影响了农民收人的增长,下面本人就雏鸭期饲养管理谈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它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雏鸭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最高死亡率达90%~95%,雏鸭感染此病后,精神萎顿不愿走动,停食,呈昏迷状,腹泻,运动失调,痉挛,突然死亡.最典型病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充血肿胀。死亡雏鸭出现角弓反张姿势为本病的典型症状.具有诊断意义。所有的抗生素对本病无效.而采用以下办法防治本病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雏鸭饲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有经验的鸭农,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还不到50%。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保证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其以后的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发病雏鸭采集病料,以SPF鸡胚分离病毒,经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回归雏鸭试验确认为鸭肝炎病毒;对发病鸭场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3.
法国番鸭饲养期为70天~80天,常见病有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雏鸭德兹西式病等。其防治方法如下:1.把好消毒关在雏鸭入舍以前,育雏舍必须彻底清洗和消毒,杜绝一切可能的污染源。(1)所有设施包括鸭舍墙壁、用具、周围环境应打扫、冲洗干净。(2)鸭舍冲洗后...  相似文献   

14.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2003年4月城门某养鸭场饲养的一批1200只半番鸭,3日龄出现病死鸭,经笔者诊治,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俊 《农村科技》2005,(4):27-27
1.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要饮到水,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补充营养,以增强雏鸭抵抗力。另外,将雏鸭放入1~2厘米深的浅水盆中点水。天气暖和时,点水可在室外进行。用竹筐装好挑到清水塘边,将竹筐轻轻浸入水面少许,让雏鸭饮水和湿脚。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日延长嬉水时间。  相似文献   

16.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雏鸭副伤寒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严重腹泻,引起雏鸭大批死亡。剖检特征是盲肠肿胀,坏死性肠炎,肠内容物呈干酪样。  相似文献   

19.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20.
一、雏鸭的雌雄鉴别 1.根据生殖突起来鉴别.当新出壳雏鸭的绒毛干后,用左手托起雏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