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管涔林区经营采伐试验的有关资料,采取材种出材量表和生长过程表相结合的方法,分树种按地位级确定了天然云杉、落叶松林的工艺成熟龄。并由此提出由林分平均胸径推得工艺成熟龄。这对确定人工云杉、落叶松林工艺成熟龄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用经济成熟龄确定伐期龄。即以单位面积上云杉天然林年平均经济收入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求出不同地位级云杉林的经济成熟龄。并计算了不同龄级的损益值。进一步阐明了达到经济成熟龄时采伐的经济效益为最佳。提前或推后采伐,在经济上都不合算。同时也提出了由林分平均胸径推算经济成熟龄,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编制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林国有林场为对象,收集大量资源数据,分别不同的立地类型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模型和林分各村种出材率与林分平均胸径的回归模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收获表在确定杉木人工经济成熟龄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编案”的补充专业调查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获得林场主要用才树种马尾松,杉木胸径,树高生长模型,进而进行成熟龄论证,得到马尾松,杉木的轮伐期分别为28年和26年。分别树种面积,对其轮伐期进行加权综合平均,得到林场用材林的综合轮伐期为27年,从而确定出该场本经理期的采伐量。  相似文献   

6.
刺槐林分数量成熟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微分法求得刺槐林分平均木数量成熟龄为19~21年,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4~18年。认为:树种数量成熟龄应分为立木、林分平均木和林分三种。  相似文献   

7.
经济成熟龄是林业生产部门确定森林经营周期及林业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例,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对其林木生长规律进行预测并建立生长模型,结合现行林业经济技术指标参数,合理预测马尾松人工林的经济成熟龄,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定性分析,可以为科学经营马尾松人工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择理查德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生长过程,采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二个因子控制各龄阶的株数,并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方程和公式编制了蕉城区马尾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最后,给出了应用经验收获表进行生长收获预估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指标总体表现为2代好于1代,2代较1代总体分别上升0.61%、3.17%、3.85%和23.82%,但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连栽并未导致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出现下降趋势,林分生产力水平不但没下降,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林信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54-55,72
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拟赤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生长对比方式分析拟赤杨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15年生天然下种的拟赤杨比17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大60%,平均树高高38%,平均单株材积大3.2倍,在林分中表现出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和二元形高模型(FH=■)。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区及不同胸径、树高分段五折交叉检验中,一元、二元形高模型检验结果均理想;其中,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3%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4%,预估精度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1%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2%,预估精度达99%以上。以一元形高模型和二元形高模型为基础,分别编制马尾松人工林林分一元形高表和二元形高表,可为准确计算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和评价人工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与4种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枫香、黄檀、麻栎混交后,促进马尾松生长效果显著,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显著大于纯林,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而马尾松与马褂木行状混交林郁闭后,马尾松的生长受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低与其纯林,林分分化严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古田县近年来伐区调查实际造材数据,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分别以林分总出材率和规格材出材率为因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建立马尾松人工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模型。经拟合结果分析,以林分平均胸径D和平均高H的组合D2H作为自变量,其拟合效果和预估精度要高于只用一个平均胸径或平均高的单因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编制了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中现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据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建立林分因子模型,预估各年龄时的产量,并结合技术经济指标采用净现值法对其经济成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取5%时,马尾松人工林各种立地的经济成熟龄分别为:Ⅰ类地17年,Ⅱ类地18年,Ⅲ类地19年,Ⅳ类地21年。立地质量越好,经济成熟龄越小,立地质量等级每提高一级,经济成熟龄将提前1至2年。利率的变化对森林经济成熟龄有显著影响,利率提高,经济成熟龄下降。木材价格和森林经营成本对森林经济成熟有影响,但其作用不如利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入进行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木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并以生产小径杉木原条为培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计算林分的工艺成熟龄。为解决生产中一个马褂木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实例,进而对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理论上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方法有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标准地法和马尔丁法等几种。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中常需计算工艺成熟龄的小面积人工同龄纯林比较适宜采用马尔丁法。用此法对洪江市某处的马褂木人工林分作造纸材时的工艺成熟龄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林分工艺成熟龄为10年。使用马尔丁法时,关键是选择好目的材种;计算参数可结合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解析木的选取以线形随机选择为好,数量30株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人工纸浆材林采伐年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贵杰 《林业科学》2000,36(1):15-20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数级统计了15种纸浆材林培育模式,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3种成熟龄为基础,分别确定了各指数级最佳采伐年龄,使最佳采伐年龄比目前采伐规程中规定的采伐年龄(31 ̄40a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储量变化规律并确定碳储量成熟龄,利用8~41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87个标准地和249株样木树干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树干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和碳系数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碳储量,构建林分碳储量预估方程。结果表明:该区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单株树干生物量为85.334 kg(2.694~395.214 kg),以胸径或树高为变量的一元和二元方程对单木树干生物量的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而二元方程拟合优度和精度更高;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碳储量为77.465 t·hm-2(4.573~172.512 t·hm-2),其中单位面积碳储量为60~120 t·hm-2的样地占总样地数的64.4%;利用Richards、Korf和Compertz 3个模型对林分碳储量进行预估,林分碳储量及其平均和连年碳积累量均十分相近,其中最大连年碳积累量和最大平均碳积累量分别为6.2和3.9 t·hm-2左右,峰值林龄分别为13~15 a和23 a。Richards、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