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市场趋势调整林业经营对策,是林业生产的重要课题,而各类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则是重中之重.就此,根据西江林场近10 a来杉木用材林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用土地纯收益法、内部收益率模型、净现值一般模型处理计算,对西江林场杉木林用材林的经济轮伐期作了初步探讨,得出杉木轮伐期为13-15 a.依此可大大缩短杉木林的经营周期,对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益,解决两危问题增强林业生产积极性和活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杉木生长模型和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江西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不同立地、不同碳价格、不同利率下单一与复合目标下杉木经营的土地期望值和最优轮伐期。结果表明,由于目前木材价格远高于碳汇价格,复合目标下的碳汇林经营并不会改变杉木的最优轮伐期,碳价格对于杉木的最优轮伐期影响不明显,利率与杉木的最优轮伐期成负相关。同时,基于碳汇经营的杉木林地期望值均大于单一目标,且林地期望值增长迅速,也意味着农户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考虑碳汇林的投资经营。  相似文献   

3.
对北亚热带苏南低山丘陵句容市杉木短轮伐建材林的适伐龄研究表明,数量成熟龄8m指数立地,10-12m指数立地,14m指数立地分别为12-14年,10-12年,8-10年;经济成熟龄分别为14-16年,12-14年和10年;小径材工艺成熟龄分别为11年,13-14年;生物量成熟龄分别为14-16年,12-14年和10年。根据当地杉木用材的需要和具体栽杉立地及杉木生长特点,将杉木小径材建材林的适伐龄定为12-14年,(12-14m指数立地,8-10m指数立地),缩短生产周期6-8年,为杉木短轮伐建材林培育经营提供了主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广东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短轮伐期优质林培育策略,重点提出策略框架,同时对种业支撑现状、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过程控制、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杉木短轮伐期优质林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安县属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是杉木分布北缘。近十年来,随着杉木林的不断成熟,先后开展了经营性采伐,对60%以上采伐迹地连栽2代杉木林。本试验着重从轮伐期与杉木连栽的关系出发,对北部边缘区杉木连栽问题进行探讨。一、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红安县5个国营林场进行,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为500m 以下低山丘陵区。年降水量1013~1122mm,主要集中在5~7月,8~10月秋旱频率80%以上,年平均气温15.7℃。林地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层厚度多为40cm 左  相似文献   

6.
在顺昌洋口林场杉木优良子代林设置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与林分解析,选择适合的单木生长模型.分别进行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与分析,测算生长量,依此预估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数量成熟分别为25a和20a,工艺成熟分别为24a和18a,旨在为采伐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丘陵区发展杉木人工林是开展丘陵区和改善丘陵区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丘陵区杉木林速生期早,衰退快和生长周期短的特点,宜采取短轮伐期的作业方式。其关键技术措施是适地造杉、小块分散和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8.
轮伐期是人工用材林的生产周期,为了给用材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四川珙县、纳溪县进行了杉木短枪伐期的采伐试验。以试验地的杉木生长过程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成熟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自然和经营条件下对杉木实行短轮伐期(12—16年采伐)是合理的和可行的。为解决杉木用材林经营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杉木人工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江西省高丘陵区、山区和南岭山地3个杉木栽培区的生长特点,不同立地不同培育目标有不同的成熟龄,而当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相同时,3个栽培区的成熟龄差异不磊,可以按统一的轮伐期经营。12指数级培育小径材为主的轮伐期为18~22年,14指数级培育小径材轮伐期为16~20年,16指数级培育中径材轮伐期为20~24年,18指数级培育中径材轮伐期为14~18年,18指数级培育大径材轮伐期为24~28年,20指数级培育大径材轮伐期为22~26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工林的培育方向和国营林场集约经营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林场按照林木工艺成熟的理论,开展了定向培育,缩短采伐期的试验。我区从1983年开始,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的旺业甸林场进行了二年落叶松人工林短轮伐期试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短轮伐期的试验情况旺业甸林场从1983年起,连续进行了两年人工落叶松林短轮伐期的试验。1984年在美林营林区椴木沟搞了110亩的试验。采伐前林分的平均树高12米,平均胸径14厘米,  相似文献   

11.
利用“编案”的补充专业调查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获得林场主要用才树种马尾松,杉木胸径,树高生长模型,进而进行成熟龄论证,得到马尾松,杉木的轮伐期分别为28年和26年。分别树种面积,对其轮伐期进行加权综合平均,得到林场用材林的综合轮伐期为27年,从而确定出该场本经理期的采伐量。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密度管理和不同轮伐期4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指出:立地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立地条件越好,土壤养分含量越高;林分发育阶段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幼龄林阶段,养分含量越高,中龄林时最低,成熟林时又有所回升;杉木林通过合理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适当延长轮伐期有利于杉木林的养分归还。在对各种研究结果与结论作简要概括的同时,对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阶梯,以有助于各项研究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杉木萌芽更新技术○王太明由于杉木萌芽更新节省劳动力,节约投资,幼林生长快,轮伐期短,加之幼年杉木林稳定性较高,所以各地广泛采用这种更新方式。笔者认为,要培育好杉木萌芽林,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伐区面积不宜过大。杉木自造林到成林,逐步适应了周围的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用材林皆伐为前提,推导和分析了纯收益达到最大时的经济成熟龄计算公式;并以开化县林场为例,对速丰杉木、一般杉木、松木的经济成熟龄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纯收益达到最大时的经济成熟龄应是各轮伐期的纯收益之和达到最大的时期,它比轮伐期内年平均纯收益达到最大的时期长,又比采伐时纯收益达到最大的时期短。  相似文献   

15.
麻栎菌材林定向培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麻栎菌林材定向培育的试验,认为麻栎菌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为660株.hm-2,其轮伐期根据原料情况,可定为5 a,也可定为8~10 a。  相似文献   

16.
杉木建材林初植密度幼龄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镇丘陵地区的上国营林场,选用广西融水优良种源,采用3330-166650株/hm^2的11种初植密度营建杉木短轮伐建材材林,探讨不同橼材(小条木)和小径材生产的效应,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树冠、胸径、树高、高径比、幼林蓄积、地上部份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幼林木材基本密度(6年)影响不明显。3370-5550株/hm^2造林密度是该地区短轮伐期小径材作业适宜的初值密度,可望8年间伐椽材  相似文献   

17.
杉木小径材集约经营与短轮伐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3—1984年二类林调资料,分析了东善桥林场杉木集约经营短轮伐作业的效益,为杉木小径材的经营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宿迁市杨树林生长量及轮伐期的专项调查,分析杨树速丰林和其它杨树林的生长表现,研究其总生长量及总平均年生长量。根据调查收集的杨树速丰林样地林木生长基本情况的实测数据,通过分析杨树林的造林成本、各项抚育和经营管理成本(土地租金及资金占用成本、抚育工本等)与效益情况,利用经济成熟的主要经济指标(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综合判定杨树速丰林的经济成熟龄和轮伐期。  相似文献   

19.
以3个试验示范地点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评价、立地选择和密度对比、整地对比和施肥、间伐密度对比等试验林和短轮伐期示范林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短轮伐期用材林培育技术.结果表明,使用种子园良种进行造林,3年生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增益显著.栽培模式选择立地指数14以上的林地,以...  相似文献   

20.
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差异,随年龄阶段的提高,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边材/心材及林冠/树干比例下降,轮伐期越短,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