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及其产量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生育期延长,株高、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减少,茎秆变细,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逐渐下降,产量呈抛物线变化。大豆品种高产50在清水县最适种植密度为25.00万株/hm^2,产量达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5.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玉米品种合玉29、合玉31的最佳种植密度,设计了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两个玉米品种的玉米群体产量达到最高,合玉29产量为13200kg/hm2,合玉31产量为13625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8 997.6 kg·hm-2;株高、稳住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伏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本试验对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表明郑单958、蠡玉16二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也随之增高。每667m2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时,品种倒伏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75%。郑单958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玉米杂交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在6 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南北73 玉米品种农艺 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73 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每亩密度为5500 株时产量 最高,达到了501.9 kg/亩;株高、穗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 降低。  相似文献   

11.
吴观菊 《河南农业》2016,(35):20-2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性状产生的影响,选择丹3363玉米品种和丹玉86玉米品种作为试验研究材料,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与各种性状的异同性.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丹3363的产量达到最高和最低的种植密度分别为7 50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玉米品种丹玉86的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且该种植密度下棒3叶宽度和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品种玉米植株的倒佚率和空秆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茎粗、株高、穗高以及叶片数等的变化不显著.结论种植密度除了会对玉米种植的产量产生影响之外,同样会对玉米的棒3叶宽度和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用玉米品种等条件来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确保可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早熟玉米杂交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在6 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南北73 玉米品种农艺 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73 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每亩密度为5500 株时产量 最高,达到了501.9 kg/亩;株高、穗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 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限制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以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629为材料,研究在一系列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66000株/hm2以上时,这3个品种的倒伏现象都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这些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540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8-551
为确定山西主推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因品种不同,其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生育时期不同;郑单958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3 657.83,12 998.50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可为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先玉335合理的种植密度,明确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高产豫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设4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大垄双行种植备件下,先玉335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在6.75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具有合理的株高和冠层结构,棒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对株高、穗位高度以及LAI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玉米群体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单株叶面积减少,群体LAI有所增加,L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有所上升,玉米群体适宜高产的LAI在5.7左右。[结论]在试验条件下,先玉33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IAI最大值出现的层次随着密度的增加上移。  相似文献   

16.
宁南山区不同玉米生长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地春玉米合理密植增产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当地大规模种植的2个玉米品种大丰30和先玉698为试材,设置5个密度梯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在逐渐增加,在成熟期2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达到了最大值。群体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重、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等先增加后减小,秃尖率均先减小后增大,2个品种均在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比在5.25万株/hm~2时产量增加了73.39%、36.2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丰30和先玉698的适宜密度是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应龙 《农技服务》2010,27(8):986-98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但农艺性状表现逐渐变差,其中临奥1号受密度影响最大。中单808号在参试品种中产量表现最好,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达11 358.45 kg/hm2,分别比益玉6号和临奥1号增产1 522.05 kg/hm2和2 343.45 kg/hm2,增产率15.5%和26%,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夏王'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甜玉米‘夏王'的产量和果穗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果穗长度、果穗粗度、行粒数、正品果穗率和单穗重量均逐渐下降;综合性状表现,‘夏王'在上海地区春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4.50万—4.95万株/hm~2,从鲜穗商品性及种植效益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